以价值为导向谈高段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2020-12-14 02:50:29程素英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想象

程素英

摘 要:统编本课文的编排较人教版古诗词的数量增加了,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反思,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读古诗词背古诗词?它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文章试着从“培养文化自信”“体验阅读乐趣”“引发阅读思考”三个方面阐述古诗词学习的价值,并以价值为导向,从“设计支架,想象场景”“多元体验,感受乐趣”“比较阅读,引发思考”三个方面来阐述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价值 支架助想象 体验品乐趣 比较促思考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3.002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的思考

很多时候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是这样的: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背下来;朗读齐整划一,轻重缓急,皆有定数;诗人情感、表达特色,抄录记忆并默写。这样高度统一的理性的古诗词学习毫无情趣可言,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古诗词阅读的乐趣,让学生爱上古诗词那是不可能的。课堂学习让孩子们觉得古诗词好难,从而惧怕古诗词、厌恶古诗词。

二、学习古诗词的核心价值

(一)培养文化自信:课标总目标和新时代要求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到国家领袖发人深省的三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古诗词不仅体现作者对社会、人情、哲理的认识,更是古代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领略汉语的独特魅力。

(二)体验阅读乐趣:想象空间广、吟诵韵律美

很多学生喜欢看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侦探小说、动物小说,几乎没有听说身边的孩子有喜欢读古诗词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让孩子从诗词歌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我们的学生也没有能力从诗词阅读中得到愉悦的体验。

古诗词篇幅短小,易读易背,给课堂教学留下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诗词描绘的景象,包括景物、声音、事件和作者的情感都是需要读者揣摩的,读者需要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去想象感受,相当于读者的二次作。再者,诗词讲平仄、重押韵,既可朗诵又能吟唱,必定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阅读乐趣。

(三)引发阅读思考:比较探索归纳,推测判断思辨

学生的学习最本源的要素就是“思考”。教育就是培养“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孩子。思考是有方法的,是需要训练的。诗词中含蓄、朦胧的意象,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通过课内外古诗词的比较阅读,以及背景资料的补充,创设探索归纳、推测思辨的学习活动。

三、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例谈

古诗词教学要实现其重点价值,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并给予学生适度的帮助。比如提供支架,助力想象思考;多元体验,增添阅读乐趣;比较阅读,引发高阶思考。

(一)巧设支架,助力展开想象

充满想象的课堂必然充满无穷乐趣,但是,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比较困难,想象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教师提供支架。

1.聚焦教材插图,发散想象场景

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其通过极为精练的文字营造出深远而丰富的意境。教师要充分整合教材中的插图资源,为学生创设和谐而适切的情境,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以浅显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诗人拜访朋友时的所见所闻。教学中,教师以插图为支架引领学生进行想象:首先,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上你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结合古诗内容,猜想他俩会谈论什么?”这样,学生将静止的画面想象成一个动态的发展故事,认知了人物。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歌的意蕴。图文对照,找一找诗句中描写的画面,“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体会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这样,让学生将图片与诗歌内容进行结合,图文互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2.利用学习表单,有序描述画面

诗词学习第一步就是将抽象的文字符号想象成图像画面。想象不是信马由缰的,是有方法的,这是语文课堂要训练的能力和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图示、图标、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有序有度地想象。

教学古诗词时,给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言单:

學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将刘禹锡创作诗词时的画面刻画得细腻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夕阳西下,秋风乍起,在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诗人刘禹锡满脸惆怅,回想起坎坷的经历,写下了诗歌;有的同学说:那是七夕节的夜晚,作者和朋友一起在黄河边游玩,回想过去的坎坷经历,感叹现在的仕途得意,写下诗歌等,两个人的想象是不重复的。

同样的诗句,在学生脑海中呈现的场景却是完全不同的,“残阳”“秋风”等景象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契合诗人的心境遭遇生成的。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画面,体会不同的心境,真切认识到景和情是密切关联的,景语即情语,对诗歌的意象也有了感知。

(二)多元体验,增添阅读乐趣

古诗词教学一般会通过朗读体验其韵律美,通过想象描述,体验其画面美,通过品味作者情怀,感受其含蓄表达志趣的朦胧美。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更加有趣味的活动,比如吟诵、演绎、漫谈。在活动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对作者的感情的体验。

1.吟诵模仿,体验古诗词的韵律

古诗词字数整齐,读来富有节奏感,很适合吟诵。事实上,古代的诗词多是用来吟唱的。因此,学习古诗词,一定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停顿、节奏、韵味,通过朗读、吟诵,感受诗词带来的韵律感及音乐美。初读一首古诗词,因为学生对古诗词的意思还不理解,这时候的吟诵,重在从节奏上进行引导。教材上的古诗词吟诵音频资源丰富,不追求吟诵的技巧,简单模仿,感性体验诗词的韵味、趣味、意味。

《浪淘沙·其一》教学时,学生对诗人刘禹锡的豪气、坚韧的生活态度感受不深。诗人仕途坎坷,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本诗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凄凉。但是教师示范吟诵后,学生一下子听出了诗人洒脱、乐观的积极态度,“诗豪”形象呼之欲出。这样的吟诵有趣又有意。

2.演绎场景,感悟古诗词的意味

教师借助情境表演的方式,引领学生再现古诗词情境,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古诗词、理解诗意词意、对话作者。如教学张籍的《秋思》时,笔者就师生配合演绎了整个过程。全诗虽然仅有28个字,但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教学时,在引领学生整体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补充、还原诗人张籍与行人对话的情境。教师问:“请问你将要去何处啊?”(学生说:“真巧,去你的老家。”)教师接着又问:“那敢问先生,能否帮我捎一封家书?”(学生说:“当然可以!”)教师模拟写信。教师最后唤住行人:“等一下,等一下,我看看还有什么话没写进去!”这样的情境表演,使学生在情境浸润之下,感受到张籍写信、交信、拆信时急切复杂的心情,莫名的“复恐”“又拆封”,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对亲人的思念。此时,学生阅读的不再是诗歌表面上的28个字,而是真正沉浸在诗歌的内蕴之中,沉入了诗人内在的心境之中。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情境表演为支架,让学生在想象中拓展补充了诗歌的留白内容,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了诗歌的意境。

3.漫谈经历,引发阅读共鸣

古诗词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组织漫谈经历的活动,引发阅读共鸣。

如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书》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教师说道:“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哪一场大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有一年大旱,河里没有水了,家里的西瓜眼看着快晒死了,终于下了一场大雨。虽然天很黑,电闪雷鸣很恐怖,但是全家人都喜极而泣。”有学生说:“有一次放学,正好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雨点打在身上,很痛。别的同学都被家长接走了,我却没人接,当时心里很难受,很悲惨。”等等。教师引导猜测,同样的雨,不一样的心情,大家猜测,当时苏轼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未遮山”“跳珠”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呢?学生的回答或喜或忧,漫谈的过程不分对错,有感而发,畅所欲言。

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还有谁会不喜欢古诗词呢?这种阅读的愉悦感,是别的文体无法企及的。中华文化拥有如此美妙的古诗词,是中国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1] 吕映《比较阅读的实践智慧》,《小学语文教师》2018年第1期。

[2] 赵海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三结合》,《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想象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我和古诗词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