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

2020-12-14 06:19:21吴瑕
关键词:童谣音乐作品民族

吴瑕

摘 要: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是幼儿教育新时期面临的现实难题。幼儿音乐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借助各种类型的课堂教育模式,让幼儿能够真正参与进来,更好地完成音乐知识的内化吸收,增强幼儿的音乐修养。

关键词:传统音乐 幼儿音乐 教育课程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6.023

我国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音乐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园教育课程中,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音乐,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陶冶幼儿的情操,使他们具有优秀的品质,这也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中,既能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也能在新时期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路径,以供参考。

一、中國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意义

1.传承我国民族音乐,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在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中融入一些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创新的突破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中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能够在新时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使幼儿对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课程改革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我国教育部门在课程改革中也多次强调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幼儿课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在课程教育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重点培养幼儿的审美心理和艺术兴趣。教育部门在幼儿教育纲要中也指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整合多种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应该借助各种教育形式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幼儿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也充分说明,将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是新时期幼儿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幼儿课程设计环节,应该结合我国的民族本土文化,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渗透进去,这样幼儿在音乐聆听、音乐欣赏以及音乐表演环节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受到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道德情操。

2.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音乐课程的发展

幼儿往往有着非常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在聆听音乐过程中,他们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音乐作品传递出来的喜怒哀乐。此外,幼儿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他们在音乐聆听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到音乐作品传递的情感。我国传统音乐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深厚的音乐内涵。将我国的传统音乐融入幼儿课程教育中,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音乐学习体验,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审美体验,感受到音乐作品中呈现的文化内容。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生命个体,内心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音乐课程教育则是这颗种子的催化剂和养料,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世界、了解世界。借助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使他们产生美的体验。借助传统音乐文化课程,能够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艺术创造能力,使他们感知到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从而掌握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优化自身的学习体验和审美体验。幼儿课程是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幼儿音乐课程应该展现我国的本土文化,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对幼儿展开潜移默化的音乐文化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传统音乐是我国的本土文化,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课程的有效路径

1.将民间童谣以唱诵的形式融入幼儿课程

民间童谣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童谣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它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也非常的简单,在表演过程中有着非常轻快的节奏,很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童谣反映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也是展现儿童生活情趣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孩童阶段,往往有着单纯美好的心灵,童谣因此也成为人生中重要的记忆。幼儿课程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民间童谣的资源优势,将民间童谣通过唱诵的形式对儿童展开教育。教师在选择音乐曲目时,应该注意音乐曲目需要具有一定的愉悦性、积极性以及教育性。结合这些条件,在选择童谣曲目时,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及内心世界,音乐作品要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需要对童谣曲目展开深入研究,总结童谣中蕴含的知识和真理,从而对幼儿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民间童谣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种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往往很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在唱诵过程中也非常的有趣。因此幼儿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童瑶的这些艺术特征,尽量挑选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幼儿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童谣,使幼儿处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作品的熏陶。譬如说借助《小白兔》《排排坐》以及《春节童谣》等音乐作品展开音乐唱诵,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具有谦虚、勤奋的优良品质。在唱诵过程中,幼儿也能够熟悉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既能够增强自身的音乐审美体验,也能够感知到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需要注意的是,民间童谣在唱诵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教育性。民间童谣宛如知识宝库,蕴含着很多知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对于幼儿来说犹如百科全书一般。因此在幼儿课程开发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民间童谣的艺术特性,通过课程实践的形式,使幼儿具有美好的心灵。譬如说《属相歌》和《马兰花》等等,借助这些童谣能够培养幼儿对大自然风光的喜爱。

2.将打击乐通过节奏模仿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节奏对于音乐作品来说至关重要,也是音乐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节奏相当于音乐的骨骼,缺少节奏,音乐作品也就失去了框架。从幼儿的角度来说,节奏能够唤醒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便可以发现,班级中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拿着铅笔敲敲打打。通过和幼儿的交流可以发现,打击乐往往是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教学形式。因此,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打击乐器,通过节奏模仿的形式对幼儿展开音乐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在节奏模仿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学习场景和生活场景开始,譬如说拍手动作和踏步动作等等,这些动作往往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音乐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使他们对节奏模仿教学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打击乐器,从而满足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重点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中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既能够有效地增强课程内容的本土化,也能够让幼儿更加了解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此,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利用我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对幼儿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增强幼儿的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 顾艳《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甘肃教育》2018年第4期。

[2] 马焱《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若干探讨》,《北方音乐》2017年第23期。

[3] 韦斌《关于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北方音乐》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童谣音乐作品民族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我们的民族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童谣里的童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2
快乐童谣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呱呱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