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

2020-12-14 06:19白先凤
关键词:培育民族传统

白先凤

摘 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与文化精髓,当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素质培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课堂内容精选、课外学习活动拓展及借助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学习资源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做系统的分析综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 培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5.005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文化,逐步培育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为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对传统文化教学要点与策略做深入的分析探究十分必要。

一、课堂内容精选

课堂教学是传统文化渗透的“主阵地”,可直接影响和决定传统文化教学质量,因而必须要对课堂内容精选、文化熏陶力度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方面,教师不能单纯局限于教材,而是需要积极从教材中挖掘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精选传统文化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材的阅读中,从阅读中获得美感,并与学生一起对某一种传统文化做具体的分析探讨,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文学作品中本身便含有丰富的人格美、思想美、风格美及内容美,因而实际挖掘传统文化时可以将这四点渗透至教学的各个阶段。比如在学习《长城》这一文时,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以便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长城的宏伟和我国抵御外敌的决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外,也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影视剧和阅读资料,比如长城古建筑是秦始皇为抵御外族而专门建造的,因而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典故和历史剧,比如“孟姜女哭长城”和影视剧《大秦帝国》。再比如在学习《天马》这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马踏飞燕”的相关制造工艺和历史价值,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引申至“十二生肖”,激发学生文化保护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应用情境创设、游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以此更好地引导、拓展与启迪学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课外学习活动拓展

课外学习活动也是培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经典诗文朗诵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相关的经典诗文。比如在某一位学生朗读完辛弃疾这位爱国诗人的《清平乐·村居》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就诗词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词汇作一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村生活气息,以此帮助学生更多体会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明确辛弃疾热爱祖国、抗击金兵的爱国热忱,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更好的领悟“文里武第一,武里文第一”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再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诵《论语》《孟子》等优秀著作,体会“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相關思想,教育学生尊敬师长、互助互爱、团结他人。

三、借助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学习资源

中华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传统节日,均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因此,教学中活动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来丰富学习资源,进一步拓宽传统文化教学。比如可以向学生讲解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的缘由,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内心萌生爱国思想和文化情感。

我国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体系丰富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成长记忆与精神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和引导作用,以此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杨光《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百科知识》2020年第3期。

[2] 高隆花《浅析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培育民族传统
MINORITY REPORT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