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要求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2020-12-14 07:30:20臧瑞云
关键词:前导高中生素养

臧瑞云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当下的教育质量正在升高。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传统文化逐渐渗透到了高中的数学课堂之中。数学是高中教育的基础内容,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高中数学课堂被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发展。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展开探究。

關键词: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 高中数学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13

我国的中华民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同时全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高中生是时代潮流中的前沿,是受到外来文化熏陶的对象,因此在高中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必然的教育发展方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中提到了传统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传统文化在高中课堂中得到了积极的开展,使高中数学课堂有了高效的发展模式,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

一、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传统文化融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现状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忽视了数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过于程式化、固定化。教师往往因循守旧地为学生完成数学的教学课堂,学生在固定的课堂模板中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忽视了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过于程式化的数学课堂中,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受到了限制,使学生的主观数学思维无法发散。因此当下的数学教学是流于表面的,高中生无法完成深度的数学学习。忽视了数学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高中数学的知识在难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因此部分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完成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过于单一,教师仅仅借助着教材为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单调的教学模式和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使得高中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使得高中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限制。

2.高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足、教学观念滞后。高中数学教师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引路人,教师往往指引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向。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将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会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误区。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施加了过多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高中生本身的数学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习惯较差。高中生本身的主观特性将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当前的高中生群体中有着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高中生普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导致了学生忽视了学习方法的科学合理性。高中生自身的学习数学学习习惯较差,学生无法完成高效的数学学习。

二、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因此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责任。高中生是我国社会的未来,因此高中生身上肩负着重任,为高中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着关键的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塑造起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当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关键性,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使高中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高中生培养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我国悠久漫长的传统文化历史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故事,因此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数学能力得到了双向的培养和发展。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难度,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1.利用传统文化开展课前导入

高中数学教学包含着众多的教育环节,其中课前导入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尤为关键的环节组成内容。教师通过高效的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将学生的吸引力牢牢地留在课堂上,同时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数学学习的状态中。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前导入的环节中,将课前导入的环节进行丰富的设计。教师应当注重课前导入的趣味性和凝练性。首先,具有趣味性的课前导入可以激发出高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同时,高中数学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应当把握住课前导入环节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将课前导入部分进行精简的凝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课堂的状态。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教材中“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示我国古代建筑——天坛的三视图照片,学生看到了天坛各个角度的照片,仔细观察了几张照片中存在的差异。在这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导入数学课堂的内容,引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一数学概念。教师将传统文化与高中数学知识点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使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顺利开展。

2.利用传统文化讲解数学难题

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上有着较高的难度系数,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在原理和结构上有着复杂性和抽象性。大部分高中生在面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厌倦的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融会贯通的有机整合。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教材中“圆与方程”这一课时。本堂课的知识点抽象、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将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人物故事为学生进行讲述。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祖冲之如何运算出圆周率,使学生对于圆的知识内容重新燃起好奇和兴趣。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教师将更加直观的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完成数学学习。

3.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数学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数学教材课本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将以往的教学思维和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善。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突破。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的数学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教材中“函数与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历史数学家的方程求解过程。我国历史名著《九章算术》中便给出了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详细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以“古代数学名著”为主题的数学交流班会,使学生自由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学生对古人的智慧充满了崇拜,使得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得到树立。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拓展了数学课堂的形式,保障了传统文化在高中生群体中的弘扬和流传,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发展、传承。

总之,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明瑰宝,作为祖国未来的高中生应当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高中数学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得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得到贯彻,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海晓芬《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策略分析》,《商情》2020年第11期。

[2] 吕春花《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文渊(小学版)》2020年第1期。

[3] 张野芳《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才智》2017年第33期。

猜你喜欢
前导高中生素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一种S模式ADS-B前导脉冲检测方法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LTE随机接入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