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0-12-14 07:30:20肖雄伟
关键词:珠算数学家数学知识

肖雄伟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含很多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统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从知识中吸取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蕴含的传统文化,这样一来,能使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很多文化知识,从而推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水平得以提高,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11

如果对过于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而忽视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将渗透传统文化放在首要位置,并提高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由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文化、传统文化和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并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小学生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非常重视结合课程内容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不仅学到很多文化知识,还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和精华部分,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除此之外,教师立足于教材讲解与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能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有着内在联系,由此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学生深度分析和思考中理解知识渗透的数学文化,同时学生听教师讲解数学历史上的数学家,对数学家的聪明智慧和为数学领域做出的伟大贡献,由衷的钦佩和敬仰,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此外,学生积极向数学家学习奉献精神和对知识不断钻研的精神。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同时,充分了解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做出的贡献,在了解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渗透的文化内涵,以此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和文化底蕴。如:教师详细著名数学家刘薇,讲解过程中教师告诉学生刘薇是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也是《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代数、小数的研究者,此外,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与数学家相关的传统文化和在数学领域的杰作、贡献,使学生学到非常多的传统文化,进而推动学生的文化修养得以提高,说明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落实到数学课堂上有着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教学中结合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小學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对听故事十分感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故事兴趣,这样一来,学生非常认真听故事,学生边听故事边从故事情节中吸取很多文化知识,由此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积累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并且学生对故事内容所渗透的传统文化提升兴趣,在兴趣驱使下,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探究故事内容,学生自主探究中归纳故事蕴含的传统文化,以此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讲解“田忌赛马”故事时,教师告诉学生田忌赛马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出处,此外,学生听过故事后,既理解故事渗透的人生道理、传统文化,又从故事中学到学会取舍、在劣势中找到优势以及明白已及之长攻敌之短的道理和文化的内涵,表明学生不仅学到很多道理,还对故事渗透的传统文化加深理解,进而推动学生坚实的文化基础。

2.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很多理论知识,还应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所掌握,所以,数学教师应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从而在授课时,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传统文化,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能够明白知识中包含非常多的数学文化,以此学生在教师鼓励下,主动积累、学习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学生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掌握很多文化、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得以拓宽,并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学习能力,说明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十分有必要。

例如:讲解“圆周率”时,教师详细讲述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数学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播放一些有关于数学家的资料,使学生看资料时,充分了解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数学梁宇做出的贡献,并且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了解祖冲之在刘薇开始探索圆周率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第七位,以此打破了阿拉伯数学家的记录,体现出数学家对研究、探索数学知识的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学生向数学家学习,学生不仅向数学家学习良好的品质,还在学习中深入理解知识渗透的传统文化。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和学习新知识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讲解不同的数学文化,以此将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

3.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说,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详细讲解数学文化,并在讲解传统文化时,结合与知识相关的文化提问,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蕴含的数学文化,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如此一来,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中了解传统文化之所以流传至今,主要在于传统文化有着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史,因此,学习中学生应主动担负起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负,进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并推动学生从小便有着深厚的文化的底蕴。

例如:教师讲解“乘法口诀”时,告诉学生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除和开放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至今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并且在《管子》《荀子》等书中都能够找到与乘法口诀相关的句子,使学生对九九乘法口语的起源和应用价值有所了解,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学生更容易记住乘法口诀渗透的数学文化,由此学生快速记住朗朗上口的乘法口诀和与口诀相关的传统文化。

4.引导学生写出与数学相关的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有着内在联系,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融合性,因此,教师讲解知识时,可以将知识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从而传授非常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还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认知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写出与数学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提出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作业,以及说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积极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和作业,主动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网络查找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传统文化,由此学生查找到珠算是以算盘为主的教学工具,借助算盘能够进行数学计算,以此学生既明白珠算的含义,又在作业本中写出珠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学生边写边查阅与珠算有关的资料,进而在网上学生搜索算盘一词,由此学生查到早在汉代《数术记遗》中能够找到与珠算相关的语句,并且珠算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表明算盘蕴含多年的历史文化和数学文化,这些丰富的文化知识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所以说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提出学生需结合所了解的数学知识,去自主查找与知识有着内在联系的数学文化,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积累很多与珠算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积累很多传统文化,并且学生在教师引导中理解知识渗透的数学文化,在充分认知、理解基础上,学生扎实掌握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处,以此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基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认同培育的内在关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4期。

[2] 李群、李凯、牛瑞雪《“人文化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珠算数学家数学知识
“买来的”数学家
趣味(数学)(2021年6期)2021-11-06 05:18:52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趣味(数学)(2021年12期)2021-04-19 13:43:36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数学家相亲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