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助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020-12-14 08:46吕佳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吕佳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数学科目作为必修科目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渗透传统文化,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教学质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6.014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社会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创新。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由于数学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利用传统文化,加深对数学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涉及一些问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老师应该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其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老师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基本上是依靠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展。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这样就阻碍了学生思维模式的养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要将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到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大部分的人会认为,数学知识属于理科范畴,传统文化属于文科范畴,二者是毫不相干的。其实不然,数学知识中蕴含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进行传播。其二,缺乏创新意识,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会按部就班进行讲解,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老师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老师的讲解和帮助,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受到老师的照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应该渗透传统文化,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将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学习数学知识要求学习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老师要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使得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让传统文化发挥最大的效用。

2.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具备很强的逻辑性,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习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3.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学生具备强大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可以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时候,老师要通过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综合性全面人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技巧。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老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上,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可以吸收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提高学生成绩。让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得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利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存在着贪玩的心理,无法集中精神,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以集中精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关于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例如老师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你是孔融,现在手里有五个梨,要分给四个小朋友,应该如何分配,剩下的梨应该怎么处理,那么剩下的梨就叫余数。通过故事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可以认真听讲。与此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学会谦让,具有谦卑的心态,使得学生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下去,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

2.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傳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中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华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节日习俗,使得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理解数学的主要内容。

例如老师在讲解植树问题的时候,可以对植树节进行介绍,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植树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来源之后进行学习,一方面学习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帮助学生增长了见识,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还可以提供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渗透传统节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拓宽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当中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老师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实现有效性的目标。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好习惯,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适当的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在数学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益,以此来助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吕晓东《依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助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智》2019年第15期。

[2] 蒋启莲《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 葛茂军《小学数学日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清明节的传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