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句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这句话的解读应该抓住它的比喻义。这里的“光明”“天空”就是指各种各样的爱给我们带来的“希望与温暖”。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崇尚爱,尊重爱,奉献爱。有了爱,家庭才会和睦相处,有了爱,友谊才会天长地久,正是因为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到今天。这道作文题最适合写成记叙文。说到爱,每个人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母爱,这是人之常情,但写到作文中却难以出新。因此我们应当独辟新径,写出人与人之间不一样的关爱。
那枝枯萎的康乃馨
◎朱克波
在我的一本日记本里夹着一枝康乃馨,那是八年前的母亲节我为母亲准备的礼物。虽然它早已枯萎,但在我的心中却依然鲜艳如初。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八年前,我不知道,母亲也不知道,还有个“母亲节”;那年,我知道了,母亲还不知道。我没有告诉母亲,却每年开始早早计算日期。又一个母亲节到了,鹅黄鹅黄的康乃馨飘过阵阵幽香,这温馨的气息使我想起了终日劳累的母亲。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那单薄的肩上,供我跟姐姐读书很不容易的。八年前我刚到县城读书,那年我第一次知道有个节日叫“母亲节”,所以我决定像城里的同学那样送母亲一枝康乃馨。
记得那年母亲节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回乡的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不停,我只得小心地把康乃馨捧在胸前。康乃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多想此刻就让这丝清香飘到母亲的身旁,让它送去孩儿的一点心意,可是母亲向来是十分节俭的,我该怎样向她提起呢?
下了车,要走好长一段山路。到了村口,恰好碰到母亲从地里回来,烈日下母亲踩着自己的影子,背着沉重的柴火,手里还拿了两把锄头,不用说其中一把是帮父亲拿的。看着母亲被压弯的身影,想到节日里的她还是跟往常一样忙碌,我不禁鼻子一酸,连忙跑过去扛锄头。
母亲乍一见我,愣了一下,紧张地问道:“二娃!怎么回来了,没钱花了吗?”我忙摇头,道:“不是,我是回来看您的。”母亲这才舒展开眉头,正色道:“看啥子哟,车费蛮贵的,哦!快去后面接你爸爸,让他歇会儿。”说着又把锄头从我手里拿了回去。看着母亲满是汗迹的脸庞,一身粗布衣服,沾满泥巴的布鞋,想到此刻城里那些母亲正在孩子的陪同下逛公园,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我赶忙转过身,心里充满了愧疚,要不是为了送我到县城最好的学校去读书,母亲也不用这么辛苦。今天是母亲节,就算把花店的康乃馨全买下来,在我看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
到了晚上母亲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我刚准备把康乃馨拿来送给母亲,她却看着我的头说:“二娃,头发这么长了,妈妈给你剪一下,这样又可以省下三块钱了。”母亲一边剪一边又唠叨开了,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钱要花在刀刃上,又说今天我不应该回来,往返的车费就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我越听越难受,泪水情不自禁地盈满了双眼。今天属于母亲,可是,我的母亲,我最亲爱的母亲,这个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节假日这一概念,她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在她的意识中,每一分钱都用来供孩儿读书她才心安。但是,作为儿子我又该怎样报答她呢?我鼓起勇气,哽咽着说:“妈妈,我没有乱花钱,今天是母亲节,我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母亲手中的剪刀在我头上停了下来,我不敢回头,但我能想象到她脸上肯定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出乎意料的是,母亲没再责怪我,她轻轻地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说:“二娃,只要你惦记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節日。”
那天我最终没有把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我从母亲那轻轻的叹息声中,体会到自己并未真的懂事。爱有许多种,亲情却尽在不言中,或许对别人而言,母亲节送一枝康乃馨意味着温馨,但对于我来说则是没能读懂母亲的心。
我把那枝康乃馨夹进了当天的那页日记里,旁边写着:妈妈,或许我再也不会送您康乃馨了,或许我已经伤了您的心无数次,或许我抢走了您头发上的黑、脸上的红,或许我不会亲口对您说我爱您,但是我爱您,在心里!
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把那枝枯萎的康乃馨翻出来看看,每次耳边都萦绕着母亲那句朴实的话:“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学生点评
老师的这篇文章饱含真情。文章开门见山,倒叙切入,起笔就引出了贯穿全文的线索——那枝康乃馨。老师的叙述能力特别强,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老师创设的情境:同呼吸,共感动。此外,调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母亲的形象,使母亲的人格特别鲜明。
闲不住的李老太
◎顾 乔
隔壁李老太病了。
入秋前女儿一家搬到城里去了,原本精神抖擞的老太太ー下子就蔫了。原来总喜欢东串西逛、张家长李家短闲扯上一阵的她,现今连门都不见出了,邻家屋前空地上的广场舞人群中也不见她的身影了。她整日坐在家里发呆,眼神总那么空洞、茫然。
奶奶不放心,去她家看了看,发现李老太头发又白了不少,说近来总睡不着觉,还时常头晕眼花。她女儿得知消息,急忙寄回了燕窝、人参、脑白金等一大堆补品,还有许多国外产的昂贵药,可是李老太的状态始终不见好。
李老太的老伴去世早,母女俩相依为命十几年。李老太一直结实得如同一头黄牛,操持生活的劲儿不输村里的汉子,为女儿和这个不完整的家遮风挡雨。
后经人指点,李老太的女儿打电话向她撒娇:“妈,您能给我做双鞋吗?商场里卖的鞋看似光鲜,但都没您做得敞亮、养脚,您得空再给我做几双呗,鞋面还要燕子纹的!”李老太在电话里笑出了声:“这么大了,怎么还跟小妮子似的?行,妈给你做啊,城里卖的哪有妈做得好啊!”李老太一挂电话,就急忙上街去扯布、挑线,拎了一大袋子回来。邻居一惊:“李奶奶,咋提这么多红红绿绿的,都啥呀?”“丫头说想穿我纳的鞋呢,快过冬了,我得赶紧给她做几双啊!”李老太边说边提了提沉甸甸的袋子。
没过几天,女儿又来电话了:“妈,您今年再腌点萝卜干吧,我们倒是买得着,可没您腌的那味啊,早晚喝粥就想这口了。”李老太情不自禁地咧开了嘴:“那是,妈当初可是咱们村里的腌菜高手呢,等着,小馋猫,妈给你做啊!”扔下电话,李老太又急急忙忙到街上去买萝卜了。
李老太一下子又忙乎起来了,脚步有力,眼里泛着光彩,声音响亮了,精神也抖擞了。
奶奶去李老太家串门,一回来就对我们说:“老太太的病没了,心情可好了,就刚刚唠了一阵,还一边摸着萝卜一边笑呢,不停地念叨‘这是我家燕子最爱的萝卜干。”我扒上墙头一瞧,在李老太的小院墙角处,摊着两大块白色塑料布,上面晾晒着切成细条的萝卜块,老人蹲在边上拨弄着,就像守着自己的孩子,眯着眼笑着……碎碎的阳光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散发着淡金色的光芒。
女儿索要的布鞋、腌萝卜,竟治好了老母亲的疑难杂症。
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远方的子女让父母心中多了一份牵挂。其实,“孝”有时也可以是一份精心设计的“索要”,让空巢老人有一份实实在在的念想和寄托。
【作者系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二7班学生】
老师点评
“前后对比”的整体构思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作者选择当代农村普遍存在的空巢老人这一话题,讲述了发生在邻居李奶奶身上独特的亲情故事,阐述了文章主旨——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生活才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