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当下幸福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

2020-12-14 07:02吕书露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相关问题幼小衔接对策研究

吕书露

摘要:如何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们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顺利的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目标,并且做好个性化发展的准备,是幼儿教师、家长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应从不同角度出发,基于幼儿当下幸福的幼小衔接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通过实施有效方法,充分激发幼儿们的主动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自主探究积极性,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至关重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幼小衔接工作即可走向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相关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规律性等特征。我们以儿童为中心,了解他们的发展需要、发展状况、个体差异等,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妥善解决这一环节存在着的弊端问题,促使幼儿享受生活、获得幸福、健康发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足够重视幼小衔接阶段的科学育人,想方设法提升幼儿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意识等,他们能够适应小学生活,积极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今后的个性化发展之路也将走得一帆风顺。

1、基于幼儿当下幸福幼小衔接问题的分析

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和学校,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关注幼儿们的当下幸福,未能解决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很不利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幼儿的当下幸福,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为:第一,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不能积极配合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不仅剥夺了幼儿的快乐童年,让孩子上各类学前辅导班,还以“为了你好”为理由,过早的干涉其成长,限制其发展,严重挫伤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为幼小衔接埋下了一定隐患[1]。第二,在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教师关注的是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相关知识的储备,而未给予幼儿社会发展、个性发展应有的尊重。甚至觉得孩子错失了这个机会,发展“落后”成为必然,紧抓时机加强引导,才是对他们负责任的表现。幼儿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难以产生幸福感,容易形成自卑、孤僻、内向的性格。第三,现实中,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围绕幼儿教学内容一致性的长期有效交流、协作机制,导致教育内容重复和教学方式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结构性的特征,如班级规模和师幼比,也会影响两个学段教学的一致性,最终导致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断层,幼儿在衔接过程中出现诸多不适应的情况。

2、基于幼儿当下幸福的幼小衔接对策的研究

2.1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教师、学校、幼儿园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对于幼小衔接的作用也无法割裂,必须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在现实中,许多家长忽视甚至放弃了自身在衔接过程的关键作用,只是被动地扮演着一个辅助者的角色。首先,家长要坚持遵循儿童的视角,要明确清楚地意识到幼小衔接是基于孩子的问题,要站在幼儿未来发展的立场上,以不牺牲幼儿当下的幸福与快乐为前提,逐步积累应对幼儿成长中的变化的经验。面对幼儿的年龄增长、学习任务逐步加大等问题,家长应关注对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以及幼儿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任务意识的培养。其次,家长要承认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许多陌生的但是感兴趣的知识,家长要正确而有耐心地解答,使幼儿得到好奇心的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与劣势,掌握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与接受途径,并选择与之相应的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和课程,使孩子乐于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2.2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兴趣

大多数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对“小学”充满着兴趣,主要表现在渴望背书包、系红领巾,对学习用品和校园环境充满了兴趣[2]。家长要保护孩子对“小学”的兴趣,要善于利用孩子对小学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做好成为一个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充分准备,激发孩子内心产生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家长要保护幼儿主动做事的愿望和愿意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的积极性,如:教给幼儿必要的做事技巧和方法,当她们成功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后就会对增强自信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家长要及时关注并肯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一些细节,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

2.3知识学习协调健康发展

从幼儿园到小学,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幼儿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状况。面对这些问题,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无法自己来解决。只能依靠家长细心的观察,正确的引导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要保证孩子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帮助孩子养成强健的身体;要及时关注、发现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出现的情绪波动及心理状况,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幼儿初入小学,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紧张,自卑、抵触等情绪,家长要观察细节,主动与孩子交流,了解她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与困惑。

2.4紧抓关键期的养成教育

幼小衔接,大班是关键,长期养成教育是铺垫。幼儿园要将幼小衔接有机地、自然地融入教育工作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而不是盲目地向小学靠拢。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可以将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愿望有效地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做好知识、习惯、经验等各方面的准备[3]。家长应抓住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减少孩子进入小学出现的适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老師也要考虑到幼儿在小学中将要面对的学习任务,尽量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常用的物质奖励法,而是要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责任感,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需要家长、学校、幼儿园各方主体形成合力,各司其责,关注幼儿当下的快乐,帮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牧.幼儿教育时期的幼小衔接问题[J].新校园:阅读,2019(03)168-169.

[2]徐文龙.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思考[J].才智,2018(07)211-212.

[3]黄琳琳,周海洋.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学周刊,2019(05)102-103.

猜你喜欢
相关问题幼小衔接对策研究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关于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