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远
传统儒家君子观在中国古代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在这种观念下塑造出来的君子人格是古代中国人修身进取的典范,它培养出传统中国人特有的风骨,也体现出传统中国人的精神气度。在当代,儒家君子观在培育理想人格、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美好人生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在当代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首先就需要我们明确何谓儒家的君子。总体来看,儒家视域中的君子内涵丰富,是一个涵纳了“位”“德”“智”“美”等诸多属性、对人的各方面修养均有很高要求的人格理念。
首先,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君子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位者”,即统治阶级的成员。先秦时期,这一含义一直都是君子的基本内涵。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顾颉刚说:“君子小人,先秦以上以身份地位分,此时之君子指在官位者。”这一含义也广泛见诸儒家经典中。如《诗经》《尚书》中的君子即多指此义。与这一意义上的君子相对,社会上的广大普通人则被称为“小人”“庶民”等。
其次,经孔子转化后,君子的“位”的意义大大降低,主要成为一个侧重人的德行的概念,所谓“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也”。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百余次,主要是就“有德”而言。比如“君子喻于义”“君子怀德”“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等。虽然在孔子这里,君子一词主要成为德行概念,但“位”的属性仍然得以保留。比如孔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这里面的君子即具有“位”的内涵。及至孟子、荀子等人,君子仍然是兼具“德”“位”屬性的概念,如孟子曰:“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最后,在儒家这里,完美的君子形象还必须具有智慧和审美的特征。一个欠缺智慧、外表邋遢之人,任其德行多高,在儒家这里都难以被称为君子。所谓“君子博学深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总体来看,儒家的君子是一个兼具“位”“德”“智”“美”等多种属性的复合概念,它涉及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道德水准、智慧水平、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评价。这正如荀子所说:“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不过,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看,儒家的君子主要是一个德行概念,即侧重以道德水准界定何为真正的君子。而儒家所谓的“德”,从其根本来说,乃是一种“生”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民生问题,则构成“生”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儒家这里,一个人是否能够体悟上天创生万物之德,是否能够仁民爱物、关心民生,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构成了儒家评判君子的一个基本标准。
(张舜清/文,选自2019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君子观作为一种人格理念,对古人修身进取,尤其是塑造君子人格有重要影响。
B.君子的基本内涵是“在位者”,指统治阶级的成员,与“小人”“庶民”相对。
C.根据儒家思想,一个缺乏智慧和审美特征、外表邋遢不整的人,不能称为君子。
D.君子概念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其中由“位”变为“德”,主要是受孔子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强调明确儒家君子的丰富内涵是当代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的重要前提。
B.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概括传统儒家君子观在当代传承实践的重要现实意义。
C.文章引用现代学者顾颉刚的话和以《诗经》《尚书》为例要论证的观点是一致的。
D.文章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论述了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内涵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要培育理想人格、建设和谐社会,传承实践儒家君子观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B.儒家的君子虽兼具多种属性,但从历史实践角度看,“德”比其他属性更加重要。
C.儒家“德”的本质是“生”德,这一点决定了民生问题成为“生”的首要问题。
D.领导干部如果能够关心百姓疾苦,当好人民公仆,就符合儒家评判君子的标准。
参考答案
1.A(B项,君子指“在位者”只是在先秦时期。后来,君子一词的基本内涵发生了转变。C项,“不能称为君子”错误,应为“难以被称为君子”或“并非完美的君子形象”。D项,“由‘位变为‘德”曲解文意,原文为“君子的‘位的意义大大降低,主要成为一个侧重人的德行的概念”“虽然在孔子这里,君子一词主要成为德行概念,但‘位的属性仍然得以保留”。)
2.B(“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错误。文章的中心论点在第二段,是“要在当代传承和实践儒家君子观,首先就需要我们明确何谓儒家的君子”。)
3.C(“这一点决定了民生问题成为‘生的首要问题”逻辑错误,强加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