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玉
摘要:新闻采访既是一门学术,又是一门艺术,有效利用采访技巧可以推动采访的顺利进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新闻记者作为采访技巧的实践者,要善于挖掘和追踪社会的思想动向,做出高品质的新闻节目。
关键词:社会新闻;采访技巧;运用
一、打下良好基础,做足准备工作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今天,社会群体对新闻质量的需求大大提高。新闻从原来简单的信息传达,变成了热点评述和主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自媒体和各种网络平台的出现,也对新闻报刊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新闻媒体若想继续占据社会舆论的主导地位,就要不断提高采访质量,用崭新的新闻视角和确切的评述吸引观众的注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足的准备工作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新闻采访准备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在正式开始前,新闻工作人员要仔细核对所需工具和采访要点,确保采访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针对采访前准备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整体访谈效果差的问题,新闻工作者要积极改进,以保障采访的顺利进行。首先,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其要反映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所以确定每一期的新闻主题,要列为工作之首。对社会热点的选择,应注意是现阶段的关注焦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评议性或者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关争论,这样的新闻更容易获得群众的关心。其次,新闻工作者还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如事件的前因后果,所包括的当事人,社会目前对事件的看法等。充足的资料收集有助于新闻记者开阔采访思路,满足更多社会群体的阅读需要。接下来,要制定采访流程,要确定采访地点,选取合适的受访群众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间,方式和预先准备好采访问题等。除此之外,为进一步确保采访的万无一失,还要对核心的机器设备做好检修和试用工作,如采访所需的摄影机、话筒,进行信息记录的录音机、磁带等。最后,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转变,为保证采访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新闻记者要在第一时间赶往新闻现场获取相关线索并进行信息保密,防止信息流失问题的发生。充足的准备将会使采访工作事半功倍,新闻记者要从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一套工作准备流程体系,提高采访的准确性。
二、做好沟通工作,注意语言表达
在互联网深入社会各领域的当下,自媒体平台大量兴起,由于部分运营者缺乏相应的新闻工作素养,使得新闻市场出现同质化,以猎奇和低俗的标题吸引群众的问题,不利于社会思想的良性发展。由此可见,新闻采访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需要在采访中具备清晰的逻辑思路,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的收集检索能力。目前,新闻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和视频两种,都是通过展现双方之间的沟通来发表对时下热点事件的看法与意见。为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为后期的新闻制作积累充足的素材,记者需要与受访者之间建立信任合作基础,令其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达的重要作用,新闻工作者要在实踐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例如针对受访者不能真实表达自身意愿,双方沟通不畅的问题,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首先,新闻工作者要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和语言表达,多读情商和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争取做到在采访中让受访者感到放松,愿意与记者分享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从受访者的各种小动作来分析其情绪和心理的变化,积极进行正向引领。其次,采访人员还要提升自身的灵活应对能力,在访谈中就受访者提出的事项,快速抓住重点,组织语言,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切入主题。接下来,由于在采访中记者会遇到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社会层次的受访者,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做到一视同仁,尊重其思想自由,不卑不亢从客观的角度进行信息的采集,实现对社会思想的全覆盖。除此之外,记者应掌握访谈的主动权。作为社会热点的观察者,新闻工作者要做到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添加个人的主观情绪,不被受访者所影响。最后,受访者总体上可以分为沉默型与健谈型两种。当遇到前者时,记者要掌握主导权,摸清其心里所想后,从简单的问题下手令其愿意开口说话,接着再循序渐进诱导其展开讨论。当遇到后者时,由于受访者本身就具备较为活跃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在采访中容易情绪化或者偏离主题,此时记者就要把握采访节奏将其带回采访主题中。
三、善于捕捉要点,多角度看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社会公众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待某一事件的看法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为适应更广大受众的需求,新闻评述不仅要采集主流导向,还要关注社会上其他的不同声音。在自媒体兴起的当下,由于其运营者不具备相应的工作素养,片面追求社会关注度,而导致社会舆论思想混乱,新闻繁杂却没有重点,以标题吸引受众内容缺少有效性。因此,主流新闻报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净化新闻市场,善于捕捉时下焦点事件,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社会舆论的全覆盖。
比如针对时下新闻种类和数量繁杂,有效信息较少和公众的需求提高的问题。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有特点的事件并代表社会公众发声。首先,为保障新闻内容的可采性,在主题的选取上,新闻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与观察,找到近期有待改善的突出问题,如现阶段的房地产开发与涉黑涉恶问题频发。新闻工作者可以从当事人和旁观者两个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聆听多种声音,广纳多种思想。其次,新闻现场是新闻工作者的主战场,记者要调动自己的视听说能力,通过现场观察采集“视觉”新闻,做好具体的情景记录,使新闻具有感染力。在现场利用摄影器材拍摄有冲击力、个性和信息量大的视频和照片,使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要运用多种提问技巧,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在采访现场,采用正面提问的方式,新闻现场的受访者大多是事件的亲历者,记者直接深入主题有助于获取第一手资料,使新闻具有真实性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对其他公众等进行采访时,可以采用迂回提问的方式,减少受访者的抵触心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新闻的代表性。最后,新闻工作者也应做好提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性,并留给受访者充分发挥的空间。做到不偏离主题的基础上,获取最广泛的思想见解。综上,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社会抓住新闻要点,运用不同的采访方式,开拓受访者思路采集不同的看法。
四、做好记录工作,储备充足素材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主要途径,应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可采性。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报业,对社会工作具有思想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因此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十分重要,面对群众的疑问和质疑,应做到有据可依。無论是视频还是文字新闻,素材的收集与证据保留都为后期的编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针对新闻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真实性,新闻工作者要在采访中注重素材的收集与保存。首先,在采访阶段。新闻工作者要确保如摄影设备、录音机等多媒体设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之中,既是素材的收集,又起到证据保存的作用,为后期新闻内容的编辑工作提供便利。有据可依可以更好地保护新闻工作者与受访者双方的合法权益。接下来,在素材的收集方面,应包括物证、书证、证言等多种类型。最后,对于由受访者提供的相关材料,新闻工作者在使用前要进行查证核实,同时受访者提出的言论也应以客观、积极和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导向为准绳。
五、营造舒适环境,扮演好倾听者
为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地点的选取上,应选择具有一定私密性和较为舒适的场所,使受访者身心放松,提高对记者的信任,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新闻工作者要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做到与受访者在身心上进行深度融合,作为合格的倾听者,保持精神交流与文化思想碰撞,尽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例如针对为促进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信息素材收集更加全面,新闻工作者要为受访者营造舒适的采访环境,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首先,可以按照采访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采访方式及地点。如在车祸新闻的第一现场,记者采访死伤者的家属时,应先进行安抚和宽慰使其情绪逐渐平稳征得同意后再进行采访。为保障受访者的隐私,可以选择在人少并且总体氛围和谐轻松的咖啡馆进行。除此之外,记者要善于聆听受访者的陈述。通过不时地给予回应,鼓励其畅所欲言,同时当发现有偏离主题的问题时,要积极进行引导,使受访者感到尊重,减少其心理负担。
六、结语
新闻采访工作作为社会前端舆论的主流传播者,起到引领公众思想的作用。因此新闻记者要在实践中积累相应的采访技巧,以提高采访的质量和效率。要从做好准备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做起,在采访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述,善于捕捉新闻要点,做好素材积累与记录,营造舒适环境等。在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人们对新闻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