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它是人民生活中独特的艺术创造,与人民的客观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祈子类年画的出现是符合了多元化意识形态交融的物化产物,它传递着中华民族先民们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多子多福、早生贵子”求吉纳祥观念。本文主要从其背景渊源、图像价值分析、民俗视角三个角度来简述对于祈子类题材的木版年画研究。
关键词:祈子年画;多子多福;求吉纳祥
一、祈子年画概况与发展背景
(一)祈子年画图像
送子、祈子类图像是年画众多题材的其中之一。狭义来讲,祈子年画图像就是在春节、结婚等特定场合下以求子、祈子题材等为主用来张贴在家中的年画图像,主要赠予新婚夫妇或常年未子的的夫妻,以此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广义来讲,凡是带有童子的图像大多数都可以解释为祈子年画图像,以表达了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平民百姓对于多子多孙、子孙富贵、佑子安生等理需求和夙愿。
(二)祈子年画图像的背景渊源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需求
在中国远古时代,由于受生产力、劳动力、智力等先天性条件的限制下,人们对于客观自然的认识受限,劳动力及生产力极为底下,同时又备受天灾、人祸、战乱、旱涝、瘟疫、饥荒等灾难,人类的生存率极为底下。所以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有了通过提高生产繁衍能力来增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及满足繁衍生存下去的需求与希望。落后且封闭的小农生产方式又衍生出了对于男性的社会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这便是中国传统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祈子求子观念的最深根源基础。
2.封建社会家族观念的影响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家族香火传承意识愈加强烈,这其实脱离不了原始生殖崇拜观念意识。在重男轻女地父系社会中,强调家族继世要有同一的祖先、统一的血缘,同时又以此作为本家族区别于其它家族的重要标志,即统一的姓氏。在中国小农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家族的兴旺、繁荣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家族人员的兴旺繁衍、二是对于生产劳动力的提升。以此来增强家族的社会势力等利益,有助于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
3.传统孝道文化与统治者的政策制约
中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家庭人员内部之间的关系,中国历代统治者官僚阶级为了更好地巩固宗法统治和皇权统治,极力推崇“孝道”的伦理观念。同时,为了国家发展、战争储备等,统治者们制定了徭役制度以此来增强社会生产劳动力,保持足够的兵源。致使百姓在徭役重压的制约下产生强烈的繁衍求子意识,来提高家庭的生产力。所以年画祈子图像就成为了百姓对于现实生活子孙繁衍的一种慰藉与心灵寄托。
二、祈子年画图像价值分析
(一)“早生多生、多子多福”直接表现类图像
年画与百姓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在是形式的张贴上具有客观现实的功利性,又在主观能动性上满足人们“早生多生、多子多福”的心里需求。《枣生贵子》《莲生贵子》《子孙万代》《百子图》等题材图像采取谐音双关法来直接呈现“祈子求子”的美好夙愿,以枣喻早、以莲喻莲生,取早生贵子、连生贵子之意。又或者以花生、莲子、石榴、瓜果、金鱼、等繁殖力强盛的吉祥类动植物来直接隐喻,如《瓜瓞绵绵》《榴开百子》《鲤鱼撒子》等。这是民间美术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二)“叙事性场景”与“望子成龙”类祈子图像
以具体的故事性场景来直接表现心理诉求也是民间美术常见的表达方式,用具体的故事性情节和场景将人们心中所想寄托在图像当中。此类图像有《三娘教子》《断机教子》《十不闲》等。《五子夺魁》《五子登科》《鱼龙变化》《莲中三元》《状元游街》等类图像都是父母表达对未来子孙“望子成龙”美好祈愿的年画。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异与身份象征,求官求仕思想根深蒂固在平民百姓的心中,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只有借助于读书进仕这条途径来实现加官进爵、家族振兴的抱负。甚至将此寄托在未出生的孩子身上。一直到今天,这种祈愿观念仍存在我们当代人们的心中。
(三)民俗信仰类题材图像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自地域性民俗信仰,而年画又是作为民间艺术为百姓服务的民间产物自然与民俗信仰脱离不了干系,相反他们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地区有其各自的民俗求子神像信仰,如闽南地区信仰妈祖娘娘、临水夫人,广东地区信仰金花娘娘,山东地区信仰泰山娘娘、巴蜀地区信仰注生娘娘等等。各地区不同送子神像题材表现方式大同小异,一是童子乘坐麒麟,神像守在背后。二是观音盘坐莲座上手抱童子。三是神像左右各伴一男童女童。在这些民俗类祈子图像中还常伴有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动植物纹饰,这都与民间求子习俗信仰有着紧密的关系。
(四)祈子安生类
中国古代社会医疗条件较为落后,物质条件受限,分娩的成功率较低,产妇难产而死和婴儿死在腹中的概率非常高,而出生后还会伴有着天花、斑疹、痘疹等疾病的危险。但同时人们对于繁衍子孙的渴望又是如此的强烈,在落后的医疗条件下,只能将此寄托在神灵中,而民间年画、纸马就是最好的表现方式之一。因此,与安生顺子和生养相关的神灵很多,祈求孩子顺产类的年画有《注生娘娘》《催生娘娘》《送生娘娘》《接生娘娘》等。保佑子女健康成长类的年画有《痘疹娘娘》《痘哥》《斑疹娘娘》《耳光娘娘》《眼光娘娘》《痘见姐姐》《撒痧娘娘》等。
三、民俗视角下的祈子图像
张子晨先生在《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一文中谈到:“民间美术是一种民间传承的文化现象,它的大部分都是以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有紧密地联系,同时,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又充分反映着民间习俗的各种事象。许多民间美术品直接来源于民俗活动。”年画,又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和心理思想,它和民间人们的民俗信仰与民俗思想紧密相关。而祈子年画是受各时代民族地域性的求子、祈子活动与民俗信仰制约的,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比如,各地区生育、送子神像的信仰不同也就形成了闽南、广东地区信仰金花娘娘与妈祖娘娘,北方山东地区信仰泰山奶奶与培姑娘娘,河北武强地区信仰的斑疹娘娘与痘疹娘娘等。所以体现在各地区的年画、纸马题材上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各民族地区之间的求子习俗也丰富多彩,比如跪拜石井、投石送子、摸瓜盘藤、吃瓜、吃生菜等。祈子类年画中有大量表现对于这种吉祥类动植物崇拜的表现,它们以隐晦的方式喻示着这种求吉纳祥、多子多福观念。所以,对于民俗事象、民俗信仰的调查研究是了解民间美术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越能够理清民俗信仰活动的内容,也就越能够体会把握传统民间美术造物观念及更深层次地学习和了解民间美术。
作者简介:王永鹏(1994-11-12)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