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提出是高效课堂的良好开端,有了高效的问题,我们的课堂研究才更有价值,我们的课堂才更接近高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关键词:问题提出;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日益成为改革的焦点。小学科学课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其中,提出问题是这一系列探究活动的首要环节,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从探究,教学就无法展开。因此,课堂上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是展开有效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但是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抛出问题后,得到的回应少之又少,仿佛没有人愿意去思考、回答,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原因在哪里呢?在与我们的问题没有打动学生,没有引发他们的思考,没有让他们碰撞出火花,因此,我把这种问题称为无效问题。于是,怎样能够提出高效的问题成了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领域。在听课时,也成了我關注的点。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探索,经过不断的与老师们磨课,我也有了一点收获。
问题提出是高效课堂的良好开端,有了高效的问题,我们的课堂研究才更有价值,我们的课堂才更接近高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在今天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下,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高效”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引起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导火索,更是高效课堂的基础。然而,总有那么几堂课,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想在课堂上解决的一些问题,或者说这些问题根本称不上是有价值的问题。这就影响了我们的课堂,那么,我们在课堂中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的学生呢?
一、问题在情境创设中提出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使教学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教学切合学生的经验和情感需要。在形象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生活而忘了是在课堂,才有真切的感受,才有可能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提出问题。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水和水蒸气》一课时,老师在一上课给学生出示了自己提前拍摄的照片:鱼缸里的水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天天的减少,学生觉得奇怪,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问题:水到哪儿去了?水为什么会减少?水是不是蒸发了?蒸发后变成了什么?……这些问题的产生教师没有费吹灰之力,也没有过多的语言引导,只是几张照片就引发了学生一系列的思考,提出了这些问题。又随着他们的思维迸发出来,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在观察比较中提出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摄取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观察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观察了环形山以后,学生只是感叹在月球上有如此壮观的环形山,其它的却谈得很少。于是我让学生又看了地球上的山,让学生作对比,在这样的对比下,学生的思维也被打开了:地球上的山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那月球上这些凹凸不平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在月球上也有这样的“月震”吗?有火山吗?是不是陨石撞击形成了这样的环形山?那这些陨石又到哪儿去了呢?这些问题吸引着学生,一个小小的对比,引发了学生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再比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段视频:有两组同学在做拉人游戏,相同时间下,看哪组同学拉得距离远。让学生作对比,学生就不难发现问题:他们穿的鞋不同,他们的体重不同……也随之有同学提出了问题:我们在运动时的快慢和鞋与地面有关系吗?如果都很光滑会不会运动的就快?如果体重都轻了会快吗?这种摩擦力的大小于什么有关呢?……通过对比,学生自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问题在实验操作中提出
实验是直观的、形象的、可操作的,实验操作能帮助学生存储一定量的感性经验,为过渡到抽象的认识做准备。实验中有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余地,把实验变成产生认知冲突的摇篮,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更多的问题。比如,我在教学生用碘酒去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我首先要求学生用碘酒滴在十来种的食物上面,结果学生就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食物颜色会变蓝,而有的食物则不变?当他们知道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个道理后,他们又会因为蓝色的深浅不一样而产生问题:是否蓝色深浅会跟淀粉含量的多少有关呢?再比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学生在验证了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能是盐水后,它们也有了新的问题,这些是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里面真的是盐吗?我们怎样知道这些是什么液体?如果在水里放入其他能溶于水的物质,马铃薯也会浮起来吗?在水里面放入多少盐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四、问题在课后拓展中提出
一节优秀的课堂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渠道,在结束课堂时给学生一个思维拓展,让学生在拓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不仅仅在课堂,还在生活中,以此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执教《水和水蒸气》一课时,有位老师这样设计:教师在结束课堂时播放了一段关于水的三态循环视频录像,学生在这段录像中知道了水在自然界中有其他的形态,那他们又是怎样相互变化的呢?这些不同的形态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出课堂,即延续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又为下节课奠定了基础。
真正的好问题都应是高效问题,既具体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又具有研究价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佳效果。而教师正确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上要注意明确科学问题及其相关的准备性概念的建立。高效课堂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构建高效的课堂已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逐步完善则是进步的基础,因而我们会积极主动的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氛围,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简介:尹海静(1977-11),女,汉族,山东滨州博兴人,本科学历,山东滨州市博奥学校科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