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节”抑或“政府管控”

2020-12-14 04:26冀达唐静雯
时代金融 2020年29期
关键词:市场调节

冀达 唐静雯

摘要:本文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期间防疫用品供需矛盾的问题。为有效了解防疫用品市场情况及多角度思考问题,本文搜集了时下盛行的观点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与研究。总结分析发现:一是市场机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市场失灵”引入政府管控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政府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既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也是市场经济管理的主体,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三是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已经表明,只有将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市场调节与政府管控相结合,才能使得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关键词:市场调节 政府管控 供需矛盾

一、研究背景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快速地蔓延,举国上下都在奋力抗击疫情,各省市自治州均出台了关于应对疫情的防控措施。自从钟南山院士公开宣布疫情的严峻性并嘱咐大家一定要佩戴口罩后,口罩、酒精和部分医药用品需求增加,而由此形成了供需不平衡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防疫物品的价格飞涨,而市场供给并不能及时的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时候市场调节就失去了一定的作用,而如何保持市场的稳定以及维持市场的供需平衡,就需要政府管控的引入,因此研究我国市场调节和政府管控之间的关系更加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市场调节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经济学界对市场调节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和阐释。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学派以“经济人假说”为支撑点,认为在自由市场当中每个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因此即使政府不进行调控和干涉,经济市场也能进行自我调节。在经济社会的运行当中,我们应该遵循市场经济中的三个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此次疫情中防疫用品发生了的严重供需矛盾,一些经济学家对于如何供给防疫用品以及防疫用品的价格的调整是否应交由政府管控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以薛兆丰等为首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应交由市场调节的相关观点。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认为在供需存在矛盾的时候,商家大幅提高商品的价格属于一种正常的行为。因为在此刻的市场上,防疫物品属于紧俏的商品,供不应求,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影响下,每一个商家都想以市场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自己的商品。其次,他认为如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时候,如果不允许商人提高价格销售商品,其实对于社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他认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消费者愿意用不同的代价购买商品,所以他觉得这个时候以高价格出售防疫用品的商家是对于增加供给有帮助的行为,不应该被阻止。最后,高的价格消除了套利空间,若没有高价,以低价获得物品的人可以私下再以高价转售,催生黑市的产生。这样对于急需防疫物品的人来说,其支付的价格还是高的价格,获得低价防疫物品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其他的经济学家也有一些相关的观点提出,如价格交由市场调节的情况下,高的价格有利可图,可以刺激商家扩大生产,增加防疫用品的供给。再如市场调节可以让市场更加充满效率,可以使最需要的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资等相关观点。

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本至上观念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西方世界对于物质的追求极高,衡量社会主要价值的制度是人对物的追求。虽然这种观念使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生产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使人们认同了金钱既地位,拥有金钱就拥有了一切。使人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降低。二是人本精神匮乏。人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类获得幸福的必然要求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在社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资本家对于效率和资本的追求很重视,而公平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

三、市场失灵

前文中支持市场调节的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以及市场调节运行良好的基础是市场处于稳定状态,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的市场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是否已经陷入“市场失灵”状态。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

此时的“市场失灵”状态是由垄断以及外部性造成的。垄断产生垄断价格,导致低效率,损失经济福利,而且为获得与维持垄断地位,垄断企业将进行非法的“寻租”活动,导致经济福利进一步减小。垄断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和社会不公,虽然垄断企业获得垄断利润,但消费者的利益与社会的经济福利都受到损失,这说明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管制。当存在外部性条件下,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实现帕累托改进。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为了纠正外部性引起的资源配置不当,政府必须采取适宜的政策工具进行管制。

当在这种情况下,缓解市场失灵情况,引入政府管控就有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四、政府管控

1920年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市场调节不是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万能药剂,仍需要政府进行一定的管控和调剂。因此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取代了自由放任理论的领导地位,并有效缓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西方最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他在书中就明确指出:所有的社会都是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的成分的混合经济,没有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纯粹的市场经济。 ①

一些支持市场调节防疫用品价格经济学家的观点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其主要是针对支持市场调节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田轩认为“发国难财”是提升价格的逻辑存在问题。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说,当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供给会产生缺口,因此需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此时通过市场自发调整价格调节供需在正常情况下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此時的需求不同于一般的需求,危机时刻的需求都是要命的需求,供给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提供时,仅依靠市场调节价格是不正确的。

其次他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市场失灵,价格失灵,并不能起到调节供需的作用,只有依靠政府来强制执行和维持市场运行。一旦经济问题变为政治问题,则经济学中的一些手段如“看不见的手”“自我调节”等都成为空谈。最后他认为在重大的社会危机面前,人的行为不只受经济学规律支配的,也存在不计报酬、不畏生死的广大医护工作者。这些无法用经济学规律去解释。这个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支配的社会,刺激这个社会的不只有利润,还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

一些经济学者从其他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观点。如董志强不赞同市场原教旨主义,也不赞同简单的自由主义。他认为很多社会行为不是在市场领域运行的,而是在社会规范领域发生的,如果在后者领域内运行,则价格机制或者说市场调节机制起不到作用。他同时对于一些支持市场调节的经济学家的一些理论进行了反驳,如趁人之危是多提供一种选择,他认为这是一种威胁而不是自由选择;以及高价刺激商家扩大供给,他认为供给在短期内只能依靠工人的加班加点去实现,高价并不一定能带来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而实现供给的增加;以及极高的价格消除了套利空间,不会滋生黑市,他认为高价同样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如捐赠成本提高导致捐赠意愿下降以及投机者囤积防护品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等。

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原因:

第一,经济学理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符合社会实际经济发展的情况,这时候一些经济学家就会去寻找一些方法对当前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修订或更正。如果说经济学存在不同的版本,那么经济学1.0版本就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可以使市场在稳定状态运行。经济学2.0版本就是当市场失灵时,即市场自发调节无法使得市场均衡时,需要政府管制的参与。经济学3.0版本则是经济学不仅需要考虑到市场的效率,更要考虑人的发展,即是否公平,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经济学理论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导致当前社会问题发生时,不同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结论也不同的原因。

第二,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发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市場经济中,政府和市场之间各自有自己的职能,政府在根本上属于市场的一部分。但是从历来的经验得知,当社会发生危机时,民众往往希望政府参与其中,维持稳定。当前中国的体制改革仍在继续进行,要不断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政府管控引入市场调节中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中国的社会制度具有特殊性。中国的经济社会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新中国建立前的多元经济制度,再到计划时期的单一制经济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与西方的经济制度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关于市场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和发展,对于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对于一些经济学者观点的分析总结,与所学规则经济学内容相结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市场调节存在局限性

学过西方经济学的都知道,市场调节机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1.市场调节无法克服市场自主生产的盲目性。在现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以追求个人最大利益为原则行事,其活动未考虑对于整体经济和长期经济的影响。

2.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无法及时有效的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的平稳。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可知,市场调节机制具有微观和滞后的特征,如果社会遭遇比较大的冲击,市场调节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以及可能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3.市场调节机制难以实现全社会福利的相对公平化。一方面是对于利益的追求使得大部分参与者偏好于投资少回报快的产业、而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难以得到良好发展;另一方面是在社会分配层次,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容易造成更大的贫富分化,造成社会不稳定。

总而言之,市场机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市场失灵”引入政府管控有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政府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既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也是市场经济管理的主体,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各项生产生活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不同的地区、行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分工合作需要政府统筹管理。

2.协调各方利益的需要。中国的经济社会中,各个地区、行业以及各种类型的参与者之间,都存在着利益关系,为了协调统筹这些不同的参与者,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的管控必不可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通过政府设立规则,维护市场稳定,促进公平竞争,消除各种隐患,那么就能使市场经济更加完善和稳固。二战以后一些国家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4.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要求。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共同富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市场调节根本无法完成,政府管控的存在至关重要。

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已经表明,只有将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市场调节与政府管控相结合,才能使得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越快,政府管控愈发显得重要。

注释:

①成思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4):4-7。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4):4-7.

[2]黄铁苗,徐常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1):80-87.

[3]姚荣.国家管制与市场调节之间:我国高校教师人事自主权行使的双重机制及其矫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02):36-47.

[4]洪银兴.市场化导向的政府和市场关系改革40年[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9(06):28-38.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市场调节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落幕背后:是顺“市”而为的选择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
新常态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论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刍议房价的“高烧”与“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