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角色剖析

2020-12-14 04:20张永涛
西部学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日本

摘要:在日本三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过程中,时任首相田中义一是表面上最主要的决策者,但日本军方中的极右激进分子、政友会以及森恪等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每次出兵中各方所扮演的角色多有变化,其中既有矛盾勾结,也有重心的转换。将田中义一视作日本三次出兵山东最主要的决策角色似有不妥,最主要决策角色为政友会、森恪以及日本军方,政友会、森恪在前两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深入剖析日本三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角色,有助于在深刻把握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以及日本政治力量变迁等的基础上,更为清晰地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总体战的本质。

关键词:日本;出兵山东;决策角色;田中义一;森恪

中图分类号:K31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9-0103-03

对于日本三次出兵山东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内外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过深入探讨,研究基础较为厚实。不过限于资料流失、部分档案尚未解禁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研究中的存疑和争议之处尚有存在,其中就包括对于日本三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角色的相关研究。我国国内学界一般认为日本三次出兵山东最主要的决策者为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田中义一。例如,李家振、郭墨兰指出“4月20日,日本长洲军阀继承人田中义一大将受命组阁。......加紧推行干涉中国内政、扩大对华侵略的‘积极政策。旋于5月出兵山东,以武力阻止北伐军北进”[1]。鹿锡俊提出“蒋介石北伐倒张、统一全国的意图,显然背离了日本的这一既定国策。因此,必然遭到后者(田中义一)的敌视”[2]。李明明认为“田中义一担任日本首相后,便和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分子加紧了侵略与分割中国的阴谋计划。1928年出兵山东就是田中侵华方针的具体一步”[3]。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日本学界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基本上赞同以上意见,属于多数派。例如,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野作造列举四项罪状批判田中义一出兵山东的行为,明确指出“田中应该为济南惨案负责”[4]。升味准之辅提出“田中义一以保护山东地区日本侨民安全之名义出兵”[5]。另有一派则认为在日本出兵山东的过程中田中义一固然是重要决策者,但其他角色亦不可忽视。该派虽占少数,但也有相当的影响,例如,著名史学家林健太郎认为“(田中义一)自身对于第一次出兵表现出很大的犹豫,第二次、第三次出兵时更是这样。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被森恪以及軍中的革新分子强行引导并遵从了(他们的意图)”[6]。按照林健太郎的说法,日本三次出兵山东的最主要的决策者并非田中义一,田中义一有更多的顾虑,不过在诸多压力下而选择了实施。另外,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纐纈厚、关宽治、岛田俊彦等日本学者。笔者认为,作为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固然是主要决策者,但包括日本政友会、日本军方,以及个别人物如森恪等在内的其他角色也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一、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角色

将田中义一视作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的主要决策者略为牵强。实际上,田中义一对于第一次出兵山东的态度难言积极,其内阁中也有重量级成员持反对态度。日本军方则分成三派,整体而言支持者较多的是陆军省,反对者较多的是参谋本部,海军的态度则不甚明朗。而在日本民间,支持出兵的大有人在,列举其中的代表如日华实业协会的涩泽荣一、儿玉谦藏等。日本经济界素来对政界有较大的影响,他们的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田中内阁对于出兵山东的决策判断。综合看来,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的主要决策角色如下:

其一,日本陆军省,以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为代表。在1927年5月的内阁会议上,白川义则发言阐述出兵的必要性,以此为契机日本外务省、陆军和海军逐渐达成一致,做出了出兵决定。以白川义则为首的日本陆军省素来是出兵的支持者,在各方有顾忌,意见难以统一的状况下,陆军的发声实际上起到了打破平衡,施加压力,统一犹豫不决意见的作用。虽然仍有少数反对意见的存在,但至此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已成定局,因此可以说日本陆军省是第一次出兵山东的首要决策角色。

其二,以森恪为首的政友会对华强硬派。森恪是日本昭和初期的极右政治家,早年便加入了政友会,在党内的根基颇深,他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狂热支持者,在政友会网罗了一批所谓“志同道合”之士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创造条件。同时,森恪同日本军方关系密切,对日本军方出兵山东的意见大力支持。在田中义一对出兵山东犹豫不决之际,森恪不惜动用政友会的力量对田中施压,扬言“如果政府不能通过出兵山东的决策,就会在政友会的党内会议中强调应该出兵保护现地,‘田中不同意的话,就让其辞掉总裁,森恪以这种强硬的态度使出兵山东的决策得以通过”[7]608。彼时森恪为陆军政务次官,虽算不上权倾一时,但代表的是三井财阀、政友会和日本陆军的利益,在当时的田中内阁中极具发言权,这一点从其主导东方会议一事中可见一斑。

其后,日本外务省发布了对中国出兵理由声明书,从该声明书的内容及措辞使用上来看,并没有体现出日本陆军的那种嚣张跋扈的态度,而更多的符合田中义一起初抵触出兵山东的特征。不过,田中义一虽非第一次出兵山东的罪魁祸首,但在同意及促成出兵山东一事上罪责难逃。

二、日本第二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角色

第一次出兵山东后,日本发布了一个撤兵声明,认为出兵山东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在声明的末尾却为第二次、第三次出兵山东埋下了伏笔,强调若今后再次发生类似危及侨民的状况,日本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声明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

关于第二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角色做如下分析。有观点认为“田中总理以及陆军,这次也在犹豫出兵问题”[7]618。田中义一在第二次出兵问题上犹豫是有预兆的,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赴东京与田中义一在青山举行过密谈,在密谈中田中劝说蒋介石放弃继续北伐而将巩固在长江以南的势力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日本外务省相关资料的记载显示田中建议蒋介石“宜专念于南方一带之统一”[8]104。对此,蒋介石回复的主要意见是“阁下言及当下不可立即北伐,我完全同感,先稳固南方而后北伐,对于这一点亦完全赞同。唯明察此理却仍举北伐,乃因当时的情形是存在若不北伐,祸乱反而会起自南方之忧虑的缘故”[8]104。对于蒋介石的意见,田中并没有表现出勃然大怒或者是别的极端态度,而只是避开了话题没有同蒋介石深入交流,这说明对于蒋介石的回复,田中有一定的心理预期。日本外务省的这份资料在中日史学界受认可的程度较高,如果其中的记载属实的话,田中义一对于蒋介石继续北伐并非持断然反对的态度,而更多的仿佛是婉言相劝。因此,在第二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过程中,田中似乎没有理由呈现与上述内容完全相反的态度,主要推动者应该另有其人。

实际上,日本第二次出兵山东的主要決策角色是以森恪为代表的激进分子。森恪主张若依据之前的声明,至少应该出动较小规模的部队来防止事态的恶化,但是日本军方的意见是小规模部队很难应对不可预测之事态,也容易遭遇危险,要出兵就要保证规模。实际上,日本军方在同森恪争论出兵规模问题时,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森恪拖下了水。而且在此次出兵的决策过程中,森恪、内阁和陆军之间多次产生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而最终是森恪和陆军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妥协,共同主导了第二次出兵山东。因此,森恪可以说是日本第二次出兵山东的急先锋,也是最主要的决策角色,其主张出兵的依据主要是上述的撤兵声明,这实际上亦是森恪为首的政友会对华积极政策的体现。而田中义一和日本军方虽最初有过犹豫,但最终妥协促成第二次出兵山东,应属于次要决策角色。

三、日本第三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角色

严格来讲,日本的第三次出兵属于第二次出兵的延续。实际上,在日本学界认为日本出兵山东共两次的学者也大有人在,即把第三次出兵并入第二次出兵中。但不管如何,日本敢于悍然第三次出兵山东,其原因之一是国民党的对策不利,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大大助长了日本的气焰。

日本第三次出兵山东的主要决策角色是日本陆军,其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即日本驻济南武官酒井隆。作为前线人员,酒井隆在日本第二次和第三次出兵决策过程中都扮演了助推的角色,特别是在第三次出兵之前多次夸大中日武装在济南城内的冲突状况,并将夸大的情报发电报给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在经历了第二次出兵山东后,日本陆军逐渐掌握了战事主导权,军中对华强硬派的意见占据了上风,而第三次出兵山东的最大目的在于维护所谓的日本军队的威信。陆军的这种目的逐渐表露无遗,“酒井武官继续拍发夸大这一事实的电报,陆军省发布新闻,又对实际情况加码加到了二十三倍”[9],可见日本陆军急于增派军队,其中既有酒井隆提供的夸大情报的因素,亦有借此“扬威”之意。

此时,虽然增派部队这种战事方面的大的安排名义上需要通报首相田中义一并经内阁通过,但实际上如前所述,日本军方力量越来越强,田中义一或者说内阁已经无法完全掌控形势,“军部独走”的局面日趋显化。从种种迹象来看,在日本第三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过程中,田中义一或许充当的是配合行动的角色,将其称为主要决策角色似有些勉强。

森恪在前两次出兵山东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在第三次出兵的决策过程中却几乎隐藏了身影。甚至有研究显示,森恪对于第三次出兵山东持反对意见,曾对时任外务省通商局长斋藤良卫表示要劝说日本军部和政友会的强硬人士,“尽快地让他们撤兵”[10]。当然,这只是一种意见,究竟森恪在第三次出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还需进一步研究,但结合当时日本军部势力越来越大,已逐渐脱离内阁控制的历史事实,可以说森恪欲发挥前两次出兵时的决策作用也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不应忽视森恪一直以来与日本军方勾结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而言,上述的“尽快让其撤兵”之说法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尚不得而知,毕竟这种说法与森恪一直以来鼓动对外侵略的形象大相径庭。

在日本第三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过程中,日本军方特别是陆军的意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将其定义为主要决策角色应无误。田中义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配合军方的意见,而森恪所扮演的角色有待深入研究。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将田中义一视作日本三次出兵山东的最主要的决策角色似有不妥。在三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过程中,田中义一虽为内阁总理大臣和政友会总裁,但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另外,其在政友会中根基不深,加之内阁中有陆军的白川义则、森恪等对华强硬派的存在,因此,对于出兵山东田中义一虽然基本上持审慎态度,但迫于压力不得不采纳强硬派的主张。不过,在三次出兵山东事件中,田中首先负有领导责任,作为首相无法最大限度上贯彻自己的主张,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而且也是一种纵容。其次,田中义一之所以多次表现出犹豫态度,并非是反对对华侵略,而是有自己的打算,例如田中在窃取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方面与日本军方有截然不同的做法,他寄希望于扶持张作霖来确保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而日本军方则主张武力强占,这种分歧导致了其后皇姑屯事件的发生,而田中在张作霖被炸死后的反应也间接验证了这一点。不过,田中的最终目的依然是维护日本所谓的“国益”,这一点与森恪、日本军方等强硬派本质上是相同的。但虽如此,很难将田中义一认定为日本三次出兵山东的最主要决策角色。

其二,日本三次出兵山东的最主要决策角色为政友会、森恪以及日本军方。政友会在前两次出兵山东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阶段日本依然属于政党政治,政友会不仅能够影响田中义一的外交决策,而且其中的强硬派在田中内阁中有很大的发言权。森恪虽然在当时算不上位高权重,但其与田中私交颇深,出身于三井财阀,在政友会中有深厚的根基,并且本人也是对外侵略政策的支持者。另外,内阁的外相由田中义一兼任,这更是给了森恪以极大的空间。日本军方虽然在出兵山东一事上内部意见不统一,但以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为代表的对华强硬派自始至终积极推动出兵,特别是到了第三次出兵山东之际,日本军方的力量空前膨胀,并且这时陆军省、参谋本部以及海军等基本上实现了意见的统一,因此,将其视作最主要决策角色之一应不为过。

总而言之,日本三次出兵山东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期间造成的“济南惨案”震惊中外。在中外史料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从不同的视角对该段历史进行再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总体战的特点和本质。

参考文献:

[1]李家振,郭墨兰.济南惨案述论[J].近代史研究,1985(5).

[2]鹿锡俊.济南惨案前后蒋介石的对日交涉[J].史学月刊, 1988(2).

[3]李明明.《申报》关于“1928年日本出兵山东”的报道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

[4]吉野作造.対支出兵[J].中央公論,1928(6).

[5]升味準之輔.日本政党史論5:西園寺と政党政治[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79:137.

[6]林健太郎.昭和史と私[M].東京:文藝春秋,1992:37.

[7]山浦貫一.森恪[M].東京:森恪傳記編纂會,1940.

[8]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下[M].東京:原書房,2007.

[9]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M].王振锁,王家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27.

[10]斎藤良衛.張作霖の死[J].会津短期大学学報,開学五周年記念号.

作者简介:张永涛(1976—),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历史与外交。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日本强烈地震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黄金时代》日本版
Pets萌宠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