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实效性初探

2020-12-14 04:21毛智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3期
关键词:成就感实效性兴趣

毛智敏

【摘要】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厌烦、惧怕,为此,可在各个教学环节紧扣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学情出发,精心设计,用对方法,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兴趣  成就感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121-02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形势分析

从教多年,每每接手新生,我总习惯性地对学生的语文学情进行摸底调查,结果发现最让学生厌恶和头痛的学习内容常常是文言文。于是,在接下来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费尽心思、兢兢業业,可最终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好感和实际能力也没见有多少提高。沮丧之余,我全面调查、静心分析研究:发现不少学生虽然已进入了高中学习阶段,但文言文基础仍很差:他们文言字词积累少,不少特殊的文言现象停留在不知道、不理解的程度。同时,他们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也极差:到高中了,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停留在机械记忆整篇文言文的译文上。这样的学习基础和方法导致的是:一方面学生在费力地背诵、记忆,一方面学生的成绩始终难以提高。付出与收获的严重不对等,使得学生呼喊:文言文难,难于上青天!他们对文言学习感到厌烦、惧怕,进而麻木、放弃。在这种心理状况下,要想让他们取得好成绩,实属异想天开。

然而近些年,国家推出一系列的文件和纲要,对语文教育教学进行革新,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希望能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改革使得传统文化的学习显得日益重要。同时,语文高考改革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关键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强调“知识机械记忆”的年代已过去,学生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更显重要。而这些体现在高考中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在提升、题型更灵活。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就是文言文越来越难考了。

这一切,和我们的教学实际产生了矛盾:一方面是课标、高考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越来越厌烦、惧怕,甚至是已形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矛盾下,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去实现文化传承、去自信地面对高考,这无疑是件极为困难的事。

二、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而文言文中明明有“黄金屋”,有“颜如玉”。君不见,《阿房宫赋》声韵和谐、节奏明快的语言美,《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一心为国的人格美,《兰亭集序》上巳衔觞赋诗的习俗美,《滕王阁序》鄱阳湖中“落霞”、“秋水”的景致美……这些从文中流淌出的人文美,都会让人沉醉其中。可遗憾的是,这些吸引不到学生,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不到位让他们感受不到这份美,他们感受到的只有文字的晦涩难懂。其实,不是文言文不具备吸引力,而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措施缺少吸引学生的魅力、缺少实效性,让学生望文言文生畏。如果我们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提高实效性,让学生感受到收获和成就,也许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他们学好文言文。

怎样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呢?

关键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不一定是不知道文言文的美好,只是语言的障碍让这份美离他们太远,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感受到文言文并没有那么难学,文言文的学习同样能让人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文言文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学的环节主要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我们之前也一直让学生在做。但细细了解后,发现许多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对照着参考书把课文的译文从头到尾地抄一遍,预习就结束了。这表明,学生并不真正明白预习的实质和作用。预习的价值在于通过有目标性的自行预先学习分拣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点和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借此步骤来明确自己在接下来的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能带着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课。对症下药往往最易见效,进而让课堂教学的收获实现个体化。

现实中,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解决什么问题,整堂课常常处于懵懵懂懂或看热闹的“被安排”的被动学习过程中,下课后,自然对自己一堂课下来的所学所获也常是处于迷糊状态。这实际上就是预习不到位惹的祸,如果他们通过预习,已经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知道自己该解决什么问题,并明白最终能通过认真听课解决问题,让他们能真正学有所获,他们自然也愿意进入积极的学习中。在预习的过程中,他们还会意外地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有的知识他们已经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并不需要再花太多的时间精力重新学习,这样,他们就能借助预习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这无形中就把书本读薄了,就可以花更少的时间精力去实现有成效的学习,从中获得的成就感也会让他们乐意学习,哪怕是文言文的学习。

于是,要教给学生有效的文言文预习法。预习时,让学生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只凭借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储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翻译,并尽量形成书面文字。遇到不会的内容,标识起来;翻译把握性不大的内容,标识起来;凭着感觉蒙出来的,标识起来……这些都是上课听课的重难点;接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检验自己译文的正确率,从中明确:知识点是否已真正掌握,文字表达是否正确、顺畅。当然也可以预习之后,就立即自己借助课文注释及参考书检验自己的预习成果,然后到课堂上进行二次订正、消化,让自己对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

高中的文言文课文不少篇幅都相对较长,要想在一两天这样预习完,不容易,也就会磨灭学生的预习兴趣。我们可以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把一篇课文的预习时间拉长,每天翻译两段内容,若干天内完成预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每天的文言文学习状态,也让学生不会因为一次预习内容过多烦躁而导致敷衍。通过以上种种做法,尽量让学生的预习实现有效性、持久性。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实效性。若学生在将预习工作认真踏实做到位后,他们就会发现课堂其实不是那么空洞乏味。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准备,他们可以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参与课堂,他们可以积极地进行质疑,也可借助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对他人的问题进行解疑。这时,他们不再懵懂地旁观着,他们已经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是学习的主导者,这些积极的参与行为,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原来我是可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将推动他们继续努力,继续参与,参与之后又有收获,周而复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会让他们认识到:“我做了就有成绩有收获”,而不是“我做了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做了也不能提高成绩”,让他们从心理上逐步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无力感和恐惧感。这时候的老师更多是起引领作用,引领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导他们进行恰当有效的课堂表达,引导他们进行知识运用,并提醒、鼓励他们不断反思学习所得及不足,以促进下一次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课堂上,为进一步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步骤等,使教学内容更有趣味,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教学语言可加入一些学生熟知、感兴趣的流行语、网络用语,拉近课堂学习与学生的距离;或者让授课语言更文学性,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典雅美,让语言更能感染学生。教学过程中,还可加入观视频、讲故事、评时事、谈明星、小组竞赛、才艺表演等内容。如在教授《六国论》时,让学生观看秦灭六国的战争视频,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写作背景;教授《项羽之死》时,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楚汉风云》相关的情节,更直观地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必修四三篇人物传记时,结合课文及当前社会上的各种明星,谈谈自己应当追什么样的星;学习《鸿门宴》时,让学生排练、表演小舞台剧;学习《师说》,让学生联系当下评论社会、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在展示预习成果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就本组预习的正确率、质疑率等进行竞赛……通过以上形式,让课堂有声有色,让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满堂灌”的“一言堂”,课堂不再是学生目光呆滞、沉默是金的一潭死水,课堂上有书声、有辩论声、有笑声,甚至有歌舞声。教师优美、接地气的教学语言、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不再昏昏欲睡,这些都将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课后复习

最后在课后复习落实。一堂课后,学生收获了知识,但不经巩固的收获常落实是暂时的,不经过运用的知识是机械的。于是,课后知识的积累、巩固、運用是必不可少。积累、巩固使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而文言文学习字词量的积累是保证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的不断丰富,会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阅读障碍越来越少,文章也就越读越通透,学生在其中不断得到了收获、提升,学生也就不再会厌烦和畏惧文言文。这样也能让学生顺利进入难度更大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习中。

复习巩固的形式可以是学生自行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归纳练习,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课后延伸、拓展练习等,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理解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等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布置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这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能读懂课文,还能开始读懂先秦散文等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名篇,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到此时,文言文对学生而言已不再是“难于上青天”了!就这样,学生通过巩固、练习、课外阅读,一方面明确自己课堂学习的得与失,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下一次的学习提供方向,同时实现知识的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有了收获,有了方向,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课堂抽答、课堂小测、单元测验的各种考查形式来帮助学生检测课堂所得。此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借助学生在意的检测分数,让他们验证自己的收获,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如果他们在前面几个复习环节中认真做到位了,检测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差。这样,他们也就愿意不断践行这种让人感到欣喜的学习经历,慢慢让这些复习方法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实现让学生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学习能力明显增强的目的。

三、结语

当我们在所有的教学环节能紧扣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好各个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引领、鼓励学生逐步进入学习,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提升,再借助“兴趣”这位老师的帮助,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深入学习,当学生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地进步时,他就有收获感。收获无论大小,它都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成就感不断累积,它将激励学生渐渐地不再厌烦、恐惧,这种成就感也就会让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努力——获得——欣喜——再努力——再获得——更欣喜的良性循环。至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得以提升,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有了真正的实效性!

时代在变迁,社会进步,学生的学情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始终守着一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初心,不断钻研,不断进取,方能在教育的前沿背负着学生的成长目标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2014年3月26日

猜你喜欢
成就感实效性兴趣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