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南北越冬后皱纹盘鲍的影响

2020-12-14 04:18刘力源卢龙飞常丽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品系龄期越冬

刘力源 卢龙飞 常丽荣

摘要:为深入探究皱纹盘鲍的低温耐受性,选取南方、北方越冬后的一龄鲍(爱莲湾原种鲍、生产鲍和长岛野生鲍)和二龄鲍(爱莲湾原种鲍和生产鲍),采用渐变降温后渐变升温(从16 ℃至4 ℃维持8 d后回温至16 ℃)的方式进行温度处理,测定其在低温处理中各组的死亡率和干湿质量、体成分等参数,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北方越冬一龄鲍的死亡率(平均值32%)明显高于南方越冬一龄鲍(平均值17.33%),同一越冬方式的一龄鲍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二龄鲍,同一越冬方式、同一龄期的爱莲湾原种鲍的死亡率总体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处理鲍的干湿质量均逐渐降低,北方越冬鲍干质量均显著低于同龄期和品系的南方越冬鲍。在 16 ℃ 渐变降温至4 ℃并且维持8 d的过程中,鲍体内总糖含量大多呈现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升高的趋势,其中南方越冬鲍体内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北方越冬鲍,二龄鲍体内总糖含量大多显著高于一龄鲍;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的渐变降温条件下,南方越冬的二龄鲍更具有耐低温优势,低温条件下鲍以糖类为主要能量代谢物质;爱莲湾原种鲍的耐低温能力较生产鲍和长岛野生鲍强。

关键词:皱纹盘鲍;越冬;龄期;品系;死亡率;体成分

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0-0195-04

温度是影响海洋动物生长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1],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代谢和其他生理活动都受海水温度的影响[2-3]。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鲍科(Haliotidae)、鲍属,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水产养殖贝类[4]。研究表明,皱纹盘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22 ℃[5-6],为了规避北方冬季低温,许多养殖户选择将鲍运往南方越冬,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姚托等研究发现,连续多代南方养殖会影响鲍的温度耐受性[7]。但涉及不同龄期、不同品系、不同越冬模式的鲍再次应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爱莲湾原种鲍、长岛野生鲍和生产鲍作为试验材料,模拟自然界海水温度变化进行渐变温度处理,比较不同低温处理时间、不同越冬模式、不同品系和不同龄期的鲍再次面临低温胁迫时存活率和体成分的差异,旨在探究不同处理鲍的低温应答差异,发掘和培育耐低温的优良品系鲍,为鲍养殖产业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时间为2019年5—6月,试验用皱纹盘鲍均取自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号为BD、SC、CD,分别为爱莲湾原种鲍、生产鲍、长岛野生鲍。试验鲍暂养在水温为16 ℃的水槽内,每天下午投喂适量新鲜海带,水槽内放置瓦片供鲍附着,暂养1周后,选取生长健康、大小均一的皱纹盘鲍作为试验材料,其中南北方越冬的BD、SC一龄鲍和二龄鲍,CD一龄鲍,各150头。

1.2 温度处理

通过预试验发现,试验鲍在2 ℃条件下,失去运动能力,难以判定是否存活(具体原因见结果与讨论部分),因此本试验选用的低温胁迫温度为 4 ℃,采用渐变的降温方式进行温度处理,具体如下:从 16 ℃ 降至8 ℃按照2 ℃/d的幅度降温,从8 ℃降至 4 ℃ 按照1 ℃/d的幅度降温,并且在4 ℃条件下维持8 d后按照1 ℃/d的幅度升温至8 ℃,随后以 2 ℃/d 的幅度升温至16 ℃,在16 ℃条件下维持 8 d。每个处理设3个平行试验,每个平行试验50个重复。每天统计鲍的死亡数量。

1.3 体成分测定

本试验选取3个时间点检测鲍的体成分含量,分别为16 ℃暂养7 d(试验开始降温前)、渐变降温至4 ℃维持1 d和4 ℃维持8 d。

测定体成分前将鲍饥饿处理24 h。饥饿处理后取下壳以外的全组织,冷冻干燥,磨粉后放置于干燥器中。干质量测定采用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國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中的恒温干燥法(105 ℃),总糖含量的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8],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9],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10]。用游标卡尺测量鲍的壳长、壳宽(精确度为0.01 mm),珠宝秤称质量(精确度为0.01 g)。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P<0.05代表差异显著;用SigmaPlot 12.5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下各处理组干湿质量和死亡率的比较

由表1可知,渐变降温至4 ℃并且维持8 d后升温至16 ℃,各处理组鲍的个体湿质量和干质量均明显降低;试验前后北方越冬鲍个体湿质量(试验前平均值16.61 g,试验后平均值15.56 g)和干质量(试验前平均值2.26 g,试验后平均值2.14 g)均显著低于南方鲍的个体湿质量(试验前平均值 26.65 g,试验后平均值24.62 g)和干质量(试验前平均值4.96 g,试验后平均值4.72 g)。北方越冬的BD、SC、CD一龄鲍死亡率在14.67%~61.33%之间,平均值为32%,二龄鲍的死亡率在10.67%~15.33%之间,平均值为13.00%;南方越冬的BD、SC、CD一龄鲍死亡率在12.67%~24.00%之间,平均值为17.33%,二龄鲍死亡率在5.33%~8.00%之间,平均值为6.67%。除个别处理外,同一品系、同一龄期的北方越冬鲍死亡率显著高于南方越冬鲍;同一越冬模式、同一品系的一龄鲍死亡率显著高于二龄鲍;不同品系的一龄鲍间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以BD死亡率最低;同一越冬模式的SC二龄鲍死亡率高于BD二龄鲍。

[3]Konstantinov A S,Pushkar V Y,Averyanova O V. Effects of fluctuations of abiotic factors on the metabolism of some hydrobionts[J]. Biology Bulleti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2003,30(6):610-616.

[4]高绪生,王 琦,王仁波,等. 鲍鱼[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张 明,王志松,高绪生. 不同生长期皱纹盘鲍对水温适应能力的比较[J]. 中国水产科学,2005,12(6):720-725.

[6]高绪生,刘永峰,刘永襄,等. 温度对皱纹盘鲍稚鲍摄食与生长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1990(1):20-26.

[7]姚 托,贾艳丽,何 健,等. 皱纹盘鲍南北方群体的高温应激和生长差异[J]. 中国水产科学,2017,24(2):258-267.

[8]罗建蓉,康小丽,钱金栿. 澳洲大蠊与美洲大蠊總糖含量的比较研究[J]. 大理学院学报,2014,13(2):.26-29.

[9]刘宗柱,朱凤华,徐永立,等. 凯氏定氮法测定牙鲆肌肉粗蛋白含量方法的改进[J]. 海洋科学,1999,6(1):1-3.

[10]张丽英.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Qing N Z,Fang J M,Ping Y J . Preliminary studies on increased survival and accelerated growth of overwintering juvenile abalone,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J]. Aquaculture,1996,140(1/2):177-186.

[12]杨东敏,王化敏,丁鉴锋,等. 越冬期前后菲律宾蛤仔体成分变化研究[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32 (6):694-699.

[13]王际英,宋志东,李培玉,等. 低温条件下饲料的脂肪含量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J]. 海洋湖沼通报,2010 (1):7-14.

[14]周 萌,王安利,苗玉涛,等. 虾蟹低温应激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2011,32(22):45-48.

[15]许友卿,郑一民,丁兆坤. 冷应激对水生动物代谢的影响及调控研究进展[J]. 中国水产科学,2017,24(5):1149-1159.

[16]徐 东,张继红,王文琪,等. 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2010,17(5):1101-1106.

[17]张继红,方建光,梁翻鹏. 低温对栉孔扇贝能量收支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2002(1):48-51.

[18]石 军,陈国安,洪奇华. 皱纹盘鲍的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齐鲁渔业,2012,19(7):7-10

[19]童圣英. 四种鲤科鱼类越冬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J]. 水产学报,1997,21(4):373-379.冯树林,黄 优,王进鑫,等. 刈割对贵州安顺石漠化地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0):199-203.

猜你喜欢
品系龄期越冬
贵州黑山羊新品系选育
10个团豆新品系在绥阳县的田间性状及产量表现
塑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研究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多龄期锈蚀钢结构框架柱力学性能研究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
不同冲击条件下早龄期混凝土的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