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 杨英 董艳艳 谢子星
摘 要: 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必要的。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以“公共管理学”课程为例,立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开展贴近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以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中知识传授与思政的契合。
关键词: 管理类 专业课程 课堂思政 教学模式
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也是习近平同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专业课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专业课程教师应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在教书育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管理学专业课程中融入课堂思政的必要性
(一)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性质
管理类相关专业是我国高校专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涵盖门类较广,涉及工程、农林、物流、企业、电子、政府等多领域,呈现出多领域交叉的特点。对于任何领域和组织来讲,都离不开管理,需对组织内部的人、财、物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开发组织成员的潜力,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积累综合管理技能的同时,还应培养积极进取、爱国敬业的价值理念。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实现理想信念引领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类专业发展的时代必然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大,管理类专业异军突起,成为高校众多专业类型中炙手可热的专业类,各大高校普遍开设,毕业生人数较多,且多从事与人沟通协调交流等管理工作,需通过自身影响周围人与组织,因此在校期间在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培养管理人员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展好思政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管理学专业课中课堂思政的教学模式构建
当“管理类专业课程”遇到“思政教育”,会撞出火花吗?以“公共管理学”这一公共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为载体,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构建课堂思政教学模式(具体见图1),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公共管理学”等专业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广大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
图1 课堂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体系图
(一)转变教学理念
1.教学理念融入思政元素。
“课堂思政”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想让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演绎出动人的爱情故事,需将思政元素合理充分地融入授课过程中,与专业课知识自然衔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契合。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部分,通过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课程要求、专业特点及社会责任等,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和生动化的专业载体,做到专业教育与价值理念引导齐头并进。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该课程培养目标来看,公共管理类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将来在政府组织、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因此课程经常结合中国现状,帮助学生理解政府改革的动向,使学生逐渐形成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有关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能力。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与担当和优良的个人品格。从该课程教学目标来看,“公共管理学”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进行政策分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最新的政策和热点事件,在公共管理改革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精神、科学务实品质、创新精神和分析批判精神,使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以满足民众需求、维護人民利益为职责。
2.教学理念符合课程特点
当代“00后”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中,是互联网上的活跃分子,互联网上信息量大,良莠不齐,难于分辨,会形成多种价值观,急需教师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公共管理学”要求培养学生结合中国实际现状,密切关注党和国家涉及公共管理的方针政策和部署,把握我国公共管理的动向,使学生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
针对这一课程要求,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为帮助学生认识疫情防控与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政府治理的认同,公共管理学课程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事件的发展为案例,引导学生就亲身经历展开讨论,谈谈家乡政府和社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各个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给予肯定,坚定打赢“疫情”防控战的信念;在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性部分,通过观看航天研究院李洪波的演讲“全中国人身家性命值多少钱,国防就值多少钱”的视频,学生既更好地理解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又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在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注重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面对网络舆情或社会热点能“以正视听”和“准确辨别”。
(二)优化教学内容
1.构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对于教师来说,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交叉,为专业课选好符合热点发展的思政教学资源并不容易。70多年来我国发展迅猛,在社会法律、理工农医、人文史哲、政治经济等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许多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任何学科知识都能在其中找到资源。
另外,学习强国平台的上线,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借助学习强国资源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资料库。“公共管理学”的教学案例多来自学习强国平台和央视的纪录片。通过平时收集和整理,在“公共管理学”课程中做到每一章每次课都有思政元素。例如,“这个民主很有范儿”、航天研究院李洪波的演讲“全中国人身家性命值多少钱,国防就值多少钱”“港珠澳大桥建设”“老外点赞中国社会治安”“中美疫情对比,你就知道咱们中国有多牛了”等,让学生回味无穷,“这还是我印象里的国家吗”“国外真的比国内好吗”“网络上有些话不能全信呀”,极大地提升学生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信心,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发自内心地认同与接受,增强国家认同感,坚定中国自信,为学生扣好人生“扣子”。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课堂思政”要求教学内容中既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的目标,又肩负着德育教育的任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融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课程思政中的价值教育内容不是说教,应该做到情景与教学融合,巧妙结合课堂思政资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新闻时事和热点问题,找到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把学生身边事和专业课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教学与关心学生思想的融合。“公共管理学”每年课程开课时间都会与两会相遇,在教学中始终贯穿每年两会的最新政策,同时巧妙结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疫情中逆行的志愿者等素材,用社会热点、学生感兴趣的热播剧和喜闻乐见的话题作支撑,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民生。相比较生搬硬套的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这种隐形的课程思政内容站在学生角度,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社会热点事件,更容易增加学生的认同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为课堂思政保驾护航。
“00后”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网络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发展,他们是互联网上的主力军,同时是最懂互联网的一代人,针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就要投其所好。课堂思政要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价值引领的结合,自然离不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保驾护航。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要为学生多渠道参与学习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实现互联网+课堂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疫情防控期间,利用互联网线上教育,实现混合式教学,QQ群或腾讯课堂直播、抖音或火山小视频、学习通平台作业、讨论、投票、问卷、抢答等多种形式互动。例如,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动学生为每年两会热点问题投票,并发动讨论,如果你们作为人大或政协代表参与两会,那么你会怎样建言献策?在课堂上常有这样的讨论、投票、问卷,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有更多的“熟悉感”,树立“责任意识”。
2.善用多平台助力学习。
疫情防控期间,慕课等各大平台都推出免费使用的权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让学生感受到特殊时期社会各界对自身学习的关注与支持,向学生传递出开放共享的精神。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保驾护航下,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无形中向学生传递思政元素。
对于学生来说,开课前,教学资源已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建好,有完整课件、学习资料、视频和章节练习等供学生学习使用,同时慕课等平台比较全面地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后辅导和作业布置、课下互动交流环节借助课程QQ群和学习通平台,督促和促进学生全程参与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自控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结语
课堂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有意识地、有效地融入思政内容和价值理念,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社会热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贴近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料库;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和内容,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和平台,让“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碰撞出火花,燃亮师生的心怀。
参考文献:
[1]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1):125-128.
[2]鄭钟琴.“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创新融合模式探索——以财务管理专业为研究视角[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3):72-73.
[3]饶静.《管理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J].新时代职业教育,2019(04):26-31.
[4]栾红旭,刘世刚,栾淞婷,车长印.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经济法教学过程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5):8-9.
[5]黄薇.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广告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公益广告课程为例[J].传媒,2019(09):83-85.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城建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编码:GJYJ1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