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敏
江河奔腾,洪水滔滔。
“水,水,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对喀什地区来说,这三个字是呼声最高的。这个“水”字不仅关系到喀什地区四百多万百姓脱贫奔小康的问题,更关系到人民健康安全问题,关系到“两不愁三保障”能否实现的问题。喀什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高原起伏,雪山林立,一方面水资源较缺乏,另一方面季节性洪灾又多发频发。曾几何时,喝河道水、渠道水,喝涝坝水和地下打井的苦咸水,是喀什各族人民刻骨铭心的记忆。喝上安全干净的水,是喀什各族人民的夙愿。打一场水战役,势在必行。
一
喀什地区的伽师县是一个名气比较大的地方,一是这里的伽师瓜太有名了,流着蜜,甜得让人难忘;二是这里的地震也太有名了,几乎每年都会上新闻。然而,今年6月,伽师县的出名却是因为“水”,因为这里喝的“水”。
2020年6月16日,新华社对外发布消息: 6月麦熟,随着一股股清甜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中国最大的干旱区新疆彻底告别“苦水”。伽师,这个拥有46万人口的边远地方,彻底想告别不安全饮水……
新华社发布这条消息的时候,我正坐在热西提·艾则木家院子里的大木炕上,木炕大得可以在上面跳舞。
热西提·艾则木是伽师县古勒鲁克乡科克塔勒村村民。56岁的热西提看起来有60多岁,不太爱说话,脸上一直挂着笑,我问什么他才回答什么。他不说,我就给他讲。我给热西提·艾则木講新华社发布的消息,讲为了让群众喝上甜水,党和国家付出的代价。他很认真地听着,也不知道是我讲得好,还是同行的翻译讲得好,他竟然听得泪流满面。他走到院子里的水龙头前,再一次打开水龙头,手捧着清澈的自来水洒向天空,嘴里喃喃自语。
我问同行的翻译人员,他怎么了?他在说什么?经过翻译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这里有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热依罕,我们家通自来水了,你可以放心了,孩子们可以天天喝上安全的甜水了!”这就是他喃喃自语表达的意思。
热依罕是热西提的前妻,13年前因患严重的肠胃病去世。热西提一直很愧疚,妻子一直是喝着家门口的涝坝水长大的,她曾多次向他抱怨:水太浑浊,里面有小虫子,水被牛羊喝过了。啥时候能喝上干净的水呀?
一直到去世,她都没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在热西提看来,妻子的病是长期喝涝坝水造成的。他也不愿意让妻子喝涝坝水,却无能为力。妻子生病后,他花光了自己8年打工生涯挣下的十来万元钱为妻子看病,家变得一贫如洗,却还是没有留住妻子的生命。
热西提永远不会忘记,妻子临终前只说了三个字:水,水,水。
如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妻子的愿望实现了,而她却不在了……
热西提·艾则木所在的古勒鲁克乡科克塔勒村是伽师县边缘的一个村子,距县城将近100公里的路程,这里长年缺水,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业落后。1999年,为了让老婆孩子吃饱饭有衣穿,热西提·艾则木跑到库尔勒一边学习电焊技术一边打工,一干就是八年。热西提·艾则木挣下了十来万元的血汗钱,但是这笔血汗钱还没在他口袋里捂热便花完了,因为他老婆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望着又是一贫如洗的家,热西提大哭了一场。他家又成了贫困户。因病致贫,因水致贫,在这里非常普遍。他迷茫起来,什么也不想干,干什么都没信心。
改变,发生在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之后。工作队所做的一切,热西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特别是2014年,热西提一家享受到了3万元的安居房补贴政策,一家人从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抗震房。“当贫困户不光荣,这么好的政策,努力就能甩掉贫困户的帽子”,驻村工作队关于解放思想、脱贫致富的政策宣讲,让他再也坐不住了。春风吹拂人心暧。热西提感到农村要大变样了,自己可以大干一场了。
2015年初,热西提接手一辆带犁地机的二手小型拖拉机。除了耕作自家的田地外,主要在本村和邻村无农机户家挣取农机劳务费,当年就挣2.5万元,不仅轻松结清了2万元的转让费,还落下了5000元。初试牛刀获取的成功,打开了热西提的思路,他从牛羊肉等产品需求量上升的趋势和现行发展养殖业的优惠政策中,看到了养殖业的发展潜力。
2016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顺利贷到5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花2.8万元买回来2头母牛犊子,开始饲养育肥牛。当年,他还获得了6000元的棚圈建设项目,利用买牛剩下的贷款、攒下来的农机劳务费建起了100平方米的棚圈。
“一旦有了想法,村干部、驻村干部会想着法子扶持你”,有亲身经历的热西提感慨地说。不到两年的时间,从最初的2头牛,发展到9头牛。期间产下的母牛犊子留下来喂养,扩大生产,出栏3头育肥的公牛、淘汰的母牛,收入6.2万元。在此期间,他用养牛的收入添置农机具,从播种机到玉米收割机,农机具越来越齐全,挣取的劳务费也越来越多。
“现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太多了,只要你肯劳动,就一定会发家致富。”热西提说。
有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热西提·艾则木发家致富的胆量也大了起来。
2019年,他把自己掏了5万元、享受3.8万元农机补贴的大型拖拉机开回了家,成为拥有9台农机具的农机户。农忙时节,他依靠农机具挣取劳务费,2019年挣取劳务费4万元,2020年春耕季就挣取劳务费2.5万元。
说话间,热西提从口袋里拿出几张纸,上面记满了明细账目,一些是村民欠他的劳务费。
他说:“我一点也不担心村民不还我的钱,有这么好的政策,村民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热西提的带动、影响下,村里有4户人家跟着他喂养育肥牛。他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教给他们,仅去年一年他就在村里、乡里就饲养技术进行了6次专题讲座,培训人员400多人次。
“做人不能忘本,更要懂得感恩。”热西提说。他认真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自2014年以来,大到3.8万元的拖拉机补贴,小到3000元的拱棚建设,他家一共享受了12个项目10.89万元的扶持金。他说:“全世界都不会有这样的好事情,共产党做到了。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身为中国人太幸运了。”
我相信他说的是真心话。
二
与热西提·艾则木一样,对水有着刻骨铭心牵绊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韩慧杰,伽师县农村供水总站站长。
“我这一生可以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让伽师人民喝上安全的水。伽师的瓜很甜,但伽师的水不甜。”谈起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韩慧杰深有感触地说。
在伽师县一线改水工作了20多年的韩慧杰见证了伽师人民为喝上安全的水所经历的艰苦探索,见证了无数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为“水”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说,伽师居民对“涝坝”这个概念都不陌生。所谓“涝坝”,说白了就是存水用的一个坑,这个水坑就是居民日常的饮水源。
“由于饮水不安全,伽师这个地方地方病特别多,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方性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儿童氟斑牙发病率较高,肠道传染病流行,伤寒、副伤寒、霍乱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不安全的饮水,让很多家庭因病致贫!”。
那时候,大大小小的涝坝分布在伽师全境数百个村庄里,分布在南疆大地上。所有与水的记忆都和涝坝有关,所有与涝坝水有关的味道,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就开始不遗余力地改善人民饮水条件。由于喀什许多地方地下水氟、砷含量超标,不但味道苦涩,长期饮用还会危害健康。水质不达标是威胁喀什人民健康的一大顽疾,也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韩慧杰说:“伽师县曾想过通过找到地下好水源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但这个美好的愿望在这里根本行不通。这里地处南天山地震带,历史上地震活动水平比较高,每年都可能发生一两次5到6级地震,地下水质极差。”
再差也比涝坝水好些。经过多年的努力,2005年左右,涝坝才完全退出伽师县历史舞台。告别世世代代先辈们饮用的涝坝水,是一个巨大进步,但伽师县的改水之路,远未就此止步。
韩慧杰说:“在伽师,想改善水质,太难了!早在涝坝时代,政府就组织群众对涝坝水消毒、澄清。后来地下水来了,但水质监测结果让人轻松不起来。没一处好水,地上地下饮用水均达不到国家标准。伽师地处克孜河下游,上游所有物质都在此沉淀,全县地下水硫酸盐普遍超标,部分区域氟化物、砷也超标。”
从防病改水,到安全饮水,这条路走得漫长而艰难。
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引水入伽师。但这条路可不是简单地像引水灌溉一样,这可是吃的水呀,水源地的寻找及安全建设、各种处理设备、管线铺设、水厂建设等等,还有技术和资金,这些可不是一个贫困地区能办得到的。
有想法才更有可能有机遇,机会终于来了。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伽师县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被列为国家重点民生工程。2019年5月,经过周密筹备,由取水、输水、供配水三部分组成的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正式开工。17.49亿元的总投资,这是一个多么厚重的数字,承载着党中央的关怀,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希望。这个数字也是当时国内单体投资金额最大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融汇而成的盖孜河波浪滚滚,这是大自然馈赠给喀什人民的珍贵礼物,哺育了沿河百姓,滋润了万物。这里距伽师仅100公里左右,水质极为优良。从这里取水,再把经过净化的水通过1827公里的干支管线,送入伽师县的千家万户。
为有甜水源头来,在取水工程总水厂所在地,400多名施工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相关领导、单位、县市群策群力,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要成功,徹底解决百姓安全饮水问题。
2020年4月11日,总水厂达标水开始向下冲洗管道;4月27日,开始向全县12个乡镇和伽师总场陆续试供水;5月20日,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甘甜清水喷涌而出,带着自然落差产生的压力,奔流向伽师县10余万户家庭。
韩慧杰激动地说:“ 这真是人间奇迹,本来要两年多才能完成的工程,一年就完成了。为了这个工程,大批水利工作者吃住在施工一线,几个月甚至半年也回不了一趟家,特别是遇到新老管道对接时,有时半夜会出现管道破裂,这时就要立即组织人员抢修。个中辛苦只有当事人知道。”
“在喀什水利行业工作的人,很难见到皮肤白的,常年在外风吹日晒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一个个看起来都是黑脸包公。”韩慧杰笑着说,“为了让百姓记住伽师县的改水艰苦历史,记住这项伟大的工程,我们正计划建设一个纪念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物品,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档案。”
是的,历史应该铭记,铭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水”的故事,铭记水利人的血和泪,还有老百姓幸福的微笑。
三
走进伽师县江巴孜乡艾格铁热克村,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笔直的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整齐划一的民居小院尽显特色,村里文化广场、国语小学、超市、理发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清澈的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
走在路上,只要遇到维吾尔族小朋友,他们都会伸出小手,很友好地问候: “你好!你好!”
刘志军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作为一名自治区气象局派到深度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刚到村里时,他天天睡不着觉,几个月下来就头发白了。村里稳定要抓,道路要修,房子要建,饮水要保障,产业要帮扶……真是千头万绪。更重要的,是群众的思想工作。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软弱涣散村,村里宗教气氛浓厚,有些村民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较深,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
“脱贫脱贫,物质上的贫好脱,思想上的贫难脱呀。”刘志军感叹道,“做群众工作要走入群众心中,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改善群众的生活方式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才能从思想深处改变这里的一切,才能让群众脱贫致富。”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工作队驻村后,一手抓群众思想工作,一手抓村容村貌建设,对全村安居房进行了整体规划, 能集中连片建设的尽量集中连片建设,庭院补贴资金整合使用,争取国家基础建设配套资金,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
经过努力,2018年底,238套安居房顺利竣工。随着配套的自来水、道路、动力电等基础设施相继完工,如今,村民不仅住上了新居,每家院中还有小菜园、小果园,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
艾木迪拉·热西提是村里一名退休的老党员。他说:“没有‘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就没有村里的今天!”
91岁的老人如孜·吾斯曼是村子里的“活宝”,自称100岁了,性格活泼开朗,爱吃肉、爱跳舞。老人一辈子喝着村里的“涝坝水”长大,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他不仅喝上了甜水,而且住上了安居富民房,和驻村书记成了好朋友。
看到老人脸上有一大块青色的疤痕,我便问怎么回事。老人的孙子说:“爷爷前一阵子跳舞时不小心跌倒了摔的,住了几天医院。”
“不过,爷爷住院,没花一分钱。”他又补充说。
“我愿意再活500年,这样幸福的日子过不够!这样的好日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让百姓享受上,也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会这样为群众着想。感谢共产党,感谢习总书记!”老人逢人就这样讲。
他当着我们的面问刘志军:“刘书记,你想不想去北京呀?”刘志军笑了。他告诉我们,是老人自己想去北京,所以每次见到他总是变着法给自己找理由。
见刘书记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老人又提出了一个“蛮横”的要求:“村里的刘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个都不能走,一定要等我走了,才能离开!”
刘书记哈哈大笑着安慰他:“好,我还要等着给你养老送终呢!”
两个人就这样斗了大半天的嘴。
四
“有一个地方让我沉醉难忘
有一片圣水温暖我的心房
丝路古道 胡杨沧桑
梦一样的唐王城载满宝藏
千年的胡杨还在把你守望
塞外的红海是你向往的远方
绿洲水乡 瓜果飘香
胡杨之都的美丽在我心上
巴尔楚克 五彩画廊
……”
从伽师县到巴楚县大约有20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上沙丘连绵,望不到尽头。我们是一路上听着云朵的这首《巴尔楚克》走进巴楚的。
巴楚,又叫巴尔楚克,维吾尔语意为“鹿头之城”。至于为什么这样叫,我想,是不是古时这里也像诗中写的那样,“繁华处,悄无睹,唯闻麋鹿呦呦”。
无论是不是这样的情形,但在《巴尔楚克》中,我们听到的是穿越古代后的新时代气息。
买买提力·牙力坤是巴楚县水利局干部,每天早晨他睁开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三个字“水、水、水”,水是他从小就割不断的情缘。买买提力出生于伽师县英买力乡7村,与伽师县其他地方一样,那里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在他的记忆中,喝涝坝水是他最抹不去的伤痛。
他家屋后就有一个涝坝,夏天水面漂着蚊虫,散发着腥味儿。没办法,因为没有水可用,全家人只能把涝坝的水打回家,稍微处理下就用来做饭了。“有时为了让水不太难喝,父亲会在水里放一些糖,让孩子们觉得水是甜的。到了冬天,涝坝里结了冰,全家人不得不破冰取水。”买买提力说。
父亲从小就对他说,伽师县没好的水可喝,你一定要到大城市去,那里有甜水喝。父亲的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买买提力不相信家乡没有健康安全的水可用,他想改变父亲的看法。为此,他努力学习,考上了内地高中班,毕业后又报考了天津大学水利水电专业,系统地学习了水利专业。改变家乡的“苦水”,这是他从小的愿望。
2014年,买买提力大学毕业了,他毫不犹豫选择回到了家乡,通过招考成为巴楚县水利局的一名职工。来到巴楚县,他发现,这里和伽师县情况一样,饮水安全问题也是困扰巴楚各族人民的难题,喝上达标水是巴楚县38.3万各族人民的心愿。他可以把他所学的知识奉献给家乡了。
巴楚县位于新疆西南天山南边,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水资源极度短缺,喝涝坝水也是这里农村人的常态。1987年,在党中央、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的关心关爱下,巴楚县开展了病区改水工程建设,把解决病区、缺水地区人畜饮水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疾苦,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战役”打响了。
1987年至2000年,巴楚县通过打饮水机电井、建水厂、铺设输水管道、打深井、手动泵井、填平不卫生涝坝等措施,解決农村防病改水问题。
2001年至2004年,通过打机电井、建水厂、建水塔、高位水洗池、铺设管道等,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2005年至2015年,通过建规模化水厂,引用地表水进行水处理,改造延伸供水管道,实现自来水入户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2018年至2019年,通过进一步完善改造和提升已建的农村供水工程的水源、供水网络、自来水入户等,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安全,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用水保障均已达标。
回望近半个世纪的“水战役”, 买买提力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里面饱含了党和政府对边疆百姓的生活的多少关怀,又凝聚着多少党员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呀!作为一名普通的水利工作者,买买提力经常吃住在农村改水一线,不知道哪天是休息天。
因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他的婚期也一拖再拖。他说,他非常幸运地逢上了好时代,可以施展自己为家乡干实事的梦想。特别是看到今天巴楚人民喝上了健康安全的水,这是多么自豪的事呀。
脱贫攻坚以来,巴楚县共计实施了19项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投资14353.6万元,建引水工程2处、总水处理厂1座,年均候水量2170.5万立方米;铺设管道全长239.17千米;改建现有水厂19座,新建2座;配套各类附属构筑物及自动化控制系统。
尤其是巴楚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实现了全县38.3万人民的心愿、结束了喝涝坝水和地下水的历史,也为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基础。
吃上放心水,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这是党和国家对全国人民的保证。巴楚县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光是巴楚,如今,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叶城县、麦盖提县、塔什库尔干县、莎车县、疏勒县、疏附县、喀什市、岳普湖县、泽普县、英吉沙县全部实现了饮用水安全。喀什大地处处清水长流,万家欢笑。
喀什地区水利局提供的一组数据让人惊叹:
2018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46个,累计完成投资7.53亿元,超过之前20年投资总和,解决了17.79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7个未通水深度贫困村提前一年实现全面通水;
2019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4项,累计完成投资12.2亿元,解决了20.12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2020年实施23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批复总投资5亿元,现已全面完工通水。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356.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自来水入户100%全覆盖,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喀什安全饮水工程,这个党中央和国务院牵挂的大事,在喀什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用三年打歼灭战的方式,向世人宣告:
喀什人,喝的水安全了!
喀什人,彻底告别了“苦水”!
栏目责编: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