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舒城县山区和丘陵地区茶园管理水平差别较大,造成了部分茶园产量低、品质不佳。如何提高茶园产量、改善茶叶品质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改良品种、加强春夏季管理、注重秋季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茶园增产提质管理对策,以供广大茶农参考。
關键词 茶园;增产提质;管理对策;安徽舒城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1-005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西中部,江淮之间,处于六安、合肥和安庆三市交会处。舒城县属季风性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风显著,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5.6 ℃左右,最高温为7月,最高温度为40.5 ℃,最低温为1月(最低温度为-17 ℃),降水量在1 200~1 500 mm之间,无霜期多年平均224 d。县内有5A级景区万佛湖、万佛山、周瑜文化城和梁祝故里等,已成为合肥的后花园。
舒城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舒城小兰花”茶叶创制于明末清初,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舒城县现有茶园6 600 hm2,年产干茶2 300 t,名优茶产值占85%,名优茶产量占70%,因而茶叶成为舒城县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舒城县脱贫攻坚主要政策支持产业之一。目前,舒城县茶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茶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差别很大。因此,加强春季和秋冬季茶园管理,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尤其重要。
1 选用无性系品种
舒城茶园50%以上为20世纪70—80年代发展的老茶园,品种老化,更新品种慢。近10年发展无性系品种“舒茶早”“山坡绿”“特香早”,良种普及率达到了70%以上。近几年,舒城县引进了龙井43、安吉白茶和黄金芽等茶树品种,2018年南港镇东街村发展了安吉白茶13.33 hm2,五显镇余畈村引进安吉白茶3.33 hm2,“黄金芽”和“安吉白茶”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突破了舒城县没有种植“白茶”历史的空白,大大地丰富了舒城县茶树品种,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 加强春夏季管理
2.1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在茶园幼龄期,为了创造有利于天敌生长的环境条件,在茶行间可以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和绿肥等,一方面可以培肥土壤,另一方面减少茶园用药和提高茶园调控能力。一二年生茶园种植花生、绿豆2行;植株高大作物如田菁、大叶猪屎豆1行。常见天敌有草蛉、蜻蜓、螳螂、瓢虫和步甲等,它们对害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2 早施催芽肥
在茶叶采摘前,施入一定量的催芽肥,一方面,提高茶叶品质;另一方面,有利于芽头多、齐、壮、粗,从而有利于提高茶园单产。舒城县山区乡镇大多在3月上旬施入,南港和舒茶等丘陵区在2月下旬施入。施肥以茶叶专用肥和复合肥为主,施肥方法为开沟施入,边施肥边覆土。
2.3 预防倒春寒
早春时节天气变化异常,时暖时冷,对茶树生长发芽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具备条件的乡镇,采用喷水、熏烟、铺草和覆盖遮阳网等方法预防倒春寒。在受到冻害后,采取一定的补救方法,如将受冻枝剪去,并施入一定量的速效氮肥和灌入返青水,从而有利于茶芽萌发[1]。生产实践表明,群体品种抗春寒性能强于无性系品种舒茶早。
2.4 浅耕松土
在2月中旬,茶园经过1年的雨雪天气和农事操作,土壤板结,土温较低,应对茶园进行1次浅耕,一方面,可以疏松土壤,促进土壤温度回升;另一方面,去除茶园内生杂草,减少茶树与杂草争夺养分和水分。在春茶采摘结束后,再进行1次浅耕,深度一般为10~15 cm,多数茶农忽视了采摘前的浅耕。
2.5 适时开采
根据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尽早开采名优茶,发挥时间差的作用,春茶早上市,价格高。为了早采名优茶,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一般在茶园有10%~15%的芽头符合开采条件时,即可开园。一般舒城县舒茶、南港镇在3月20日左右开采,河棚、晓天镇在4月上旬才能开采。采摘茶叶时,可以结合喷施叶面肥,每隔5~7 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加速芽叶生产,促进春芽提早萌发。
2.6 适时修剪
舒城地区茶农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修剪分为定形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对于机采茶园,可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相结合的方法,机采5~7年后,采用1次深修剪。
定形修剪:主要运用于幼龄茶园和新发展茶园,分为3次进行。经过3次修剪,树高达到50 cm左右,至少形成4~5层分枝。
轻修剪:在上一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3~5 cm,剪去冠面上突出的枝叶。从茶叶产量方面来看,秋剪较春剪增产显著。
深修剪:对于多年来采摘和修剪以后留下的细弱枝,易形成鸡爪枝。对夹叶增多者,应采用深修剪,一般情况下剪去树冠绿叶层15~20 cm,可以改造树冠、恢复树势[2]。
重修剪:对于衰老茶树可以进行重修剪,通常在距地面30~50 cm、约树高的1/2处修剪。重修剪高度过高,树冠形成位置高;重修剪高度过低,树冠形成慢,恢复时期延长。
台刈:树冠十分衰老,寄生地衣、苔藓多,枝干灰白,芽叶稀少的茶树,采用台刈的方法,台刈高度以离地面10 cm左右为宜,时间选择在春茶后效果较好。此时温度较高,台刈前施入肥料,加强管理,新梢生长快。
2.7 中耕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耕,此次中耕以浅耕为宜。由于茶园在经过春茶生产、人工采摘、修剪等工作,土壤板结,此时中耕,利于水土涵蓄、消除杂草。采摘与修剪操作消耗大量营养,应适当施肥,以促进夏茶生长,复壮树势。
3 注重秋季茶园管理
3.1 適度深耕
舒城地区,茶园深耕在8月下旬进行。由于进入9月以后气温降低、光照减弱,减缓了底土的熟化[3],从而影响了深耕的效果;过早深耕,雨水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结合深耕,对于裸露的茶树根际进行培土,还可以清理行间杂草,将这些杂草埋入土下,既减少了病虫害越冬场所,又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
3.2 加强深秋施肥
每年在10月上中旬深秋季节,通过施基肥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保证茶树对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为秋、冬季根系活动提供足够的养分,保持茶树旺盛的生命力。黄启亮等[4]研究表明,深秋追肥可以提高茶叶产量,氨基酸含量增加5.1%,茶多酚含量下降6.5%,水浸出物含量增加2.8%。
3.3 加强病虫害防治
舒城地区茶树病虫害主要有茶炭疽病、茶毛虫、茶尺蠖、茶假眼小绿叶蝉和蚧类等,应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六安市近3年来实施了“双替代”工程,舒城县共计1 000 hm2,分3年实施,项目的实施大大地推动了舒城县茶园管理中“生物防治取代化学防治,有机肥取代化学肥料”的进程,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防治应结合生产操作(即茶园管理)进行,既能防治病虫又是增产的手段,如选择优良品种、采摘、修剪、深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
物理防治常用方法有捕杀或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利用异性外激素诱杀等。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和消灭茶树病虫害达到防治的目的,主要利用各种天敌、寄生蜂和寄生蝇等。
化学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叶和天敌安全、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品种,如苦参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源农药等。
3.4 旱灾和冻害防治
为了防止茶园旱灾,有条件的茶园应建设喷灌设施。没有条件的茶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旱害损失,一是夏季茶园铺草,薄膜覆盖;二是茶园尽量开辟等高梯级种植,做到梯级外高内低,沟两头堵住,有利于涵养水分;三是茶棚遮阳网覆盖,或茶园行间铺草。发生旱灾后,及时进行修剪、补肥、培土。
4 参考文献
[1] 刘玉霞.春季茶园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0-112.
[2] 王苏丽.缙云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J].丽水农业科技,2013(2):38.
[3] 曹其会.皖江丘陵茶园夏秋茶管理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64-165.
[4] 黄启亮,王春光,龚永新.夏秋茶增产提质的茶园管理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895-2896.
作者简介 林世仓(1966—),男,安徽舒城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