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改革和税法规定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大。如何调整这些冲突,是当前税收征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会计准则;税法规定;关系协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5-0174-03
1994年以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之间的冲突较少。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因此,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的关系趋于分离,特别是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结合,使得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扩大。由于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与之前不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新会计准则与税收法律法规之间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必须在明确两者冲突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在经济事务中的运用和协调。
在企业的税务处理过程中,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之间有很大的冲突,二者之间的冲突以及税务部门对冲突的处理方式给企业、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和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且,这种冲突正在逐渐扩大,这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需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本文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冲突入手,认识到了这种冲突的重要性。为促进我国税收和会计的发展,必须解决两者冲突,调整好两者的关系。
一、新会计准则的优点
首先,新会计准则已被广泛引入实际的会计法则,这是遵循修订流程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在各种延期付款的相关修订中,以及在公众可以接受价值和现金流现值的应用研究中。这也是企业在披露修订信息时应遵循的一项重要国际规则,主要是在财年结束时评估资产并为资产减少做准备。未来现金流和资产分组的应用将主要表现在资产减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方面,这些原则也将出现在资产交换、投资和业务合并方面。这为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资产减少问题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根据。
其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提高国内外资本市场信息可比性的关键。构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思路是参考国际上的财务报告准则,遵循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现状。它极大地提高了国内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了会计信息转换的实际成本,并减小了对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最后,新会计准则涵盖了我国各类企业和经济业务,适应性和通用性大大提高。
二、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关系
会计准则包括以国家统一制度为基础的会计制度,而税收法律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信息真实性的特点。而在实际工作中,要保证会计政策的具体规定适用于本组织的会计部门的日常工作,并且不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税收法律以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了纳税人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税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体来说,纳税人必须严格执行税收法律的规定,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投机取巧,所以,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是税收的基础,会计准则的制定同时受税法的影响;二是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但又有内在的一致性。
会计标准的服务对象本质上是企业的所有者,提供企业所有者需要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注意对于企业的监督和限制。但是,其根本目的还是保护和维护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在企业的会计部门,需要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财务结果,维持和增加所有者的资本,帮助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成本的回收获得附加价值。而税收法规的服务主体直接体现在国民服务中,通过税收筹集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公共利益。我国所有纳税人都属于公益服务的主体,国家是业主利益的代表,从这方面说来会计准则和税法都是我国公民的根本利益,两者的内在是契合的。
综上,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平衡是十分必要的。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冲突日趋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正努力调和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冲突,努力实现公平、高效、公平的税收制度,通过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来,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促进国内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不同
1.这两者最终的目的不尽相同
一方面,税法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会计准则能够详细的反映公司财务數据,从而能够使得管理人员获得有关企业各个领域更详细的信息。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是一定会产生区别的。
2.在形式上也不相同
在税法方面,要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征收税收。而对于企业来说,会计准则具有持续的可变性,企业为了预防其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确保企业的稳定进步,导致在统计金钱的范围和时间与法律方面存在差异。
3.某一方面的不同一直就有
基于税收立法体系来说,会计法和税法总是有些不同的地方。具体税种的计税原则可以通过涉税影响要素快速确定,特别是在税单具体制定时,可以快速明确税种要素。在预防程度上,税法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目的是防止各种偷税漏税行为,保障国民收入和国家利益,为了避免偷税漏税的发生,税法对会计的一系列规定与会计准则本身的之间不断产生冲突。在道德标准方面,如果企业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例如罚款,企业应将该支出视为损失并记入账簿,而其在预缴所得税之前。
四、新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关系的协调策略
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冲突是由于两者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导致的。此外,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低下,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关系,提出协调双方的方案,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简化会计工作流程,提高税收业务效率。
1.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之前,应充分沟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主要管辖权
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颁布过程来看,没有考虑到税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在制定新会计准则时应与税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比如,要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适用范围,规范所得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方法,不得自行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应采取年底纳税调整的采用方法。
同时,在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出台时,如果可能影响企业的会计处理,应明确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会计准则在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方面的规定,使得企业倾向于缩短折旧年限,在考虑资本保全的前提下采用加速折旧法。税法的初衷是防止企业逃避或拖延纳税,但现行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限制过多,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也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对此,税法应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企业选择会计政策,以缩小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减少纳税调整项目。
2.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关于收入、成本、费用处理差异的协调
企业的会计准则一定要从形式原则和慎重性原则出发,着重实现收入、成本和费用,而税法则是要从组织财政收支的观点出发,着重实现收入、成本、费用的社会价值。以通常的商品销售收入为例,新会计准则必须具体分析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直接收款方式、委托承兑方式、预收款方式、委托代理销售方式对收入的确认,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致。税法规定,这些收入实现后,还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收入确认条件。
3.放宽会计政策对企业的限制
目前,税法制定对于会计政策的制约条件,重点通过会计准则进行企业的脱税、逃税或拖欠税款的严格限制与惩处。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企业的盈利,大多数会计人员都会采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会计标准,而且是要在保证所选择的会计标准也不会对税收收入产生严重影响的前提下。所以,结合这个现实,为了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可以适当放宽会计政策对于企业的制约,保障企业的纳税行为,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只有进一步完善税收监管,才能通过合理有效的会计准则,避免企业偷税,为我国打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4.税制改革中吸收会计处理的科学方法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和税收的方法越来越多,这二者的现代化风格也越来越强烈。以前的税制改革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内税制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改善税制,吸收会计处理的科学方法,促进财政、税收关系的双向协调发展。现在,会计准则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且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更加完善,因此,稅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5.正确计算和记录纳税调整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原则已根据新的税收法律而改变,但是,由于征收方面的多因素的影响,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的冲突,而且纳税调整会增加企业的纳税风险,也会影响会计处理的效率。因此,企业必须科学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正确进行会计处理,记录纳税调整。
6.完善会计信息披露
国内企业会计准则对披露会计信息有严格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证监会相继公布了上市公司财务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关于税金事项的公开没有明确的要求。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反映会计数据和税务数据差异的金额,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充分理解财务报表的信息,有效提高会计报告的质量,降低税收征收成本,减少税务和会计的调整。
例如,对于企业的研发费用扣除,近几年政府为企业的研发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新的加算扣除率为75%,会计标准允许这些研发支出资本化,R&D支出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税金和会计产生了差异。因此,为了保证会计和税收的差异性原则,需要全面、具体地披露会计信息,协调两者,有效地减少两者的差异。
7.根据税收政策,有效调整会计目标
大部分的投资者都很关心实现会计目标,因为会计目标能反映会计的内部控制功能。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关注明细计算,结合会计准则和有关税的内容,并通过明细账的形式表现会计和税收的差异,在纳税申报中为税务审计提供具体信息。政府通过宏观控制来调整社会经济,要着眼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引导国税有效发挥,确保税收和会计的协调。
从制度上看,税法必须缓和会计准则的选择,但不能有效地解决会计和税法的冲突。在企业追求利益和利益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税法和会计政策不统一,信息量就会增加,对投资决策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税法和会计制度的目标应尽可能地保持协调。
但是,集中会计管理和会计处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例如会计处理和生产经营的不一致等。新的《会计法》授权各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管理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虽然会计功能非常优秀,但是财务管理功能正在弱化。要解决这一制度的局限性,企业必须建立财务监督机构,强化其领导作用。财务总监的职责包括监督公司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参与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监督公司资金状况,签署企业财务收支协议和企业负责人在规定权限内发生的重要财务事项,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建立和协调现代企业制度,也有利于整合国际会计管理系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定。
会计准则和税法在增值税项目的税务处理的相关规定也不明确。增值税作为一种流转税、价外税,最明显的特征是税负具有转嫁性,即在各环节的交易活动中,每一环节的经营者(即纳税人)把增值税税款附加在价格上转嫁给下一环节购买者,这样各环节延续下来,税款最终实际由消费者承担。因此不难看出,作为各生产经营环节的纳税人并不是真正的增值税负担者,终端消费者财税全部增值税税款的承担者,所以纳税人和税负人不是同一主体。增值税免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一种具体措施,主要是为了对某些特定行业、特定环节的购买者或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以保障行业发展和减轻纳税人负担。前者如法定免税项目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等七个项目免征增值税,后者如对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免征增值税,等等;再如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第4号公告明确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免征增值税。由此可以看出,增值税免税政策有些是对实际税负人(购买者)增值税免税以保证国计民生,有些是对纳税人的政策扶持。
五、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需要形成以决策效用和管理责任为会计目标,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会计模式的多边验证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强调账簿管理、内部管理和会计信息的关系。重视人本管理是管理的基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重点,培养有竞争力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创造各种条件,激发企业的人事活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经济机制所必需的,包括会计预测、会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评价和会計分析。用户可以评估信息风险,协调经济政策。
此外,财务管理机构受到企业的约束,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的全面财务管理,以及其制度的实施,这是企业稳定的基础。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渐认识到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对组织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财务管理机构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整合。另外,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财务管理机构逐渐认识到员工意识对管理的重要影响,及时整合企业人员流动变化的信息,从而保证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会计准则和税法差距的扩大,更体现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正在不断地改革和进步。如果能够正确看待这两者间的差距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征收问题,保证征收质量又能够减少繁琐的手续,最终方便税收的征收和企业的缴纳。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10-31.
[3]会计准则研究组具体会计准则讲解与探作[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刘玉廷.关于会计中国特色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8):2~7.
[5]颜丽,赵洪军.如何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3,(12):20~20.
[6]张翠萍.开展规范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标准[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1):12~13.
[7]罗晓仁.“营改增”后小微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研究—以A公司为实例[D].福建农林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李涛,供职于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