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不同储藏仓型使用现状与储藏技术的应用

2020-12-14 03:59张彬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豆

张彬

摘要:该文从大豆的储藏仓库类型出发,综述了目前大豆储藏过程中不同仓型的使用及其对大豆储藏品质的影响,同时对不同仓型内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情况与进展进行了总结,为下一步粮食科技工作者加强粮仓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储粮新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大豆;绿色储粮;仓型;储粮技术;储藏品质

张 彬. 大豆不同储藏仓型使用现状与储藏技术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6):91-92.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作为优质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吸湿性很强,在储藏期间容易出现吸湿发热、生霉、浸油赤变、不耐高温、发芽力丧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大豆的加工品质。寻求合适的储藏仓库和安全的储藏技术一直是大豆乃至整个粮食储藏领域研究的课题。

一、大豆储藏仓库的分类

目前用于大豆储藏的仓库形式和种类有很多种,通常根据仓库的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房式仓、立筒仓、简易仓及露天储料场。根据堆装形式的不同分为散装仓和包装仓,散装仓的墙身坚固厚实,可兼做包装储藏用;包装仓内堆垛与墙身不直接接触,墙身不能承受过重压力,因此不能用作散装仓。根据仓内温度所保持温度的高低分为低温仓(≤15℃)、准低温仓(16-20℃)、准常温仓(21-25℃)以及常温仓(>25℃)。根据机械化程度分为非机械化仓库、半机械化仓库和机械化仓库[1]。

二、不同储藏仓型的使用现状

随着全国大豆储藏技术的日渐成熟,目前常用的储藏方式有简易罩棚仓储存、苏式仓粮面密封储存、平房仓储存和筒仓储存[2]。

1、不同仓型的特点

苏式仓仓型旧、使用年代较长,条件简陋,保温性和气密性都差,容易受外界气温干扰,常常要在秋冬季开窗与外界进行温度交换以降低粮堆温度。

房式仓是目前最常用的仓房,分为平房仓、拱形仓及楼房仓。高大平房仓气密性和隔热保温措施较好,大多都运用了电子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等“四合一”储粮技术[3],能很好的控制粮情。

立筒仓属于较新的仓型,节约用地,机械化程度高,结构材料多为钢板、混凝土和砖混,气密性好,防火性能好,但由于粮堆较高,储粮性能不甚理想,自动分级现象较明显[4]。

浅圆仓便属于立筒仓的一种,储存量大,造价低,施工期短,易于进行机械化操作,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仓库采用。

2、不同仓型对大豆储藏品质的影响

影响大豆储藏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储藏仓型作为影响大豆储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构不同储藏效果也不同。宗光岭等[5]比较了双笆房式仓和普通平房仓发现,双笆仓在遏制气温对粮食湿度的影响方面比平房仓效果好,调节控制粮温更显优势。

李建雅[2]对山东地区改造的苏式仓、平房仓、高大平房仓3种仓型条件下的黑龙江大豆和平房仓、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3种仓型中储存的美国大豆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仓型对黑龙江大豆水分变化及热损伤粒、完整粒率、蛋白质溶解比率、酸值变化的影响效果不同,影响程度依次为改造的苏式仓>普通平房仓>高大平房仓;3种仓型对大豆杂质含量、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大。平房仓、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对美国大豆水分及热损伤粒率、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影响不大,对杂质变化及完整粒率、蛋白质溶解比率的影响依次为浅圆仓>普通平房仓>高大平房仓,对大豆酸值的影响依次为平房仓>高大平房仓>浅圆仓。

顾晨斌等[6]对苏式仓和楼房仓的散装粮及包装粮品质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储存品质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变,储存效果散装粮优于包装粮。

赵德华等[7]对高大平房仓、砖圆仓和立筒仓储存国产大豆的储存品质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高大平房仓效果最佳,砖圆仓效果一般,立筒仓效果最差。

以上研究表明,现阶段储粮技术下,大豆品种不同、储藏地区不同对大豆储藏品质影响不同。对于仓型来说,目前高大平房仓储藏品质保存效果最佳。

三、不同储藏技术在储藏仓内的应用

1、主要储藏技术

对于油料作物,储藏的基本方法有干燥储藏、低温储藏以及通风储藏。近年来随着储藏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密闭储藏和气调储藏,生产中往往多种储藏手段综合使用。目前全国大豆储藏技术有準低温密闭储藏技术[8],辅以隔热保温密闭、环流熏蒸杀虫、适度机械通风及适时散热散湿等手段,有效维持准低温环境;干燥技术则通过晾晒、通风干燥、机械烘干及倒仓风扬等方式,使大豆中的水分低于临界水分,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气调储藏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以人工气调为主,利用一定的机械设备将储藏环境中的氧气燃烧掉或置换成氮、二氧化碳,或者直接充入氮气、二氧化碳,使储藏仓内的微生物活动及大豆籽粒的生理活动减缓,从而实现安全储藏[9]。

2、现代储藏技术的应用

江党生[10]等以南方高大平方仓为试验对象,得出对于水分12%、杂质2%的进口大豆,储粮平均温度20℃-24℃、粮堆氧气浓度5%为储藏工艺指标控制参数。采取春季密闭隔热,夏季空调、内环流控温与充氮气相结合,秋冬季通风的储藏工艺技术路线,控制大豆储藏安全水分、杂质、温度和害虫等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达到既确保大豆储存安全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史钢强[11]等针对简易平房仓隔热保温性差、热量容易进入粮堆的缺陷,借鉴高大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技术,对哈尔滨地区大豆进行低温储藏度夏试验。试验发现通过采用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将热量排出仓外,再通过地下冷源二次降温,环流4天,粮仓内粮温可降到20℃以下。

肖明亮[12]在夏季对浅圆仓储存大豆进行环流均温通风试验后发现,环流均温通风粮堆内部温度梯度值减小,可有效解决浅圆仓储存大豆入夏后“冷心热皮”现象。

齐俊甫[13]等在平房仓采用冷气囊动态隔热技术对储藏大豆进行夏季生产性试验发现,在低温季节采用机械通风技术降低粮堆温度后,及时将粮面密闭使其维持在低温状态,高温季节利用空调器制冷循环给粮面冷气囊不断补充冷气,可将粮堆温度控制在20℃以下,克服了简易平房仓屋面和墙体隔热保溫性能差及上层粮温升高较高的弊端,大大减少了外界环境对粮堆的影响,使虫霉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符合推广绿色储粮的技术要求,达到了使大豆安全过夏的目的。

四、结语

虽然近年来随着“四合一”等现代储粮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浅圆仓”等现代仓储的建设,全国的大豆储藏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绿色生态储粮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实现粮情的时时监测,推动现代仓储设备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快推广绿色储粮新技术,减少大豆营养品质的损耗,控制虫害、霉变损伤,确保出库大豆品质,成为粮食科技工作者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玉兰.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李建雅. 山东地区实仓储藏美国和黑龙江大豆的品质变化研究[D]. 河南工业大学,2019.

[3] 穆俊伟,古争艳,李 垒. “四合一”储粮技术应用于浅圆仓储藏大豆综合效果分析[J]. 粮食储藏,2015(6):27-32.

[4] 向 征,何莉莉. 华南地区立筒仓大豆储藏试验[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1(4):22-23.

[5] 宗光岭. 浅析大豆储藏安全管理方法[J]. 黑龙江粮食,2019(9):44-45.

[6] 顾晨斌,吴 青. 大豆储藏品质的研究与探讨[J]. 粮食储藏,2007,(6):36-39.

[7] 赵德华,徐经杰,赵 影,等. 不同仓型储存国产大豆效果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6):108-111.

[8] 朱京立,孙立莉,王光明,等. 准低温条件下大豆安全储藏模式探讨[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3,29(4):20-23.

[9] 韩 枫,夏利泽,孔志超. 大豆安全储存技术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17(12):14-16.

[10] 江党生,陈基彬,莫代亮. 南方地区高大平房仓进口大豆安全储藏技术研究[J]. 粮食储藏,2019(6):11-15.

[11] 史钢强,徐福连. 简易平房仓利用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储藏大豆度夏试验[J]. 粮食储藏,2019(3):23-26.

[12] 肖明亮. 浅圆仓大豆储藏夏季环流均温通风试验[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7(5):26-28.

[13] 齐俊甫,张 勇,杨国宝,等. 平房仓粮面采用冷气囊动态隔热技术储藏大豆安全过夏生产性试验[J]. 粮食仓储科技通讯,2010(4):10-14.

猜你喜欢
大豆
国之大者
大豆栽培增产新技术研究
解读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