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超
摘 要: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实行本科班级导师制成为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有效尝试。我国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本科班级导师制实施模式。本文从山东华宇工学院创新本科班级导师制的实施体系出发,构建一种综合性的本科班级导师制运行模式——MDSRS模式,为高校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本科班级导师制 MDSRS模式 山东华宇工学院
十四世纪导师制概念由英国人威廉·威克姆首先提出,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率先实行。在我国,英国学者林迈于1937年被燕京大学聘请为经济学导师,导师制拉开帷幕。与此同时,浙江大学的中国学者竺可桢教授率先推行导师制。当时导师制的实施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明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鼓励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实施模式,如“政治导师制”在郑州大学推广实施;“心理导师制”在上海医科大学创建;全面管理模式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得到实施;固定班级导师制、轮换班级导师制、全程导师制等制度在部分高校开展实施。甚至有些理论提出包括班级导师、科研导师和宿舍导师等多维模式。
一、我国本科班级导师制现状分析
(一)本科班级导师制的理论研究
关于本科班级导师制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层出不穷,追溯本科班级导师制的概念及起源,阐述本科班级导师制的重大意义,论述本科生导师制的责任与担当,概括本科班级导师制不同的实施策略等。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刘成杰(2019)在《本科生班级导师的核心职责探讨》解读了本科班级导师的价值与意义,划分了本科班级导师与本科生导师既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使本科班级导师的职责更加明确,提出对低年级学生,应更多关注学习引导及大学生活的融入,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应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韩志敏(2017)在《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高校班级导师制探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指出班级导师制的实施背景与具体措施,提出班级导師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陆广峰(2014)在《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思考》中,概括了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实施策略分析,提出高校和教师不断探索,发挥本科生班级导师的作用,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二)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证研究
我国对于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证研究为数不多,如冯利利(2018)在《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一文中结合自身担任班级导师实践经验,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生活关怀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陈毅伟(2018)在《民办高职院校“班级导师制”的构建——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一文中从“班级导师制”的现状、体系构建、运行成效及存在不足等方面着手对此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创新思路,实行班级导师制,促进教学相长。龙斌(2016)在《对完善班级导师制的几点思考——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文中指出班级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在人员选拔、明确职责、加强培训、落实考核、增进交流等方面的建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我省论述本科班级导师制的文章有陆广峰(2014)的《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思考》和李蘋(2008)《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研究——以济南大学城市发展学院为例》,但并未详细提及我省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实施策略。
(三)山东华宇工学院本科班级导师制现状
山东华宇工学院现有27个本科专业,本科班级导师约120人。学校实施全程制本科班级导师,从大学一年级起,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级导师,且大多数学生本科四年由同一位导师辅导。山东华宇工学院本科班级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研究专业课程,但是对于执行教学管理仅仅起到辅助作用。
1.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虽然山东华宇工学院本科班级导师制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班级明确规定,导师要做到“五个一”(每月至少参加1次主题班会,至少组织1次主题班会,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与每个学生至少谈心1次,每学年至少撰写1篇学生教育管理心得体会或论文,并积极参加学生教育管理相关会议及培训),但是部分导师仅完成了本科导师制指导手册的填写,指导过程流于形式,内容浅显,既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又没有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
2.班级导师所教专业与学生所学专业明显不符,无法推进专业性人才培养。本科班级导师的选聘条件中虽然规定了导师应从事教育教学2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发展前景,但并未明确规定必须由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担任,致使部分本科班级导师并不熟悉学生课程设置,专业化引导难以实施。
3.科研力量薄弱,影响本科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虽然本科班级导师要求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助理及以上干部,年度考核良好及以上的教师担任,但并不意味着这些讲师科研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因此学生科研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二、创新本科班级导师制的实施体系——MDSRS模式
创新本科班级导师制的实施体系,构建一种综合性的本科班级导师制运行模式——MDSRS模式,即在品德教育(Moral Conduct)、多元化管理(Diversity Management)、专业化引导(Specialized Training)、科研实践(Research Practice)、校园文化塑造(Shaping Campus Culture)五大方面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创新人才。
品德教育(M):加强品德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MDSRS模式中本科班级导师需要更加深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征,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班级听课、宿舍谈心,组织班级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改变山东华宇工学院本科导师制仅存在纸面意义的现状,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多元化管理(D)与专业化引导(S):多元化管理与专业化引导相统一。
MDSRS模式中本科班级导师制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班级导师并非机械的管教者,而是辅助学生对学业生涯进行规划与设计。山东华宇工学院本科班级导师放弃“以管为主”的传统做法,运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导师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又要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班级导师借助专业工作室,灵活安排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本科班级导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管理和专业化引导的统一体,创新“德智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科研实践(R):提高师生科研能力,促进教学相长。
MDSRS模式中本科班级导师科研方向更加明确,一方面,班级导师鼓励大学生勇于尝试,引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另一方面,辅助导师进行科学研究,让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进行科学实践,通过专业教育、课堂指导及科研引导,帮助学生确立科研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同时,本科导师制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校园文化自信(S):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通常情况下,一位大学辅导员管理几个班级百余名学生,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专业教学,“上课就来,下课就走”,导致并没有一位老师可以与学生深入沟通和交流。MDSRS模式本科生班级导师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与导师成为“知心朋友”,在心理、学习、感情等多方面融入学生,师生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本科班級导师制MDSRS模式实践目标
1.班级实践目标
本科班级导师制MDSRS模式是结合当前大学生实际思想状况,针对大学生的共性特点提出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试点班级为山东华宇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2018级本科数字媒体技术4班,团队意识的培养,向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努力;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专业技术争取在同层次班级中名列前茅;为教师或辅导员培养更多科研小助手,助力我校科研队伍;为和谐校园文化做贡献,为学校教学楼设计大量文化展板等宣传物料。
2.阶段任务目标
3.评价体系目标
关于本科班级导师制MDSRS模式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部分:
在校期间学生的总体表现(平时成绩+考核成绩),最终由我校学生处评价认定;
毕业后就业率、考研率等,由企业、行业及社会认可度对该模式评价进行评价。
4.效果目标
通过学生外在的精神面貌与确定的理想目标,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运用试点班级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获奖状况,可以检验多元化管理与专业化引导结合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学生参与的课题数量,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课题的把控能力;通过校园中真实可见的文化宣传,可以观察到学生对于和谐校园的贡献。
(二)本科班级导师制MDSRS模式设计框架
山东华宇工学院本科班级导师制MDSRS模式运行以2018级本科数字媒体技术4班作为开展试点,通过师生面对面的访谈法、切实有效的班级活动组织及学校客观评价的定性评价法展开实施。该模式实施周期为大学本科四年。建立校内校外双重评价体系。通过学生比赛获奖、作品成果展示、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获得显性成果。若运行效果理想,则可在全校本科班级推广实施。
三、本科班级导师制MDSRS模式创新性
MDSRS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本科班级导师制运行模式,在品德教育、多元化管理、专业化引导、科研实践、校园文化塑造五个方面,把课外教育与课堂教育、专业教育和品德教育、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亲情感化与纪律管理紧密融合,增进师生的情感,为培养高校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运行本科班级导师制MDSRS模式,发挥好本科生班级导师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为祖国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利利.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219-220.
[2]李佳,李燕.“导师制”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67-68.
[3]陈毅伟.民办高职院校“班级导师制”的构建——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12):119-120.
[4]刘成杰.本科生班级导师的核心职责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82.
基金项目:山东华宇工学院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华宇工学院本科班级导师制创新体系模式研究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G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