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王腾坤
林海、王腾坤: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结构研究
2020年第9期
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结构研究
林 海,王腾坤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内容提要: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关系到农业对外贸易平衡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现状分析表明,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三元边际分析结果显示广延边际和价格指数边际趋于增加趋势,数量指数边际贡献度在下降,中国食品加工业以量取胜行为不明显。集约边际从受数量驱动转变到由价格驱动,细分产业由前期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共同影响为主,变为中期的数量指数驱动为主,后期价格指数贡献程度凸显。市场分割和地理距离对肉鱼蔬油产业出口负向影响显著;地理距离对其他食品制造产业和饮品产业出口正向影响显著,出口目的地贸易自由度对饮品产业负向影响显著;相对贸易障碍对细分产业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广延边际、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存在相互影响。并且他们影响方向和程度视细分产业而定,类似特点同时表现在贸易障碍与相对贸易障碍对三者的影响。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结构这一变化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关键词:贸易障碍;市场分割;三元边际;企业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0)09-0060-11
一、引言
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①作为农产品对外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对于提升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增加值贸易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初级农产品而言,食品加工业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相关产业链带动就业规模较大,其出口规模的扩大可以有效提升相关行业农业产业链,并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有效解决初级农产品增加值低、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工资增长缓慢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鄉村振兴、扶贫攻坚等领域,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对于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村人口就业、提高收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有利于顺应相关产业升级的需求,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形成健康合理的食品加工业产业布局。
自2003年以来,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额在保持一段时间快速增加趋势后,出现下降趋势。中国食品加工业在2003—2014年,出口额一直保持增加趋势,从2003年的134.07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416.5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93.76%。此后出口额开始下降,2016年出口额降为397.69亿美元(UNCOMTRADE /CEPII-BACI)②,主要为肉鱼蔬油产业降幅较大,其他产业下降不显著,饮品行业甚至略有增长。从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现状来看,当前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以肉鱼蔬油产业产品类为主。2003—2016年,肉鱼蔬油产业产品类占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份额大约保持在70%左右,其次是其他食品制造产业产品类,占中国食品出口份额的16%左右,奶制品产业市场份额仅占1%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食品加工业5个细分产业范围内,各细分产业出口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距,肉鱼蔬油产业相对其他产业具有明显优势。对比国际相同产业,肉鱼蔬油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5.81%)相对其他产业(谷物制品产业和其他食品制造产业市场占有率为3%左右)差异不明显。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食品加工业的细分产业间存在差异,又具有相似的特征。出口额量级的绝对差异,并没有导致市场占有率的显著差异,除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的乳制品行业,其余产业增长趋势呈现相同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食品加工业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提供了统计特征支持。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食品加工业这种相似特征在增长特点上是否具有独有属性及内部特征,本文将根据现有国际贸易理论,结合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产品的实际情况,对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结构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异质性企业贸易研究的持续开展,贸易结构分析的框架得到发展和完善。Melitz在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具有不同生产率,即企业异质性,在考虑市场固定进入成本和出口市场固定进入成本,对企业的出口决策行为和贸易对资源重新配置的影响作了分析,从而引入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概念[1-2]。集约边际指的是单个企业出口额的变化情况,广延边际是指特定产业内出口商品种类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特定产业出口额同时取决于该产业出口产品种类和每类产品出口额。进而一国特定产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也取决于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的份额。为了对出口市场占有率变化趋势进行研究,需要对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指数化[3]。Feenstra根据产品权重,构建了集约边际中的价格指数边际[4];Hummels利用价格指数把广延边际、集约边际指标化,并将集约边际进一步分解为数量指数边际和价格指数边际[5];lvarez进一步将数量指数具体化[6]。本文借鉴以上研究,并加以推导,采用三元边际分解方法对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市场占有率进行分解,以期更全面地分析中国食品加工出口贸易结构特征。
另外,贸易障碍和市场分割也在国际贸易研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根据现有研究,可以把贸易障碍划分为三类或者他们之间的组合:距离代表的信息成本、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7];边界代表的文化、习俗等风俗习惯或制度环境的差异[8-9];贸易壁垒包含关税和技术性壁垒等[10]。这些贸易障碍影响企业进入某国家或地区的可能性和进入成本。但这些因素,对于本国或地区产品的生产决策,属于外生变量,更倾向于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配置失效导致的生产成本过高,将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由于中国过去国情影响,市场存在分割状态,这种市场分割对中国资源的配置产生较大的扭曲,造成企业生产决策时面临较大的国内市场进入成本和中间产品的生产成本[11-12]。所以,在本文对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中,还将引入贸易障碍和市场分割等因素,探讨贸易结构变动的趋势。
另一方面,三元边际可以将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划分为:广延边际、价格指数边际和数量指数边际,参考赵金鑫等方法[14],三者联立方程建立如下:
其中,lnemijt、lnpijt、lnqijt表示t时期,i在j市场上占有率分解结果——广延边际、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并分别对其取对数形式。相对其他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中国相对人均购买力假定更多作用在广延边际上,因为相对人均购买力更多表示产品种类的相对程度;实际地理距离,根据冰山贸易成本,假定作用在数量指数上;价格指数更多受到相对指标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和三元边际的分解
为了方便分析市场分割、贸易障碍对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的影响,将出口限定在与中国相应产业拥有稳定出口关系的地区,即中国和食品加工业出口目的地长期保持稳定的出口贸易关系。因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在出口份额中占比较少,且具有稳定出口关系的国家相对较少,不利于计量模型的展开分析,所以在分析中,剔除中国乳制品行业,对中国食品加工业肉鱼蔬油、谷物制品、其他食品制造、酒类等饮品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各产业的所选国家个数、时间维度、所选国家在时间维度上的出口额比重(这些国家或地区进口中国相关食品加工业产品占出口总额比重),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或地区进口中国各食品加工业比重在90%左右,基本能够代表中国食品加工业各个细分产业整体出口情况。
根据计量实证模型,构造模型需要的原始数据及其来源见表2。
根据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模型所需变量的具体构造过程阐述如下:
首先,关于市场分割度指标,将采用现有指标计算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31个行政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等行政区)分地区13种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数据:粮食、水产品、饮料和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品、化妆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日用品、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燃料、交通通信用品、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根据Parsley and Wei以及毛琦梁和王菲的方法[15-16],发现中国市场分割程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个别年份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存在波动。
其次,模型还引入了贸易障碍变量。由于地理距离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对中国和出口目的地等国家或地区的制度距离和贸易自由度特征进行统计描述,构造贸易障碍变量。一方面,制度距离为出口来源国和出口目的地国之间经济自由度的差值,中国经济自由度相对稳定,贸易自由度趋于增加趋势。在2003—2016年之间,中国经济自由度维持在52.84,最小值为2010年51,最大值为2005年53.7。但贸易自由度增加明显,由2003年50.6增加到2016年72.8,增加幅度为43.87%,不过,2010年之后,中国贸易自由度趋于稳定,分布在72附近。另一方面,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经济自由度平均值和贸易自由度平均值分布趋势和中国经济自由度和贸易自由度趋势相同。但不论经济自由度还是贸易自由度,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均值均高于中国,表明中国食品加工业倾向于向高经济自由度和贸易自由度的国家或地区出口。
更进一步地,经济自由度和贸易自由度指标的相对指标也说明了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所面临的贸易障碍情况。出口目的地的进口来源国经济自由度均值,表示中国(i国或地区)食品加工业如果出口到美国(j国或地区),则求出美国(j国)所有进口来源国的经济自由度的均值。对食品加工业细分产业,分别求各自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国经济自由度均值,发现中国乳制品产业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国经济自由度均值,高于酒类等饮品产业和谷物磨制品产业,其他食品制造产业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国经济自由度均值高于肉鱼蔬油产业,低于酒类饮品产业和谷物磨制品产业。并且,五类产业出口目的地国经济自由度均值都高于中国经济自由度,表明在这五类产业中,中国与他们出口目的地之间的经济距离,高于出口目的地与进口来源国的均值。
出口目的地的进口来源国贸易自由度均值按照乳制品产业、酒类等饮品产业和谷物制品产业、其他食品制造产业、肉鱼蔬油产业依次递减,但均高于中国贸易自由度。五类产业出口目的地的进口来源国贸易自由度均值趋势,和中国贸易自由度趋势接近,说明参与国际贸易国家贸易自由程度均在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中国贸易自由度均低于五类产业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国贸易自由度均值,说明中国与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障碍要高于平均水平。
最后,基于三元边际分解,分析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市场占有率。中国食品加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且集约边际从受数量驱动,转变到由价格驱动。中国食品加工业加权国际市场占有率,除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在2007-2016年,少量下降,一直维持在7%左右。在2003-2016年之间,除少量波动,广延边际(EM)维持在0.68,即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商品种类占商品全部种类的一半偏上,产品种类相对较少,还有很多继续提高的空间。同时,集约边际(IM)也相对平稳,但对其进一步拆分为价格指数(P)和数量指数(Q)后,发现出口商品数量在中国食品加工业市场占有率的贡献份额下降,由2003年的0.12下降到2016年的0.104,下降幅度为13.64%。价格贡献上升,且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产品价格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小于1)变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于1),由2003年的0.932上升到2016年的1.062,上涨幅度为13.91%。可知,中国食品加工业产品的出口,由过去的以数量拉动为主,变为价格驱动为主。
考虑到食品加工业具体细分产业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对中国食品加工业进一步拆分为五类产业,分别为肉鱼蔬油产业、乳制品产业、谷物制品產业、其他食品制造业和酒类等饮品制造业,对这五类产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进行三元边际分解,以检验中国食品加工业的细分行业是否具有相同边际特征。
分解结果显示各个细分产业种类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在2003-2006年之间,肉鱼蔬油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增加主要为数量拉动,并且产品种类出现负向变动,乳制品产业为价格驱动,其次是商品种类;谷物制品产业和其他食品制造产业是商品种类驱动为主要因素,其次是价格;酒类等饮品产业市场占有率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商品数量指数的下降。可以看出,在2003-2006年之间,肉鱼蔬油产业和酒类等饮品产业市场驱动因素为数量指数,乳制品产业驱动因素为价格指数,谷物制品产业和其他食品制造产业驱动因素为商品多样性(广延边际)。在2010年后,肉鱼蔬油产业出口额增加主要由价格指数因素拉动,同时,广延边际和出口数量指数也均增加;乳制品产业国家市场占有率增加,主要拉动因素为集约边际中的出口产品数量,价格和产品种类均呈现下降趋势,可能是受2009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谷物制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广延边际增加,集约边际下降,可以看出谷物制品产业市场占有率主要拉动因素变为集约边际,同时,价格指数出现上升,数量指数下降,可以进一步得出主要拉动因素为集约边际中的数量边际。其他食品制造产业市场占有率上升,广延边际、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均上升,不过集约边际的贡献程度(73.74%)大于广延边际的贡献程度(26.26%),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贡献程度接近,可以看出其他食品制造产业的主要拉动因素为集约边际。酒类等饮品产业市场占有率上升,价格指数上升,广延边际和数量指数均下降,可以看出这段时期,中国酒类等饮品产业的主要拉动因素为价格指数即产品竞争优势的提升。
为了更具体地分析中国食品加工业边际特点动态变动趋势,采用非参数估计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食品加工业及其五个细分产业的边际分解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工具为Python第三方Statsmodels程序包。
中国食品加工业产品种类趋于增加趋势。整体上看,中国食品加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份额中,广延边际(产品种类)的贡献份额明显提高,表现为峰度下降且向右移。进一步划分时间段,可以看出,在2003—2007年和2011—2016年,都存在这种趋势,广延边际份额整体在增加,但在2007—2011年之间,乳制品产业和谷物制品产业,广延边际份额存在下降,乳制品行业可能是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谷物制品虽然下降,但不明显,可以当作产品的正常市场行为。另一方面,虽然中国食品加工业数目在不断增加,但整体趋势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谷物制品和其他食品行业,整体分布表现为左偏,即在大多数出口目的地,这两类产业的产品种类都低于世界水平,出口种类较全的目的地数目较少,又因为众数和中位数表现为大于0.5,即这两类产业虽然低于世界水平,但差别不是很大。而其余行业,虽然产品种类较全的出口目的地数目相对较多,但众数小于0.5,中位数和0.5接近,表明这些产业产品较少种类的出口目的地数目也相对较多。
中国食品加工业价格指数在增加,表明产品竞争力处于提高趋势。2003—2016年,中国食品加工业不同子行业价格指数趋势均保持峰度下降、右侧偏移,意味着中国食品加工业低价格指数产品在不断减少,高价格指数产品的数量在增加。可以反映出在这段时期,中国食品加工业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或者竞争优势。并且在不同细分产业中,这种变化趋势很接近。肉鱼蔬油产业、乳制品业、谷物制品业、其他食品制造业和酒类饮品业在2003—2007年出现峰度上涨且向左偏,表明这段时期中国价格指数高的产品数量在递减,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加入WTO组织,食品加工业贸易开放程度瞬间提高,这段时期这些产业在不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这可以反应在2007年后,该产业峰度下降且向右侧偏移,产品价格指数在不断提高。但趋势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肉鱼蔬油产业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其他产业,可能由于该产业基本饱和,产品质量提升空间有限。
中国食品加工业以量取胜行为不明显。整体看,中国食品加工业数量指数,除肉鱼蔬油产业,均明显小于0.1,即在特定产品类范围内,中国食品加工业细分产业大多数市场份额均小于10%,且这些产业众数不存在明显变动的痕迹,即这些产业数量指数稳定,更多的变动体现在小市场的微弱变动,即在国际市场上,这些产业“以量取胜”可能性较低。肉鱼蔬油产业在2003—2011年之间,数量指数峰度存在明显变化,即相应众数增加,波峰出现右侧倾向,表明中国该产业出口数量变动对市场占有率具有更大作用,但在2016年,数量指数分布与2003年接近,即在2011—2016年,中国肉鱼蔬油产业产量指数贡献在下降。整体可以看出,中国食品加工业“以量取胜”行为不明显。
四、实证分析
根据第二部分公式(17)—公式(20),结合第三部分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实证,首先使用公式(17),分析出口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公式(18)—公式(20),采用3SLS联立方程模型,估计三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并分别讨论如下:
(一)出口市场占有率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发现(见表5),出口目的地地区或国家人均购买力和中国人均相对购买力对中国食品加工业不同细分产业产生不同影响。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人均购买力越大,越利于中国肉鱼蔬油产业(0.841)、谷物制品产业(0.803)、其他未另分类产业(0.905)等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即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人均购买力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应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0.841、0.803、0.905个百分点。中国人均相对购买力越强,越利于肉鱼蔬油产业(0.381)、其他未另分类产业(0.126)等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但对谷物制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半弹性为-0.270。另一方面,中国相对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人均购买力的差异程度,仅对其他未另分类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弹性为-0.477,即在其他未另分类产业,人均购买力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中国该产业国际市場占有率的提高。但以上人均购买力因素,均没有对中国酒类等饮品产业产生显著影响,即购买力因素并不是影响中国酒类等饮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从贸易障碍角度看,不同贸易障碍对中国食品加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影响也不同。国内市场分割因素仅对中国肉鱼蔬油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弹性为-0.09,对其他三类产业未产生显著影响,即国内市场分割因素主要作用于中国食品加工业的主要细分产业——肉鱼蔬油产业,对其他产业影响有限。地理距离因素对肉鱼蔬油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弹性为-2.825,对其他未另分类产业和酒类等饮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弹性分别为3.572、2.654,对谷物磨制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影响不显著,可以看出,中国食品加工业不同细分产业对不同市场的定位不同,距离拉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产品质量相对更高。与之相对,制度距離对中国食品加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影响均不显著。贸易相对自由程度仅对中国酒类等饮品产业产生显著影响,半弹性为-0.937,即出口目的地贸易自由度越高,越不利于中国该产业在该出口目的地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因为出口目的地贸易自由度越高,竞争者数量也会越多,竞争越激烈,中国企业进入该市场的可能性降低,价格加成能力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
从相对贸易障碍角度分析,相对地理距离、相对制度距离、相对贸易自由度,对中国食品加工业不同细分产业存在交互效应。相对地理距离对中国肉鱼蔬油产业、谷物制品产业、其他未另分类产业影响均显著,且为负向,半弹性为-2.081、-1.145和-2.344,即虽然产品质量会削弱实际地理距离的影响,但并不能抹灭,当给定特定的出口目的地,中国相对其他进口来源国的地理距离的远近,将对中国市场占有率产生影响,地理距离越近,市场占有率越高。相对制度距离,仅对谷物制品产业和酒类等饮品产业影响显著,并且,对谷物制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产生负向影响,半弹性为-2.359,对酒类等饮品产业产生正向影响,半弹性为2.109,影响方向不同,可能是因为中国酒类等饮品产业文化特异性程度高,与其他来源国家或地区的相应产品差异程度明显,与之相对,谷物制品产品相似程度较高。相对贸易自由度对中国酒类等饮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影响显著,半弹性为7.628,即中国向对贸易自由度越高,越利于中国酒类等饮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且,三者并不是独立的对中国食品加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产生影响,相对地理距离和相对贸易自由度的交叉项,对中国肉鱼蔬油产业、其他未另分类产业影响均显著,系数分别为2.901和1.719,即均产生正向影响,即相对贸易自由度会减弱相对距离,从而对该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即中国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通过缩短地理距离,提高相应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制度距离和相对贸易自由度的交叉项,对谷物磨制品产业和酒类等饮品产业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2.712和-4.031。
(二)广延边际影响因素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③,价格因素对广延边际负向影响显著。除去谷物磨制品产业,肉鱼蔬油产业价格弹性为-2.406、其他未另分类产业价格弹性为-7.957、酒类等饮品产业价格弹性为1.131,可以看出,肉鱼蔬油产业和其他未另分类产业,价格因素的提高,会抑制广延边际,即产品种类的增加。而价格因素的提高,会扩大中国酒类等饮品产业的产品种类。从而得出,酒类等饮品产业产品差异程度较大,价格的提高,产品替代弹性较小,利于产品创新、出现新产品。肉鱼蔬油产业和其他未另分类产业,产品差异程度相对较小,产品可替代性大,价格的升高,不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从而不利于新产品的出现。
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人均购买力对广延边际正向影响显著,人均购买力越强,越利于中国肉鱼蔬油产业、其他未另分类产业、谷物磨制品产业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弹性分别为0.171、0.979、0.305。同时,中国人均相对购买力对中国四类食品加工业细分产业影响显著,中国人均相对购买力对肉鱼蔬油产业、其他未另分类产业、谷物磨制品产业均正向影响显著,半弹性分别为0.079、0.165、0.063,对酒类等饮品产业负向影响显著,即中国人均购买力越强,越不利于酒类等饮品产业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利于其余三类产业产品种类的增加,从而得出这三类产业以国内需求为主,国内需求的增加,促进产品种类的增加,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种类。另一方面,中国相对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相对购买力,对肉鱼蔬油产业、酒类等饮品产业、谷物磨制品产业影响显著,且对前两个产业产生负向影响,对最后一个产业产生正向影响,弹性分别为-0.641、-0.708、0.492,可以看出,在肉鱼蔬油产业、酒类等饮品产业,出口产品种类在购买力接近均值的地区或国家更多,谷物磨制品产业出口产品种类在购买力差别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更多。
从贸易障碍角度看,国内市场分割因素,仅对酒类等饮品产业出口产品种类影响显著,并且为正向。经济自由度对肉鱼蔬油产业、酒类等饮品产业、谷物磨制品产业影响显著,并且均为正向作用,即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贸易自由度越高,越利于中国相应产品出口种类的增加。
从相对贸易障碍角度看,相对地理距离对四类细分产业影响均显著,除对未另分类产业产生正向作用(系数为0.919,显著水平0.01)外,对其余三个产业产生负向作用(系数分别为:-0.802、-0.796、-0.216,显著水平0.01)。相对制度距离对谷物磨制品行业和其他未另分类产业影响显著(显著水平0.1),并且为负向,系数分别为-0.736、-3.3,相对贸易自由程度,除对未另分类产业产生负向作用(系数为-4.077,显著水平0.1)外,对其余三个产业产生正向作用(系数分别为:4.036、5.975、2.375,显著水平0.01)。并且,相对制度距离和相对贸易自由度的交叉项,仅对其他未另分类产业影响显著(系数为3.795,显著水平0.1)。
(三)价格边际影响因素
肉鱼蔬油产业价格边际主要受数量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相对地理距离的影响④。数量边际因素对肉鱼蔬油产业产生负向影响,弹性为-0.355,即随着数量的增多,价格下降,同时,受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人均购买力和中国人均相对购买力的负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105和-0.035,可能的原因是中国该产业产品差异程度较低或者产品质量较低,可替代性程度较高,随着中国人均购买力的提高或者出口目的地人均购买力的提高,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呈现下降趋势,从而造成价格边际的下降。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对肉鱼蔬油产业价格边际产生负向影响,因为国内市场分割程度会造成相应产品成本的升高,即该类产品价格可调节空间较小,从而导致价格边际的降低,相对地理距离与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因素影响方式类似。
谷物磨制品产业价格边际主要受数量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相对制度距离、相对贸易自由度、相对制度距离和相对贸易自由度交叉项等因素的影响。数量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对谷物磨制品产业价格边际的影响和对肉鱼蔬油产业价格边际的影响作用相似,区别在于谷物磨制品产业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制度距离、相对贸易自由度和它们的交叉项均对该产业价格边际产生负向影响。
其他未另分类产业价格边际主要受广延边际、人均购买力、相对贸易自由度及与相对制度距离交叉项等因素的影响。广延边际,对其他未另分类产业价格边际影响显著且为负,而人均购买力因素均对该产业正向影响显著,说明该产业产品存在一定差异并且产品质量相对较高,但依然存在较强的可替代性,从而产品种类的增加,造成价格边际的下降。相对贸易自由度对该产业价格边际影响显著且为负。
酒类等饮品产业价格边际主要受广延边际、数量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度、相对经济距离、相对制度距离、相对贸易自由度及他们的交叉项等因素的影响。酒类等饮品产业价格边际受广延边际、数量边际、人均购买力影响显著且为正,表明酒类等饮品产业产品差异程度较大,且随着对该类产品消费增长,消费者会具有更强偏好。相对地理距离也会对酒类等饮品产业价格边际影响显著且为正,说明消费者对该类产品偏好较强。
可以看出,中国食品加工业不同子行业价格边际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酒类等饮品产业价格边际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肉鱼蔬油产业价格边际的影响因素较少。另外,即使国内市场分割度、人均购买力等因素是上述行业价格边际的共同影响因素,但是作用方向存在不同。从上面可以推出,对不同产业价格边际的影响,受到该产业产品质量、产品异质性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四)数量边际影响因素
肉鱼蔬油产业数量边际主要受广延边际、价格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地理距离等因素的影响⑤。肉鱼蔬油产业数量边际受广延边际等因素影响显著且为正,说明产品种类的增加,利于该产业出口数量的增加,受价格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地理距离等因素影响显著且为负:中国人均购买力的增加,会增加国内需求,总产出不变,从而降低数量边际;出口目的地人均购买力的增加,会导致竞争加剧,即更高质量的企业进入,由于产品可替代,从而降低数量边际;当产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提高,会引发需求的下降,国内市场分割引起生产成本的升高,地理距离引起交易费用的升高,同样引起需求的下降。可以看出,中国肉鱼蔬油产业价格的提高,并不是质量驱动型。
谷物磨制品产业数量边际主要受价格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相对制度距离及与相对贸易自由度的交叉项等因素的影响。价格边际对谷物磨制品行业影响显著且为负,表明价格的提高不是质量驱动型。中国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程度的增加影响显著且为负,作用机制和肉鱼蔬油产业机制相同。
其他未另分类产业数量边际主要受广延边际、价格边际、人均购买力、制度距离、地理距离、贸易相对自由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广延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和地理距离等因素的作用方式和肉鱼蔬油产业类似。价格边际对其他未另分类产业数量边际影响显著,并且为正,说明中国该产业价格提高主要为质量驱动型或产品异质性程度较高,制度距离影响显著且为正,因为制度距离会增大产品相对差异程度。
酒类等饮品产业数量边际主要受价格边际、人均购买力、国内市场分割、相对制度距离、贸易自由度及与相对制度距离的交叉项、地理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看出,广延边际只会促进肉鱼蔬油产业和其他未另分类产业数量边际的增加,对其他产业数量边际变化的影响较小。价格边际是上述四个产业数量边际共同影响因素,并且,其他未另分类食品产业出口目的地,对中国该产业高质量产品需求较大。
五、研究結论和建议
本文从三元边际分解讨论了中国不同食品加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趋势和存在的差异,结合贸易引力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贸易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过程采用了稳健最小二乘估计,对影响中国食品加工业子行业——肉鱼蔬油产业、谷物制品产业、其他未另分类食品产业和烈酒等饮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因素分别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3SLS联立方程估计方法对广延边际、价格因素和数量因素的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相关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中国食品加工业“以量取胜”的现象并不明显——集约边际从受数量驱动转变到由价格驱动,细分产业由前期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共同影响为主,变为后期的广延边际和价格指数驱动为主。虽然从整体上看,食品加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份额仍旧存在以量取胜的情况,但是,该产业的低价格指数产品在不断减少,高价格指数产品的数量在增加,在不同细分产业中这种变化趋势接近,说明整体上已经趋于以质量取胜。中国食品加工业数量指数也验证了这一点,除肉鱼蔬油产业,其他细分产业大多数市场份额维持在较低水平,数量指数不存在明显变动的痕迹,虽然肉鱼蔬油产业产量指数在前期贡献较高,但在后期贡献一直在下降,有和价格指数贡献度趋同的趋势。
其次,中国食品加工业内部存在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影响因素的差异,而且还存在因素作用方向相反的现象。国内市场分割造成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等的上升,从而降低企业相关产品的竞争力,这种现主要存在于肉鱼蔬油产业,对其他食品加工子产业影响并不显著。人均购买力的差异程度,则仅对其他未另分类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影响显著。此外,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人均购买力越大,越有利于中国肉鱼蔬油产业、谷物制品产业、其他未另分类产业等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但对谷物制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再加上地理距离因素对肉鱼蔬油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其他未另分类产业和酒类等饮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以看出食品加工业内部存在因素作用互斥的现象。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建议如下:
首先,根据中国食品加工业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应削弱对单一指标的刻意追求,继续加强相关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推动对食品加工业技术开发的支持,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以质量推动出口价格提升和出口企业增收。价格指数、数量指数和广延边际三者组成一个系统,三者间存在良好的促进、拉动关系,与这种系统变化相适应,相关部门应当逐渐采取系统化和结构化管理的方式,放弃单一指标衡量的思维和刻板印象,以顺利推动食品加工业发展。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是基础,食品加工业具有受产品质量、产品异质性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较大,消费信任危机修复慢的特点,食品安全危机的爆发会对一个产业产生长期的影响,很难再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另外,也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支持,不仅要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而且要为企业丰富产品种类提供良好环境,比如逐渐消除贸易壁垒和国内市场的分割,促进良好的市场竞争和扩大出口。
其次,针对不同食品加工业的细分产业,贸易促进政策不能一概而论,应适当采取不同的贸易促进方法,有效利用国际和国内市场。比如,肉鱼蔬油产业受到国内市场分割影响显著,应当出台减少市场分割的政策,减少地方保护行为和商品流通成本,促进国内市场流通。针对购买力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贸易谈判时应当多考虑针对性地出台贸易促进政策,能有效促进肉鱼蔬油产业、谷物制品产业、其他未另分类产业等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注意到细分产业存在影响因素互斥的现象,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应顾全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消除互斥因素的影响,或者针对产业出口国家特点出台相应的政策,避免仅在供给侧给出政策依据。
注释:
① 本文所研究的食品加工业是指将农业、畜牧业、渔业的产品加工成供人类或动物食用的食品、饮料或饲料或利用他们制成的中间投入品的产业。根据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 rev3》食品加工业的具体范围为15大类食品加工业下所对应的5个细分产业:151-肉类、鱼类、水果、蔬菜、油类和油脂的生产、加工及保藏;152-乳制品的制造;153-谷物磨制品、淀粉制品和牲畜精饲料的制造;154-其他食品的制造;155-饮料的制造。为行文方便,以下将151产业简称为肉鱼蔬油产业或者肉鱼蔬油,152产业简称为乳制品产业或者乳制品,153产业简称为谷物制品产业或者谷物制品,154简称为其他食品制造产业或者其他食品,155简称为饮品制造产业或者饮品。食品加工业出口的产品既包含食品、又包含其他产品,其中,食品又包含加工食品、中间产品和未加工食品。根据食品加工业定义,未加工食品不在食品加工业产品范围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食品加工业出口,指的是食品加工业出口经过加工或半加工食品的行为或结果,或者是食品加工业出口食品加工业产品的行为或结果。
② 此处数字作者根据相关数据库整理成表格,限于篇幅,此处未将全部数据表格列出,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③ 限于篇幅,回归结果表格略,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④ 同③。
⑤ 同③。
参考文献:
[1] Melitz. M. 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a,2003,71(6): 1695-1725.
[2] Melitz. M. J., G. I.Ottaviano. Market size. trade. and productivi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8,75(1):95-316.
[3] 鮑晓华, 朱达明.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的边际效应——基于产业贸易流量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4(4): 1393-1414.
[4] Feenstra. R. C. New product varietie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pri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 157-177.
[5] Hummels. D., P. J. Klenow. 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a nation′s expor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95(3): 704-723.
[6] lvarez. R., S. Claro. The China Phenomenon: Price. Quality or Variety?[R].Quality or Variety,2007.
[7] 岳云嵩, 李兵. 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绩效——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8): 97-115.
[8]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9] Feenstra. R. C. 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Evidenc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5.
[10]李平,田朔,刘廷华. 贸易壁垒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兼论政府的作用发挥[J].国际贸易问题,2014(2):105-114.
[11]曹春方, 张婷婷, 刘秀梅.市场分割提升了国企产品市场竞争地位? [J].金融研究, 2018(3): 121-136.
[12]高宇, 游佳慧, 霍聪聪. 市场分割,成本加成与出口: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J].经济科学, 2018(6):56-68.
[13]施炳展. 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J].经济学(季刊),2010(4): 1311-1330.
[14]赵金鑫,田志宏,陈红华. 我国饲料产品进口增长的三元边际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7): 94-101.
[15]Parsley. D. C., S. J. Wei. Convergence to the law of one price without trade barriers or currency fluctua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6,111(4): 1211-1236.
[16]毛琦梁, 王菲. 交通发展、市场分割与地区产业增长[J].财贸研究,2018(8): 16-30.
A Study of Export Trade Structure of China′s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LIN Hai, WANG Teng-k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change of export trade structure of China′s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is related to the balance of agricultural foreign trade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xport market share of China′s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results of the ternary margin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extensive margin and the price index margin tend to increase, and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index is declining. The behavior of China′s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to win by quantity is not obvious.From quantity driven to price driven, the segmentation industry changed from extensive margin and intensive margin in the early stage to quantitative index in the medium term,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price index was prominent in the later stage.Market segment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ance have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xport of meat, fish, vegetable and oil industry; geographical distance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xport of other foo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beverage industries; the degree of trade freedom of export destination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beverage industry; the impact of relative trade barriers on the market share of segmented industries has an interactive effect.Extensive margin, price index and quantity index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the direction and degree of their influence depends on the subdivided industries, and th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re shown in the impact of trade barriers and relative trade barriers on them. The change of export trade structure of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trade barriers; market segmentation; ternary margin; enterprise heterogeneity
(責任编辑:赵春江)
收稿日期:2020-06-03
作者简介:林海(1976-),男,辽宁大石桥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国际贸易、扶贫和农村发展;王腾坤(1993-),男,河南柘城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国际市场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