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2020-12-14 04:38潘秀奎邓夏雨王华刘晓东李泰君
乡村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污染源环境污染治理

潘秀奎 邓夏雨 王华 刘晓东 李泰君

[摘 要]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在贵州省进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其山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尤为重大。贵州省山区农村多数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山区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目前,虽然围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较多,但是仍缺乏山区农村污染现状评价以及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贵州省山区农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入户采访、现场取样与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近几年山区农村环境污染研究成果,探讨贵州省山区农村环境主要污染源及其整治措施。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污染源;治理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115-2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区,且大部分为山地地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近年来,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大形势下与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该区域的农村生态环境研究逐渐得到重视。杨育华等以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农村为例,结合云南省整体情况探讨了云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状与对策[1]。此外,也有众多学者分析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与山区农村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与解决途径[2]。

1 研究概述

本次调查以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为例,江口县总面积为1 869 km2,总人口近25万,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羌族等14个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52%。江口县为铜仁市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县,整体生态环境优良,但偏远农村生活社区环境现状如何仍需进一步调查与研究。农村环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原因较多,目前普遍认为农村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政府监管职能与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山区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对江口县少数民族聚集地进行入户调查,采取问卷模式,调查总计10个村200户。其中,对居民家庭的人口数量、家庭收入情况、受教育程度、垃圾日产量、垃圾组成(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以及有害垃圾)以及农业生产、河流沿岸环境与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现场调查。本研究旨在探讨造成山区农村环境污染恶化的原因以及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的途径,以期为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理论支撑。

2 山区农村主要污染源

结合入户调查与现场取样,研究发现调查区域山区农村社区主要环境污染包括生活垃圾污染、作物秸秆污染、养殖污染以及农村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对社区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包括白色垃圾与废弃衣物等影响观光,垃圾自行焚烧影响空气质量等。山区农村面源污染仍得不到有效治理,主要包括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部分家庭饲养废水与粪便的随意排放等。此外,小型水产、牲畜养殖场的污染也占据一定比例。

2.1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贵州省山区农村多数为少数民族聚集区,且生活模式较为传统,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社区普遍存在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堆集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此外,随着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生活垃圾以单一的厨余垃圾为主,现今大量的塑料制品、电器设备、电池与塑料包装等不可降解的垃圾严重污染农村生活环境,且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必要途径。

2.2 作物秸秆焚烧

目前,贵州省山区农村多以传统农业为主,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大多数农作物秸秆被农民通过燃烧销毁,严重污染大气与水体,现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贵州省和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减缓作物秸秆对大气与水体的污染,但由于山区农村地域辽阔、社区居民分散、宣传不到位等原因,作物秸秆焚烧污染源仍未完全消除。

2.3 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是贵州省农村发展重点支持行业。但农村规模养殖场普遍缺少标准化的粪便污染处理设施,养殖场粪便、污水直接排放,给农村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调查发现,早期的畜禽养殖粪便与废水导致部分地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并导致地下水中硝酸盐、氨氮严重超标。近年来,当地政府持续开展养殖业环境整治,获得了一定成效。

2.4 山区农村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以及生活污水等。随着贵州省农村种植、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养殖与小型养殖场数量急剧增多,与此同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缺乏配套,难以很好地处理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目前,山区农村面源污染导致了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质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农村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恶化农村环境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生态保护的基础保障,通过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将成为建设生态农牧业的重要推手。

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3.1 加强农村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

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引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模式效果较好,能有效处理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减少生活垃圾堆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但由于农村社区分散、居民分布较广,部分家庭生活垃圾仍长期堆放在农舍附近,特别是堆放在周边树林中的垃圾,给附近土壤、空气、河流等均造成了严重污染。此外,部分乡镇由于财政原因,垃圾转运工作时常处于瘫痪状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效果大打折扣。对此,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垃圾回收与处理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社区居民的生态教育,从而有助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

3.2 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宏观调控与防治

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山区农村社区以种植、养殖、旅游为主要收入的经济发展情况,可持续推广粪便综合利用,推行“畜禽—沼—果(蔬菜、苗木、花卉、药材)”生态养殖模式。将畜禽养殖与农业生产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养殖场粪污就近消化和综合利用。养殖场粪便干清后经堆积发酵、污水经厌氧发酵池处理后,可用于周边果园或农田,形成生态农业链,使粪污就近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养殖污染的“零排放”。此外,要开展畜禽养殖排放物无害化处理以及养殖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要积极说服畜禽养殖户不自行随处掩埋或焚烧,尽量利用焚烧炉焚烧病死畜禽的尸体,并做无害化处理。

与此同时,可引进发酵床养猪模式。该模式运用微生物发酵原理,通过建立发酵床,添加秸秆、稻草和锯屑等发酵基础物质和发酵微生物等,粪尿经过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分解,可将猪场粪污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免冲洗栏舍,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研究发现,经发酵床处理后,垫料可变成效果良好的有机肥,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不添加抗生素,避免了产品药物残留,实现了畜牧生产、资源利用、环境安全等良性循环。

3.3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调查发现,近年来江口县农村周边地区,尤其是镇村结合部,脏、亂、差问题突出,白色污染严重。由于运行与管理资金的缺乏,部分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导致部分乡镇道路两侧仍可见暴露垃圾。另外,河塘水面漂浮物清理不彻底,河道、沟渠、水塘坡面还有积存垃圾或杂物堆放,严重影响山区农村环境。如何构建一套连接政府制度与农村社区(农民)共同治理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已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保障。对此,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手段,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行动;要广泛开展农村环保科普知识普及,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山区农村社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资金的投入,当地政府可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的背景下,将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引入山区农村社区。此外,要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山区农村转移。

参考文献

[1]杨育华,王丕祥,刘滔,等.云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5(1):23-26.

[2]伏森,陈怀远,林文哲.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J].乡村科技,2020(5):110-111.

基金项目:贵州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堆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2018521243);“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柏木林植物——土壤系统功能特征及其时空分异”(黔教合KY字[2016]299)。

作者简介:潘秀奎(1998—),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林学与农村生态保护。

通信作者:李泰君(198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林学与农林复合经济。

猜你喜欢
污染源环境污染治理
固定污染源精准治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效果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污染源数据中的应用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