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多年来,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相关政策和部署,结合本村实际,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蒋巷村以自治为基础,激发乡村治理内在活力;以法治为保障,推进乡村治理依法有序;以德治为支撑,营造乡村治理文明氛围,有力推动了乡村文明振兴。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蒋巷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期更好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关键词] 自治;法治;德治;蒋巷村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42-3
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基层的“治理有效”,成为当前乡村基层治理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意见下发后,各地因地制宜,查找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寻找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抓好落脚点,创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探寻乡村治理有效的长效机制。多年来,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相关政策和部署,结合本村实际,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在蒋巷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蒋巷村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增强乡村活力、强化法治保障、弘扬社会正气,实现了由“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的转变,进一步推进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提升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1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现阶段是社会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必须夯实乡村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有效治理,实现百姓安居乐业、乡村安定有序。
1.1 可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不满足于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及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多年来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矛盾日益凸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严重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乡村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集中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完成上述任务需攻坚克难“三农”短板。在此背景下,对于新时代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发展,满足群众新时期的新需求,需要积极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制度层面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化解乡村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同构建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有效的乡村治理作为支撑,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自治夯实治理基础,法治升级治理方式,德治优化治理路径,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基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因地制宜制定落实方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开启了乡村发展新局面[2]。
1.3 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由于历史因素、地理因素、制度因素等制约,长期以来乡村发展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将现代化理念与乡村治理实践相结合,深化乡村自治,提升乡村法治和德治,逐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已成为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2 蒋巷村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
50多年前,常熟市蒋巷村还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曾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等多项殊荣。多年来,蒋巷村沿着“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村强民富,村内无上访集访、无封建迷信、无黄赌毒,乡村社会环境安定团结、井然有序。蒋巷村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以打造治理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坚持以村民自治激发治理活力、以规范民主推进治理有序、以文明乡风营造良好氛围,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1 以自治为基础,激发乡村治理内在活力
蒋巷村以村规民约定规范,引导村民自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蒋巷村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为继续巩固、走好蒋巷村村强民富的道路,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村党委和村委会研究决定,制定《蒋巷村村规民约奖励制度》,并将村社区股份制分红的一部分作为遵守村规民约的奖励金,通过以奖代罚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2007—2008年,村党委、村委会多次向村民征集意见表,制定初稿,召开村民组长、村民代表、户代表及全村村民大会,向村民宣传村规民约奖励制度的重要性。村规民约的制定让村民享受福利的同时,不忘履行应尽的义务,有力维护了蒋巷村的发展成果。
蒋巷村以奖励作激励,引导村民自治,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自2008年开始实行奖励制度至今,村中每年均会兑现承诺,将社区股份制分红的一部分奖励给模范遵守的村民,进一步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蒋巷是我家,发展管理靠大家”已成为每个蒋巷村民根深蒂固的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矛盾也随之出现,在村党委、村委会的带领下,奖励制度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且每次的修订完善均面向全体村民征求意见,并经过多次反复探讨、商议,确定条款,最终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审议表决通过。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以奖励作为激励,以参与治理作为动力,实现了蒋巷村的有效治理。此外,蒋巷村以自查督查促成效,引导村民自治,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蒋巷村每年开展家庭自评活动,自查是否规范遵守村规民约,如有不符,及时进行自我整改。同时,村中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管理督查队,进行排查摸底,对待问题早发现早整改。蒋巷村自查督查双管齐下,确保了村规民约制度行之有效,营造了村民自治的良好氛围[3]。
2.2 以法治为保障,推进乡村治理依法有序
蒋巷村以普法教育为导向,推进“法律进乡村”。蒋巷村依托村中每年举办的培育知识型农民培训班,开设法律讲堂,邀请律师宣传解读最新“三农”方面的政策性法律法规;邀请驻村民警以案说法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村民的法治思维。蒋巷村利用报纸、数字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建设法治公园,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蒋巷村多措并举开展普法教育,村民在耳濡目染中,让法律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学法懂法守法,做守法公民。
蒋巷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推进依法治村。蒋巷村依托村规民约,将国家土地政策、新农村建设相关规定等落实到具体条文,从保护生态环境严禁电触鱼到保护小区绿化不允许私搭乱建,条文细致且与时俱进,用条约约束、规范村民行为,促使村民养成守法习惯,提升村民守法意识,推进蒋巷村乡村治理法治化。蒋巷村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为契机,推进村务依法管理。蒋巷村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村级重大事项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决策均会及时向村民大会通报。蒋巷村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等透明化管理,落实村民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调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务民主管理。
2.3 以德治为支撑,营造乡村治理文明氛围
蒋巷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家风好民风,发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德治的关键。蒋巷村传承孝爱传统,村民男满58岁、女满55岁的老人均可按月领取村中发放的养老金,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每年村里会给予现金奖励等。蒋巷村将美德写进村规民约,让孝爱传承在身边。蒋巷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摒弃传统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的好民风。蒋巷村发挥家风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民剧场、广场设置家风家训墙,在明德苑、聚心林汇集家庭寄语,字字句句传递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蒋巷村传承邻里守望传统,近几年累计捐助灾区重建、支持慈善事业等1 00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
蒋巷村鼓励学习先进文化,吹遍乡村文明风;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文明创评活动。1997年成立的“农民读书协会”,每年举办各类培训,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专业技能需求。村里每年向村民家庭赠阅《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四报二刊”,图书馆免费对村民开放,鼓励村民撰写读书笔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2000年开始至今,蒋巷村每年举办“读书学习先进家庭”评比活动,并进行表彰;2017年蒋巷村举办首届蒋巷精神荣誉奖表彰大会,表彰对蒋巷村发展做出贡献的村民,用行动诠释蒋巷人对榜样的尊重。
蒋巷村借创建示范村东风,对标找差树新风。蒋巷村围绕村民自治规范、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文化道德形成新风等创建标准对标找差,提出新时代文明新要求,形成《新时代文明蒋巷人三字经》和《蒋巷村新时代文明户创建标准》。蒋巷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作表率,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我为党旗增光辉”村籍党员联系家庭户制度,成为村里的联络员和通信员,成为搭建村党委、村委会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2019年,在蒋巷村民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蒋巷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3 蒋巷村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思考
3.1 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走向深处
蒋巷村依托党建引领,突出基层治理核心,解决基层治理“谁來抓”的问题;依靠基层党组织,找准发展方向,团结带领群众,引领乡村治理走向深处。蒋巷村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50多年发展的背后是蒋巷村基层党组织坚强领导下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在履行职责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村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合民意、惠民生的实事项目。只有充分了解群众心声,才能满足群众需求、赢得群众支持,才能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3.2 党员先锋引领乡村治理走向实处
蒋巷村依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培养基层治理主心骨,解决基层治理“抓得牢”的问题。蒋巷村在村书记常德盛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同志冲在前列干在实处,引领乡村治理走向细处,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为宗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蒋巷村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均留下了党员同志的身影,搞农业肩挑扁担建圩造田,上工业走南闯北赢得顾客,发展旅游业力排众议打造乡村游。蒋巷村党员先锋把群众冷暖记在心头,把责任扛在肩头,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
3.3 建章立制推动乡村治理走向远处
蒋巷村依托村规民约,提升基层治理实效,解决基层治理“抓什么”的问题。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培养村民规则意识,恪守道德底线,约束强化行为。乡村自治的各类条例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引导村民由被动变主动,由被管理变治理主体,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性、长远性。
3.4 多方协同推进乡村治理走向细处
蒋巷村依托多方协助,扎实基层治理,解决基层治理“怎么抓”的问题。蒋巷村依靠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实现产业兴旺,实现强村富民,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物质保障。蒋巷村依靠发挥多元治理主体优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单方面依靠村党委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向,推动了村民共谋乡村治理,激发了乡村有效治理的动力源泉。蒋巷村依靠社会力量补足乡村治理短板,精准把握群众需求,邀请律师、民警、专家等开展各类讲座培训,宣传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农业专业知识,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23)[2020-09-01].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23/Content 5402625.htm.
[2]陈晓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J].农民科技培训,2018(3):37.
[3]汪明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激活农村基层治理[J].决策,2019(8):66-67.
作者简介:王妹春(1982—),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