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鹏
2019年不少省市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图文转换”试题,即将图形(表格、画面、漫画等)转化为文字叙述的一种题型,是对学生分析能力、信息概括与提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具有区分度高、综合性强、易于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特点。再加上选题材料能够密切联系社会现实,考查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故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20年中考此类试题将继续加大考查力度。下面就图文转换题的考查类型以及答题方法进行举例分析。
一、徽标类转换型
(2019·河南省)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该会徽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解析】这是考查徽标分析提取内容的能力。徽标就其构成而言,可分为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考题中一般要求介绍内容、解释含意及设计意图或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示例:各位朋友,大家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请看会徽的主体图形,它由龙、凤及两侧的弧形图案(飘带)构成。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恰为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又寓意龙凤呈祥;弧形图案(飘带)上的“2019”“郑州”标明举办时间和地点。主体图形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寓意“中华民族”或“中原”。欢迎您来参加盛会!
二、漫画类转换型
(2019·山东省枣庄市)这幅漫画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请你简要指出该作品获奖的原因(不超过70字)。
《孔夫子讲学》(作者:王春生)
【解析】漫画题所选的漫画,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幽默感。
参考答案
示例一:该作品反映了学生上课看手机的不良现象,借用孔夫子上课收手机的这一题材,角度新颖独特,既有幽默性又有讽刺性,能够引起人们对这种不良现象的深思。示例二:该作品聚焦学生上课看手机这一社会通弊,借古喻今,角度独特,引人思考,是一幅将艺术性与思想性加以有机结合的漫画作品。(意思对即可)
三、表文转换型
【真题解析】(2019·青海省)根据下图,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统计图如下。
【解析】“统计图表”包括的类型比较多,有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形图。分析图表可知,调查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不太了解的有59.2%,不了解的有8.7%,这些人占了大多数。这就是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所在。在答题时,考生要注意用因果关系复句表述。
参考答案
示例:因为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所以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意思相近即可)
四、构思框架图、流程图类转换
【真题解析】(2019·贵州省贵阳市)为了方便同学们前往数博会现场观展,某班班委准备制作“观展提示”。下面素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
【解析】考查了考生对流程图的提取能力。图片中四个流程提示如何观展,结合流程图看,A项无关。
参考答案
A
方法指津
解答徽标类转换题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读懂徽标。掌握徽标的五种表现手法:表象手法:采用与徽标对象直接关联而具典型特征的形象,直述徽标。如表现出版业以书的形象为徽标,表现铁路运输业以火车头的形象为徽标。象征手法:采用与徽标内容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的事物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以比喻、形容等方式象征徽标对象的抽象内涵。寓意手法:采用与徽标含意相近或具有寓意性的形象,以影射、暗示、示意的方式表现徽标的内容和特点。模拟手法:用特性相近的事物形象模仿或比拟所标志对象的特征或含意的手法。视感手法:采用并无特殊含意的简洁而形态独特的抽象图形、文字或符号,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视觉冲击感或舒适感,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令人难以忘怀。
解答漫画类转换题、表文转换题、框架图类转换题时,先要读懂图,再阐释浅层含意,最后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来挖掘背后的寓意。
试题演练
1.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徽标,请你仔细观察,写出其中蕴含的寓意。
2.2020庚子年鼠年邮票,鼠在十二生肖中居第一位,与十二地支配属“子”,每天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称“子时”。古人认为,天地混沌的狀态是在子时初分,而子时正是老鼠最活跃的时间,所以子时属鼠。鼠在中国生肖文化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崇,甚至于崇拜。仔细观察,按要求答题。
(1)结合上面邮票中的画面内容,分别拟写恰当标题
(2)分别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寓意。
3.下面是全国城乡居民各年龄组参加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调查数据,读图后请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40个字。
结论一: 结论二:
4.有一项针对大学生环保观念的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对您形成环保观念起最大影响的是什么”。下图是调查的统计结果。请根据该图表回答问题,每小题不超过35个字,不得出现数字。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图中所显示的结果。
(2)针对这一问题,请围绕调查目的提一条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