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甘肃 兰州730000)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随后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一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在全国打响。2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个高校利用网络手段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教学活动,保证学校在疫情期间实现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的稳步推进。《意见》发布之后,各地和各高校紧急部署,积极反映,一场史无前例的应急性在线教学活动迅速在各大学校展开。此次线上教学既是对我国已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检验,也为今后推动我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扎实有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高校意识形态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呈现出持续加强、不断向上的好势态。[1]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部署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课掀起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部分高校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试图全方位优化思政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将思想政治课的精神内涵落到实处。
因此,在线上教育蓬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背景下,本研究着重探索将线上教育与传统线下授课优势进行融合发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实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突出矛盾,如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观感受,尚未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教学的客观优势,希望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1.传统思政课堂忽视学生主观感受,学生学习参与感、积极性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其爱国之情与强国之志,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将所形成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服务社会。要求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共情,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获得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温度”。但是纵观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好好备课、认真教学,做好自己知识传输的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取悦学生,教学过程只关注知识的记忆,课程内容抽象且与学生多样化的个人目标预期不相符合,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课堂互动情况不佳,忽视学生主观感受,致使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感及重视程度欠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果连让学生真心喜爱都做不到,更无法实现让他们终生受益了。
2.部分高校已尝试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但效果不明显
新时代部分高校将新媒体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旨在变革思政课教学模式,带来思政课教育教学新体验。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部分高校出现了线上和线下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破坏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生态,存在教学失控、教学质量下降的风险。如部分高校生搬硬套线上线下教学改革模式和理念,采取部分章节以学生线上自学和教师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其余章节则完全依赖学生在线上教学平台自学的方式来完成。[3]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致使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线上线下分离的现象。还有部分高校借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名,盲目增加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间,但又缺乏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引导,缺少相应的约束和鼓励手段,使得线上教学走向无序化、散漫化,不仅没有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反而削弱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3.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和支持体系不健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多元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此环境下,传统思政课课程教学评价和支持体系明显滞后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场景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教学反馈、教学管理等相关制度。但是,调查发现现在部分高校不论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评价考核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知识性内容的考核重于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时长、论坛发帖、线下互动交流、实践活动等过程性评价数据大多没有纳入考核标准,更没有基于这些数据深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倾向、价值观念等重要信息,线上线下数据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教师难以在获得全面、实时、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价值引领来统率知识,旨在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体验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思政课理论内容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人文底蕴与精神力量,带动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使其坚定人生理想信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内容难以涵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虚拟空间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获得感不足,高校思政课堂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形式单一且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尚未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系统性课程,重知轻行价值取向严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逐渐削减着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变更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仍面临着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传统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新型教学方式必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学习习惯。
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找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结合点,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线下教学,探索出一种适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新型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具体任务是寻找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及其评价考核方法。本文以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途径。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已走过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不论是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对其已有基本认识,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4]祝智庭和孟琦首次将混合式教学介绍到国内,[5]随后几年里,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不多,基本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较少。[6]从2006年开始,混合式教学研究领域迅速拓宽,尤其是近10年里,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快速增长,涵盖了基于技术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7][8]基于网络公开资源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践;[9]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10]以及混合式教学设计在具体某个课程中的应用;[11]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据建构主义作为其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中心主义,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好满足建构主义要求,[12]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运用适当的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或资源活动,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从而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其显著的特征在于更关注学生的视角,关注利用互联网、移动技术和面对面教学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13]学生通过配合传统面授教育模式能够更充分地学习相关知识,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4]最终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15]是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提升与改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各个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其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6]今天,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超过2000万。他们中绝大多数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价值取向多元复杂,易受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牢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真正使广大学生坚定信念,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当前,随着教育模式的变化,教育理念也在跟着发生改变。在清华大学201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时任校长陈吉宁曾说:一个人的成长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取向以及勇气、毅力、自信和团队精神等人格品性。[17]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因此,在先进教育技术的助力下,只有兼具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品格陶冶三重性质的培养模式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更贴近于思想教育的真谛。[18]
图1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模式
线上学习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教师在秉持全面、高效、趣味、交互原则的基础上,把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课堂教学,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及特点,为思政课教学打造多样化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包括基础知识预习、时事政治学习、课外知识扩展阅读、实时讨论交流等教学模块,并建设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师生教学互动程序,以及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分析的数据系统。并且充分利用时下注册用户较多的微博和微信等软件,以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信息发布的同时,赋予其教学功能,建立“微课堂”、思政课堂公众号等,将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放置在线上课堂中完成。在此基础上,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今天各类教学资源层出不穷,大量制作精美的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网站链接、图文演示、教学微视频等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各高校教师在积极借鉴有用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制作完成的优质视频资源进行网络共享。与传统书本为主要资源的线下预习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资料多数图文并茂,甚至包括短视频,利于增加学生学习体验感和趣味性,线上环节老师还通过与学生发帖和回帖,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沟通协作、分享学习心得,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设计时,应该提前做好选题和重点内容的整体规划,凝练出教材体系的重难点问题。在慕课、微课制作或者筛选借鉴过程中,要注意与书本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其内在的逻辑性,避免线上教育内容脱离书本。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当今世界进入信息激增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前所未有地宽广,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正是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用手机或其他设备登录相关的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更加趣味化的形式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图2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线下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的诸多优势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率和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思政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除了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的功能之外,还包含学生情感教育的需要,教师有必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线课堂无法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传统课堂依然是思政课重要的教学空间。
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线上教学的引入必然会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冲击,要求我们对原有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做出变革。这就要求教师抛弃原来知识“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分离,无法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使其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对思政课学习产生厌倦、逆反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应引入相应的措施激励并督促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融入课堂。如图2所示,混合式教学的线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1)采取小班授课的形式。通过减少授课班级人数,增加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思政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诉求,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2)开展互动式研讨教学。思政课教师组织策划研讨主题(大多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困惑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问题),学生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课上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汇报、成果交流等深度探讨。一方面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利于提升传统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和现实关注度,回应学生关切,真正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提高学生思政课堂参与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用性,增加学生思政课教学获得感。(3)引入典型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心灵的教育,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部分理论知识点的解释,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典型案例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案例的选择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紧贴线上学习的知识点,所包含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引导学生找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中原因,归纳总结案例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典型案例的引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教学过程中,其探究主体既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习小组,还可以是全体师生。无论是由学生个体独立自主地通过自设目标、自定步调、自控过程、自主评价等而进行的探究;还是由学生小组通过共同协商、任务分工、资源共享、充分讨论等进行协作探究;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研讨、成果分享等方式生成集体智慧的探究。都是出于课程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考虑,教师需要根据所需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摒弃单向的知识灌输和价值规劝的做法,转而运用各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理论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强化与价值观的塑造,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混合式教学通过在实践中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建构应用性理论,并在实践中出于解决问题而创新基本理论知识,是其理论创新的重要形态。该过程也是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规范和革新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实践教学相比教师的理论讲授具有学生广泛参与、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生动活泼等特点,是课堂理论讲授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包括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与虚拟实践等多种形式。
1.大学校园是学生最直接的实践环境
在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思政课教学意义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将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推动校内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如积极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摄影赏析、征文活动、时政大讲堂等操作性较强且丰富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校园活动的实践教学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而且真正做到了使教与学走出传统知识积累和理论阐释的老路,把具体的生活境遇、现实问题、兴趣爱好变成课堂,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真实互动。
2.社会为大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存在着书本上和课堂中学不到的丰富知识和生动体验。因此,在发挥校园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才资源,积极拓宽校外社会实践内容。如主动联系并邀请诸如离退休的老革命家、道德模范、先进个人等为学生开展实践教育,讲述其先进事迹;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人文遗产,感知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带领学生参观走访科技文化管、创意产业园,近距离感知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坚定信念。
3.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为为学生的虚拟实践提供了可能
学生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思想动向。因此,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对热点问题、焦点事件阐述自己的看法,使思政课理论学习得以升华。比如,此次疫情自爆发以来,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成为这场全民抗疫的见证者、践行者。通过网络,他们疫情期间在家了解防疫知识,从最初的惊愕恐慌,到冷静面对、科学应对。他们通过线上调研中国防控疫情的具体做法,感受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优势。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体验,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到其本质与精髓,最终将所学到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图3 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带来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中,建立多元评价模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如图3所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在设计考评办法时,根据课程特点,明确课程考核方式,并通过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将考核方式细化。如评价主体的选择(可以有自评、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等)、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由教师开发或师生共同开发评价量表或积分量表)、评价方式的规划(不仅可以包括对活动成果的总结性评价,还包括对活动进展的过程性评价)等,尽可能提高考评办法的可操作性,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实施环节主要包括线上、线下及最终考核评价三部分。第一,线上评价环节可以运用线上学习平台系统收集过程性数据,包括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率、观看教学时长与频率、完成课后练习和课后作业、参与社区讨论等指标。侧重实时、动态地记载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及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线下评价可以从学生课堂讨论参与率、小组协作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课堂发言表现、学习应用效果等指标来进行评价,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最终考核评价可以采取考试、论文研讨等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内化程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综合化的评价内容,建构起包含知识掌握、价值选择、道德认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把考核重点从单纯考查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转变为全面客观考核学生的道德认知,学习进展、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一次性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成绩评定方式,使评价方式更全面、更灵活、更科学、更贴近实际。利于教师随时发现学生理论学习中的难点和盲点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精准地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设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同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协同发展。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并根据思政课教育教学特点,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特征、功能、规律及操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探索和尝试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科技、手段、工具、精神、理念等应用于常态化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同时,在引入先进教学技术、变革传授方式的基础上,高校思政课教师仍要意识到思政课教学的传统优势在于老师用深刻的学理满足学生的理论知识需求;用通俗易懂的道理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用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家国情怀、高尚的人格魅力去言传身教,做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吸收思政课课堂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成功经验,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深层次矛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同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融合发展,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会不同程度地减少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从而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同时,也要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取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很快,教师必须通过广泛的、大量的、及时的阅读与思考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保持思想新鲜,不断完善并加强自己的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增强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既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查阅资料、远程观看、在线答疑等线上方式进行学习,也可通过倾听教师系统讲授、专题研讨、汇报展示等形式进行课堂学习,从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多元立体的方法体系。既发挥了两个教学环节各自的优势,又注重两个教学环节的融合,为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互动率、抬头率提供现实可能,从而保证线上知识传递和线下知识内化两个教学环节,实现教与学效果的最优化。
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或简单的复制粘贴。不同高校需要从自身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管理体系、思政课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把思政课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规律相结合,使之符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认知水平、思想状况等。实现线上教学的主题和设计、线下研讨的内容和形式事的“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探索出适合本学校实际发展需要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推进思政课混合式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促进不同学校不同类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开展。
无论情愿与否,教育都已经被裹挟着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教育已经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种线上平台与互联网产生了深度融合,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教育秩序和教育生态,对教和学的变革产生了深层次的推动。[19]21世纪作为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认知观念正在被颠覆,那种以班级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灌输多启发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弱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老师只能坐在教室中讲课的教学方式正面临严峻考验。加之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遭受质疑,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不仅坚定了广大师生的信心,更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工作遵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手段,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既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满足学生对个性化、自主型学习的渴求,找到传统与变革的最佳平衡。最终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落到实处,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做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