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重庆 400014)
高热惊厥作为小儿常见疾病类型,目前尚未明确具体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感染、年龄等多种因素存在关联性[1]。临床上该疾病以突发性抽搐、意识障碍、发热等症状最为常见,有效护理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2]。
采集2018年08月~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高热惊厥患儿110例,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2.61±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本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
研究组:本组患儿接受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其病情进展,对患儿惊厥发作时间、次数等信息做好相应记录;如出现异常情况,则立即报告主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2)急救过程中需对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观察,人存在窒息情况则应当给予相应处理;当抽搐情况发生时,可通过建立静脉通道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穿刺时需注意血管的选择,以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如患儿存在持续性惊厥使,可通过相应药物进行处理,并对用药情况进行观察。
(3)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过程中需确保语气轻柔性,如患儿年龄较小,还可通过肢体安抚方式以缓解其心理不良情绪;以通俗易懂语言对患儿及其家属普及高热惊厥相关知识,使患儿家属心理不良情绪能够得到缓解,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确立。
(4)结合患儿喜好制定科学合理饮食计划,确保饮食的清淡与高维生素;定期对患儿皮肤进行清洁,以维持皮肤的干燥性;定期开窗通风以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性。
对两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与退热时间进行统计,并做好相应记录。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惊厥消失时间与退热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热惊厥厂常见于6个月~3岁小儿群体中,临床治疗中多数患儿预后情况良好,但病情发作后,如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则容易导致脑部受损,使智力发育受到影响[3]。
常规护理模式虽具备一定效果,但缺乏针对性,因此整体护理效果无法到达预期。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作为一种综合性护理方法,能够对患儿生理特性起到针对性护理作用,通过多种护理措施的综合性实施,以起到增强临床护理效果的目的,可有效缩短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与退热时间,可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通过研究可发现,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惊厥消失时间与退热时间更短,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