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生 东群
如果你起床时感到憋闷、头晕;如果你不吸烟,却常感到嗓子有异物感;如果你家的植物叶子发黄、枯萎,即使是生命力强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
反省一下,是不是你平时开窗通风太少了?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室内烟尘为当前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以及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
不开窗会招致很多健康隐患:氧气含量低,易引发脑缺氧,继而出现头昏、头晕等症状;空气不流通,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的霉菌,居室容易出现蟑螂、蚂蚁、螨虫等;家中的甲醛、煤气、油烟等毒雾不能及时排出,危害人体健康。在心理方面,加重自闭、抑郁等负面情绪。
人的一生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如果没有及时通风换气,甲醛、霉菌、二氧化碳、尘埃、皮屑等空气中漂浮的有害物质就会增多。
最佳的开窗方式:打开居室中距离最远的两个通风口。要让空气有进有出,经过整个房间,通风效果才好。其中有7 个时刻最该开窗。
睡觉时室内比较封闭,经过一整夜的呼吸吐纳,卧室中积累了很多二氧化碳,氧气变得十分稀薄。
整理被褥时,尘螨、皮屑等细小的污染物还会漂浮在空中。此时,开窗通风尤为重要。
需要提醒的是,起床后一定要多穿些衣服,适应温度以后再开窗。
螨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被子就是它最爱的家。
被子会沾上人体的汗液,有些微微发潮,此时的温度、湿度最适宜螨虫存活。在南方,空气湿度大,被子发潮的情况则更为常见。
开窗通风是保证被子干燥的好方法。
起床后,不要着急叠被子,最好把被子反过来铺平,然后打开窗户,让被子也透透气,促进被子中的水汽蒸发,避免螨虫和霉菌滋生。
煎炒烹炸等中式烹调方法会产生大量油烟,食材在高温下挥发出很多有害物质,对鼻、眼、咽喉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因此,做饭时不仅要打开抽油烟机,还要开窗通风,最好让空气产生对流。
做饭后也要继续开窗通风至少10 分钟,避免油烟沉积在家中。
抽油烟机要早开晚关,即在炒菜前就打开,炒菜结束后再开5 分钟。
洗澡后卫生间里水汽凝结,湿度很大,必须及时通风干燥,否则容易产生霉菌。
如果卫生间有窗户,就要在洗澡后及时开窗,并打开卫生间门,保证空气对流;如果没有窗户,可以安装一个功率大、性能好的排气扇。
甲醛是室内污染的头号杀手。如果家里柜子有异味,可以在白天外出时,把衣柜、橱柜、书柜、抽屉等都打开,同时把窗户打开一个小缝,让污染物充分释放出来。
如果觉得室内污染较严重,可以同时敞开厨卫门,打开换气扇、抽油烟机或空调的换气功能,加速污染物扩散。
打扫房间时,是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最密集的时刻。大量细菌、尘螨、皮屑便会漂浮在空中。
此时最好戴上口罩,并保证开窗通风,以免吸入细小颗粒物。
扫除时最好先进行湿法清洁,比如先用湿抹布擦拭桌面、柜面,以减少空气中的漂浮物。
每天晚上睡前半小时可以开窗通风15 分钟,最好能保持空气对流,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利于睡眠。开窗时,老人小孩尽量少在窗边活动。
夏天有些人有整晚开窗的习惯,注意不能使开启的窗户直接对着头部,以免发生感冒。
何时开窗跟室外的天气条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开窗通风。
早上建议太阳升起后开窗,但如果居住在交通主干道附近,开窗通风应选择避开10 点左右的早交通高峰时段。开窗通风时间一般30 分钟左右即可。
即使是冬天,天气寒冷,也要定时开窗通风。
雾霾、沙尘等天气下,室外大气中颗粒物污染较重,应关闭门窗,以减少大气污染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但当室内人员较多时,往往会造成“缺氧”,因此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通风换气。
一般情况下日落后到次日凌晨是雾霾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因此往往清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最高,不适宜开窗。
而下午14 点后,大气扩散条件转好,污染物浓度也逐渐降低,相对来说是最佳通风换气时间段。
如果PM2.5 等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开窗时间尽可能短些,建议10 ~15 分钟即可。
下雨天,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由于降水冲刷而形成湿沉降,但大雨将至以及刚刚降水时,空气还处于污染较严重的状态,这时不适宜开窗通风。应该在雨后再开窗通风。如果下雨时间持续较长,则尽量选择雨相对较小时开窗。
3~5 级风一般不会造成地面严重扬尘,比较适合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特别是雨雪过后的晴天,空气比较湿润时,大风可以明显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但为了安全,建议只开一条缝。
当地面较干燥时,5 级以上的风很容易扬尘,此时最好暂时关上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