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020-12-14 14:15:25丁祥祺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17期

丁祥祺

(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300)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和健康概念日益受到重视,以特种玉米为代表的的健康粗粮副食发展前景广阔。特种玉米加工产品多,综合经济效益好。特种玉米在栽培技术上要求比较严格,要根据特种玉米的生长性状科学种植,是实现特种玉米高产创建产量目标的关键[1]。

一、特种玉米的类型

特种玉米是指不同于普通玉米具备更高经济价值或有特殊用处的玉米品种。特种玉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玉米,如甜、糯、笋和爆裂玉米;另一类是优质玉米,是在普通玉米基础上通过遗传改良而获得的某种营养成分含量更高的玉米,如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等。特种玉米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目前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及黄淮海地区,种植较多的品种有沈甜6 号、紫白糯、沈爆3 号、京多1 号等。

二、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及地块选择

玉米播种前,要进行选种、晒种、拌种、浸种、包衣5 个操作过程。人工挑出瘪粒、霉粒、破裂粒及杂质;播种前选阳光充沛的天气将种子平铺在干燥朝阳的地上或席上,连续晒种2-3天,加强种子的发芽势,使含水量降低,进一步提高发芽率;然后用0.2%磷酸二氢钾液浸种8 h;最后,在种子外皮包上一层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要成分的薄膜,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增进种子抽芽、出苗和发育。

特种玉米植株粗壮、耐肥而不耐涝,通常选择地势较高、土质松散、土壤肥力高、有机质丰富、酸碱度适中、排灌便利、光照充足并有一定规模的粮田进行种植。

2、隔离种植

隔离种植是为了不让特种玉米与普通玉米串粉影响特种玉米的质量。隔离办法主要有空间隔离与时间隔离两种。

(1)空间隔离

特种玉米和其他的玉米隔离一段距离,一般超过300 m 即可。一般不建议种植同时开花的玉米,一旦玉米同时开花,普通玉米和特殊玉米串粉的问题在300 m 内是无法解决的。玉米串粉后会造成营养价值下降,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空间隔离难以做到,亦可利用村庄、山岭、树林、高秆作物等障碍物进行隔离。

(2)时间隔离

把普通玉米和特种玉米的授粉时间错开。经试验验证,通常春播相隔40 天、夏播相隔20 天[2]。时间隔离是目前运用最多的授粉隔离方式。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早播早熟是增强特种玉米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上市越早,效益越高。但是,玉米的播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春播玉米的最好播种期为10 cm 土温持续在15℃时。使用大棚营养块(钵)育苗或地膜覆盖育苗,可以提早10-20 天播种。考虑到市场及加工能力,要分期播种,平常每隔10 天播一期。播种深度以5-6 cm 为宜,最深不超出10 cm。根据品种特征和产量目标,玉米每亩地播种量为3-4 kg,每亩地种植4000-6000 株[3]。播种后压实可提高上层土壤紧实水平,有利于抽芽出苗。镇压的时间视土壤情况而定,通常在种子四周泥土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上下、表层泥土因风见干的情况下进行镇压处理。

玉米栽种的间距和行距对于其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玉米栽种期间,必须要把握住玉米播种的密度。根据栽种地环境、栽种制度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并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栽种密度,如密集型玉米品种可以选择密植栽种方式。

间苗、定苗是合理密植的重要方法。如果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叶面积增长到一定限度后,就会造成田间荫蔽,引起株间光照不足,产量不高。每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也随之减轻,果穗变短,穗茎变细,秃尖度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在4-5 片叶时间苗,在6-7 片叶时定苗。要去掉黄苗、白苗、弱苗、病苗,所留苗要高低相同,按目标要求的密度估算好株距,并尽可能做到株距一致。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可适当推延间苗、定苗日期;在缺苗断垄严峻的地块,在间苗时要移苗补栽。方法是在幼苗3-4 叶时,在雨天或阴天下午,从苗多处连根带土挖苗,移栽到缺苗处。

4、田间管理

特种玉米田间管理与普通玉米大体相同,为确保主茎果穗有充沛的养分,促早熟,一定要定期清除杂草、科学的施肥以及合理的灌水,对分蘖力强的特种玉米要尽早除蘖。

(1)清除杂草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较大,杂草清除是玉米栽培的重要环节。玉米苗期通常应进行3 次中耕,遵守“第1 次不培土,第2 次少培土,第3 次地起大垄”的原则。第1 次在定苗之前、幼苗长出4-5片时进行,深度3-5 cm;第2 次在定苗后、幼苗达到30 cm 时进行,深度为7-8 cm;第3 次在拔节前进行,深度5-6 cm。

除草方式包括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人工除草通常可以在玉米浇水后、玉米幼苗期松土时同时进行。人工除草一般要求犁土3 遍、除草2 遍。人工除草比较费时费力,适合疏散经营的小成本种植。化学除草采取喷洒、灌注化学除草药剂的方式除草,通常使用异丙草·莠或草甘磷等除草剂,保持玉米可以健康生长。

(2)科学施肥

玉米种植需要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首先,将所有磷、钾肥和50%的氮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其他40%氮肥作为穗肥、10%作为苗肥追施。底肥最好施用优良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单独使用化肥效果较差。平常每亩鲜穗产量700-800 kg 的需纯氮15 kg,P2O5需7 kg,K2O 需10 kg。平常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这个时期是玉米必需养分和水分的高峰期。根据地力的高低进行适量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30-40 kg[4]。

(3)适时科学灌水

灌水通常应进行4-6 次,第一次在追肥开沟3 天后开始,坚持以灌足、灌透、后期不会缺水为原则。花粒期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若是此期缺水会造就果穗秃尖、粒少,影响籽粒的构成与灌浆,造成玉米减产。遇旱要实时灌溉农田,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杨向雨[5]提出发展节水滴灌种植,低压小流量灌溉,使滴灌水肥点滴、缓慢、均匀而又定量地渗入作物根系区域的土壤实现局部灌溉,使作物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合理含水含肥状态。

5、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不受病虫害的影响,栽植人员应当增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要秉承预防为主的原则,结合现代化的种子处理技术与植保手段,根据地域农艺要求定期进行喷药作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病虫害的危害。

特种玉米病虫害防治主要在苗期和生长期。苗期害虫主要是小地老虎和蝼蛄,如不防治会造成缺苗断垄问题,严重影响产量。为防苗期害虫,要早施药或用种衣剂拌种,确保苗全。若出苗后发现害虫,要及时使用甲基异柳磷、3911 等农药做成毒饵顺玉米行撒施。生长期害虫主要是玉米螟,幼虫钻入茎秆迫害茎秆使雄穗折断,钻入果穗迫害籽粒,大大影响果穗质量。可以采用使用苏云金杆菌、白浆菌等生物药品或辛硫磷等化学药品进行治理。

6、适期采收

玉米在成熟应根据品种不同、生育期长短、气候差异、用途不同及时采收,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青食玉米、甜玉米在乳熟期采收,籽用玉米在蜡熟期后采收。收获方法是用手捋苞叶扒开,籽粒全部露出来,阳光照射,充分干燥,但在扒皮晾晒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避免折断穗柄。采收后尽快脱粒晾晒,当籽粒含水量低于12%时精选包装入库,防止受潮霉变;不同品种分别存放,严防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