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爱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农村局,福建 永安 366000)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永安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永安市有着“盛世桃源、心灵永安”的美誉,持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2018 年永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67 元,提高幅度较大。农民希望发展具有特色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永安农业农村局拓宽思路,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自2014 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以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623 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03 人。
永安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农业、供销、团市委、信用社、保险等8 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日常工作。
进村入户入社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微信群开展培训工作。通过科技下乡、农业网站等宣传媒体,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工作动态及成效,不断扩大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启发式”培育模式,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做到“一班一案”,推行送教下乡、田间现场辅导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根据全市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培训内容。开班前先对农民实际要求开展摸底调查,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计划。课程设置符合培训学员生产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培训产业技术为主,普及农村信息化技术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惠农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课程,增加农业品牌认证、电商技术、手机APP 软件应用、云上智农、生态农业等内容。
选择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生产实践能力强,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能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教学和培训,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教学能手作为培训老师。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设与管理,建立一支由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各级农技推广骨干以及乡土专家等多层次各专业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老师,他们各有优势,通过发挥老师的作用来引导、启发学员,让他们更直观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完成后,按要求及时将培训信息录入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并按上级要求组织学员开展评价,平均参评学员达85%以上,评价满意度在4.5分以上。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一班一案”开班。培训班采取理论集中授课与田间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采取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等多种形式,课件做到有文字、有图片,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各班次成立了班委会,进行考勤登记。培训结束进行考试,成绩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同时每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云上智农开展教学评价,通过调查为做好下一期的培训奠定基础,逐步提高培训质量。
永安市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体要求,通过超前谋划、科学组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强化专业培训。近年来,永安市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示范带动农户、推进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2018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取得近几年最好成绩,达到55.04 亿元,同比增长4.9%,位列三明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7 元,同比增长9.1%,位列三明市第七。
永安农行已为新型职业农民开通免担保贷款业务,采取线上线下快速授信放款。截至2018 年底,已为新型职业农民办理快农贷1000 多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通过开展培训,采用讲授式、引导式、指导服务式等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培训形式,采取集中授课与进村入户、理论培训与田间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以生产高效、绿色安全农产品为目标,重点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推广了8 项主要技术,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使群众基本掌握了技术要领,进一步稳定了全市粮食生产,同时,蔬菜、水果产业得到稳步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至2018 年底全市有规模农业企业116 家,评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 家(其中:国家级1 家、省级13 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运作更加规范,共推荐12 个合作社(农场)参加各级评选(其中三明市示范社3 个、示范场2 个,省级示范场3 个、示范社3 个,申报国家级示范社1 个)。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新一代的生力军。以贡川镇龙大村蔬菜种植营销大户周诗山、西洋镇种果营销大户詹玉卿、小陶镇新寨村果蔬营销大户朱中良等为代表的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影响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服务作用。2017 年,永安市西洋镇詹玉卿、槐南镇罗生娣、大湖镇洪桂贤入选福建省百名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其中詹玉卿还获评“福建省第三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获奖励补助金10 万元,成为永安市新型职业农民杰出代表。
利用新型职业农民生产基地为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广大农户提供参观学习场所,为农户学习新技术提供借鉴。如永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冯洪龙申办的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复垦土地110 多亩种植优质稻再生稻,成为小陶镇水稻种植大户;该基地已建立成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基地,为稳定粮食生产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曹远镇新型职业农民张仕滨牵头组建永安市绿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人民币636 万元,发展社员110 人,建立蔬菜生产基地3700 亩,以“合作+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200 多农户种植蔬菜,户均增收1 万多元,对蔬菜基地的贫困户采取“产业扶贫、挂包帮扶”方式帮助10 户贫困户脱贫。
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较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多数学员对培训工作给予高度好评。云上智农评价系统显示,学员对培训满意度高达4.5 分以上。多数学员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得实惠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农业农村部门为主,建立政府、行业、产业、高校多方参与的培育体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立一支各类各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队伍,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各专业培训需要。
培训前开展摸底调查,根据农民需求制定合理培训计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当地产业特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和教材,培训形式由纯理论“课堂式培训”改为“理论课堂+现场辅导+参观学习”教学模式,提升培训效果。
目前国家制定的农业补贴政策多是普惠性的,没有专门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制定相应的激励性政策,如创业资助、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因些,建议建立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使有能力的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型职业农民这个身份所带来的便利和优惠。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开展,把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和助农增收的新政策、新法规及时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增收致富能力,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民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