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平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江心乡农业服务中心,安徽 马鞍山 243106)
水稻是全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田养殖领域有着广阔发展空间。龙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利用水稻农田闲置时养殖小龙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稻田运用率,也可以提高稻田种植与养殖经济效益。为更好的实现小龙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应针对其难点及改进措施展开分析与研究,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地养殖措施。
开挖环沟时,应确保环沟处在稻田田埂内侧,在约距离稻田田埂3 m 的位置。当稻田面积较大时,可以根据“田”字、“目”字等形状进行开挖工作,这时沟宽应达到4-6 m,沟深应达到1.0-1.2 m。
安装进排水系统时,应安装型号为60 目的筛绢漏斗网,同时应安装40 目的筛绢平板网,以此降低出现小龙虾苗丢失概率[1]。
水稻移植工作结束后,应在第25 天时进行烤田处理。这一过程中严格把控水位,将水位下降至露出田面即可。把控好时间,一旦小龙虾苗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向田内注水。在烤田处理结束后,应及时将水位恢复至原水位。
把控水位时,应充分参照水稻正常生长标准,同时也考虑小龙虾苗生长需求。在投放初期应确保田水在田面以上约15 cm左右位置;小龙虾苗达到成熟期时,应将水位控制在30-45 cm左右;在水稻抽穗后期时,就可以结合种植情况与养殖情况适当降低水位,以此实现养根保叶,为今后种植与养殖工作奠定基础。
在栽培后第7 天、15 天、20 天时,应针对水稻施以尿素,每亩约施10 kg 左右。在施肥过程中应严格规避使用氨肥,可以选择腐熟有机肥。在追肥过程中,应及时降低水位,确保小龙虾苗可以集中在环沟中。在追肥时可以选择每亩施以5 kg 尿素或15-20 kg 发酵有机肥。
在使用农药时,应尽可能选择高效、无残留、低毒性农药,禁止使用含磷、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对稻田喷洒农药时,应加深环沟田与稻田水位,以此来缓解农药对小龙虾的危害,待水位维持在这一高度约8 h 后,可以将水位恢复至正常位置。
当10 月初期进行水稻收割时,应在收割前一星期准备进行断水处理。在水稻收割工作结束后,需要将环沟内水位提高约40-50 cm 左右,并针对环沟适当施肥,以此来作为留茬返青主要基础。
投放小龙虾苗前15 天时,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 kg,或选用其他药物,以此来实现改善水质,从而促进小龙虾苗成长。
投放苗种时,应在水稻移植后25-30 天内开始投放抱卵小龙虾,约每亩投放8-12 kg,把虾苗雌雄比例控制为1:3。此外还可以选择体质健壮、规格差异不大、活跃的1.2-1.5 cm 小龙虾苗进行投放,每亩约投放18-23 kg。确保小龙虾苗在浓度为3%-5%食盐水中侵泡5 min,以此来提高小龙虾苗存活率。
稻田环沟中可以适当种植部分伊乐藻,并在苗种投放前2 天时,使用高能Vc 葡萄糖使龙小龙虾适应环境,以此来确保小龙虾苗成活率。种植面积应控制在总体种植面积约25%左右,通过伊乐藻为小龙虾苗提供栖息地,从而实现提高小龙虾苗成活率。
前期饲养阶段,应每日上午与下午各投喂一次;而在后期阶段中,应在傍晚投喂一次,每日投喂量约达到小龙虾体重量3%-5%左右。同时应科学搭配饲料,粗精适宜。一般可以将饲料分为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两种,其中动物性饲料约占总体饲料约40%左右,而植物性饲料则占总体饲料约60%。饲料应在投喂2-3 h 之内摄入结束。如果饲料投喂过多,应每隔15-20天在环沟内泼洒生石灰水,每亩生石灰水用量约为10 kg,确保稻田pH 值可以达到7.0-8.5。
微孔增氧时,需要在四周环沟内进行微孔增氧,早开晚关。在高温及养殖与种植中后期,应提高微孔增氧次数,以达到增产效果。在10 月下旬-11 月下旬之间,应充分掌控微孔增氧次数,从而促进小龙虾苗成长,最终提高小龙虾产量与产值[2]。
综上所述,为了可以更好实现提高小龙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质量与产量,要严格把控田间管理、苗种投放及移植苗等环节,同时应针对实际种植与养殖地区现状,制定出相应养殖措施,促进小龙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