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刘婷婷,张婷婷,叶路路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心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2018年9月由分管院长带队,联合护理部、值班护士长对夜查房质量进行摸底排查,发现问题:值班护士衣帽不齐,工作区域混乱;危重病人管理:管道护理不到位;床栏未拉起,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药品物品提前交接,冰箱内药物摆放杂乱;
发现问题后立即成立夜查房QC小组,选任组长后,每一位参与夜查房护士长均为小组成员,对夜查房现存问题进行现况调查,1、发现原查房内容:仅为病人在院基本信息;2、原查房制度、职责:不规范、不明确;3、原查房模式:出现“走过场”或“到岗不到位”、“离岗脱位”甚至“电话查房”现象[1]。
在明确现况后,采用鱼骨图作为分析工具,从人、机制、方法、环境、管理、反馈7个方面分析得出25个原因,通过头脑风暴,运用根因法分析,得出以下根本原因:护士长反馈不及时、业务能力不高,护士对夜查房抵触情绪;制度陈旧、可操作性差、夜查内容不明确和监管力度不够。
利用循证护理方法,检索知网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结合本院具体情况,针对以上根本原因,制订以下6项改进措施:1、修订夜查房制度;2、改革夜查房形式;3、规范查房内容;4、及时反馈加强管理;5、改变夜查房观念;6、提升护士长管理能力。
(1)修订夜查房制度:①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检查记录表,明确扣分项目,检查内容重点突出;②护理部每周汇总,在例会上反馈和通报。
(2)改革夜查房形式:要求严格按照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并打分。改变了以往碍于情面做“老好人”,不记录、不汇报的现象。检查完毕后,必须在病区值班室休息,突发事件保证10分钟内赶到,改变原来查完房就回家甚至电话查房的模式,使护理质量24小时处于管控之中。
(3)修订规范查房内容:将夜查房内容分为固定项目、重点护理质量项目及护士长发挥项目:其中,重点护理质量项目:是由护理部根据质控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每周重点提炼3~4个问题,内容涵盖危重、手术、新病人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核心制度知晓与执行,毒麻药品管理等项目,使检查有重点,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4)及时反馈加强管理:值班护士长对查房中存在问题由值班护士确认签名,同时责成值班护士向病区护士长汇报,查房者次日上午将问题报送护理部,护理部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在例会上对共性问题和隐患进行统一规范并持续追踪,对科室的亮点进行表扬及交流经验。闭环管理。
(5)改变夜查房观念:让大家知道查房的目的是了解夜班护士的工作困难和需要,帮助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协助解决困难,克服护士抵触心理。
(6)提升管理能力:本院因换届,护士长偏年轻化,管理经验相对不足,①护理部在例会上组织经验及知识交流;②参加院外学习后予以汇报分享;③将护士长分为新手期、成长期、成熟期,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传帮带,促进新手期护士长管理能力提升。
PDCA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检查阶段贯穿于执行阶段的始终。随时检查执行情况,以达到纠偏效果,夜查房在执行阶段通过检查也发现了新的问题。
在执行阶段运行一月后,护理部发现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向护士长反馈时,护士长并不知晓,同一问题在同一科室再次出现,经调查,发现值班护士在小夜班下班就回家休息,对存在问题只是口头汇报或电话汇报,甚至忘记汇报,导致闭环管理中断。所以应要求:每个护理单元建立夜查房问题登记本,由值班护士长记录,次日护士长上班后查看登记本,与夜班护士核实。问题经过整改后,闭环管理有效运行。
(1)夜查房改革3个月以来,值班护士长指导协助解决疑难问题60余次,协调护患关系10余次,发现并提交安全隐患20余条,总结科室亮点10余条,使整个医院晚夜班未发生重大护理差错和事故。
(2)现场检查:值班护士衣帽整洁,工作区域井然有序,危重病人管理到位,冰箱药品摆放整齐。
(3)查房不论是固定项目还是重点检查项目问题例数都呈直线下降,证明措施有效。
(4)革新夜查房模式对护士而言加强了工作责任心,培养了慎独精神。
(5)对护士长而言夜查房既是检查别人,又是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查房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6)革新后的夜查房模式,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把护理不良事件降到最低限度,对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3]。
当然,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也有需要检讨之处,目前夜查房问题并未纳入护理质控体系,只是作为护士长管理的参考,目的只为改进工作,保障夜间护理安全。接下来将以本次改进成果为基础,以此问题为契机,建立夜查房质量持续改进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