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指导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2020-12-14 10:05张建双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教育

王 禹,张建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生处,辽宁 阜新 123000)

生活指导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要“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1]。然而,当今国内有些高校对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通常采取的是“阵风性”的比赛、活动等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探究大学生生活指导的科学内涵,也没有形成大学生生活指导的长效性机制。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深化大学生生活指导相关问题的研究,探索其实践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生活指导的研究现状及内涵

(一)大学生生活指导的研究现状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国外高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的生活指导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组织、管理、服务和评价体系。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生活指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关的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上,关于大学生生活指导的研究还在基础阶段,相关研究比较缺乏,对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内涵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高厚礼对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必要性、原则和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大学生生活指导要“科学化”。闫玉、赫坚等人对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进行了研究。施周婷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内涵、特征及具体实践措施。肖惠杰、陈文远等人认为“学生公寓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生活指导与生活教育的主要平台”[2]。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当前在大学生生活指导研究上还有内涵研究不够深入、教育对象不够明确、内容途径不够完善等空白。另外,当前大学生生活指导的价值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层面进行的,缺乏高校层面、国家层面的相关研究。

(二)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内涵

要想准确把握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国家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 号令)规定:“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因此,大学生生活指导范畴应指学生的日常课余生活。

另一方面从“生活”一词词源来分析,在词典中“生活”有很多种意思,有生存、活命的意思,有为生存发展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意思;有指衣食住行各方面情况的意思。结合教育部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应该理解为衣食住行方面的具体事务。

因此,大学生生活指导应该是指对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衣食住行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开展的针对性的指导,直接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文明素养及生活质量,根本宗旨是加强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其具体内涵包括:

第一,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存在问题”的学生群体;

第二,大学生生活指导是整体性、系统化、常态化的工作,不是简单的“解决问题”的临时应急工作;

第三,“指导”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答疑解惑”,而是要通过多种有效载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第四,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内容是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而开展的正确人生观的指导、生活能力的教导及生活行为的引导,例如对学生休闲、娱乐、运动方式及学生消费习惯进行正向引导,对影音节目中蕴涵的正能量进行解析,创建维护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关系等。真正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二、大学生生活指导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思潮,它们通过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国际及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的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进入新时代后,大学生及其生活也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学生行为表现具有外显化和内隐化的特点。互联网让大学生挣脱了现实社会中身份、角色的束缚,使得他们“线上线下”的行为表现不尽相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显现的,是基本上符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的;而互联网中的言行是大学生行为内隐化的一面,由于其受到的制约相对较少,惩罚代价相对较低,学生的顾忌会减少,展现自身更多、更“放纵”的一面,它有时是暴躁的、卑鄙的,甚至是龌龊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智能手机行业蓬勃发展,大大降低了人们接入互联网的门槛,网络生活占据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人捧着一部手机,或是网络聊天、或是追剧、或是打游戏,舍友彼此之间很少说话,成为部分大学生宿舍生活的真实写照。频繁使用外卖软件订餐,也使部分大学生抛弃了原本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及其生活呈现的独特性,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是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更是大学生自己的梦想。梦想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追求与刻苦奋斗。追梦的过程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会遇到技术壁垒与困境,会遇到判断选择的迷茫与困惑,大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需要高校给予指导和帮助的,辅导员更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给予教育和指导,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理性解决。因此,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培育学生坚韧顽强、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会汇聚起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为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当前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没有人生目标追求,缺乏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持有消极的人生态度。他们精神世界空虚、生活状态颓废,贪图安逸享乐,不主动打扫寝室卫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娱乐节目中无法自拔。究其原因:

一是自身性格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自身人格发展不完善、家庭教育的缺失等;

二是社会环境中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传播,误导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蚀,动摇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

四是高校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方法不多、途径单一、载体落后,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存在吸引力不强、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大学生以这种人生态度及个人品质走向社会,是无法适应当今快节奏社会发展的。大学生生活指导是在适应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新特点、新趋势下产生的,它围绕学生成长、关照学生成才、服务学生生活,把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并把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和谐集体建设及劳动精神培育融入全过程,发挥文化引领学生精神追求,激励学生尚德求真,实现价值认同和情感陶冶的作用,让广大学生从中得到滋养,增强底气。大学生生活指导在载体上突破了传统教育活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促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大学生生活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使他们在活动中懂真理、明事理、受教育、长知识、提能力,这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4]“三全育人”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生活指导是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其与大学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具有隐性育人、无声树人的特点。

通过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分析和引导,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点燃学生为国奋斗的梦想;通过对学生生活行为的帮助引导,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激励学生向善好学;通过对学生人际交往的解析和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合理表达的技巧,认识到团结和谐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最终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是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具备的能力越全面、越充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也越大。因此,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生活指导在内涵、途径上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相契合的,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是适应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

大学生生活指导中精神价值引领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相契合。大学生生活指导旨在加强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而大学生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个人价值必须与国家、人民利益一致,个人价值观必须从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从中可以,二者在价值观引导上的目标一致性。

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常态化满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学生生活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指导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深度、广度随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程度而增加,因此,它能不断适应大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生活指导旨在使广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相统一,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需要与高校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建设等相契合。

(一)构建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工作机制

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的顶层设计及统筹规划,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形成以制度保障为基础,以严格执行为重点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机制。高校既要设计制定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工作方案,又要将工作落实、落细。

安全、整洁的生活环境是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基础。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住宿秩序管理和排查,严格执行学生校外住宿审批制度,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完善和加强学生夜不归寝零报告制度,以此来保障学生最基本的人身财产安全。高校要优化软环境建设,通过号召学生做好周末大扫除和义务劳动,加强宿舍卫生管理。高校要创新管理工作形式,创建安全文明宿舍,加强学生行为教育管理。

(二)构建协作化的安全育人机制

树立安全文化观念是大学生生活指导的重点。高校可以构建由学生处、保卫处、总务处、后勤集团、校医院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协同合作机制,通过设立安全知识宣传月,通过开展安全应急演练、防骗、防盗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学生识别危险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文化育人机制

加强精神价值引领是大学生生活指导的核心。高校要大力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内涵建设,积极开展主题厅廊文化建设,并利用多种方式不断优化学生宿舍的软环境,来实现优美环境育人的目标。高校要广泛开展例如“雅舍大赛”等需要寝室同学共同参与的住宿园区主题文化活动,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共同奋斗意识等,来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行。

(四)构建示范化的组织育人机制

创新学生组织形式是大学生生活指导的保障。高校可以设立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学生自律、自管组织,来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创新学生自律组织等在生活指导中的作用途径及方法,增强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深入开展“厉害了,我的寝室”等先进集体培育、评选、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优秀集体创建的热情,使学生在创建过程中提高与人和谐相处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构建精细化的服务机制

为学生提供各类服务是大学生生活指导的关键。高校要不断提高服务育人意识,提高服务育人精细化程度,高校可以实施学生处定点联系学院制度及辅导员、班导师定期深入学生宿舍走访、学工后勤联系会议等制度。通过学生座谈会、实地调研等途径,及时掌握学生诉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指导。

四、大学生生活指导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大学生生活指导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念渗透性

大学生生活指导是比较含蓄、隐蔽的思想教育形式,它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生活观念等通过具体的生活事务指导来潜移默化的完成,使学生在无意识间受到教育、触动和感动。生活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持续性地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地学懂真理、明辨事理、掌握情理。

(二)指导互动性

大学生生活指导是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多向的沟通交流,辅导员与学生都是教育指导的主体与客体,在指导方案的制定、指导计划的实施、指导成效的总结上,辅导员与学生都要全程参与,都要提出各自的合理化建议,形成互学、互助、互促的关系。

(三)技能实践性

大学生生活指导是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及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突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方法的传授和行为的督导,不断强化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与素质的发展。

(四)服务艺术性

大学生生活指导本质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然而目前实际却是管理代替了服务,辅导员只是要求学生不能做什么,而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这就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大学生生活指导要讲究服务的艺术性,这包括语言的艺术性,使学生容易接受,也包括行为的艺术性,使学生受到感动和鼓舞。

总之,大学生生活指导既是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的服务和管理,也是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化,它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对于促进大学生智育与德育、劳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大学生生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