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学俊,朱 勇,张 波,卢 胜
(重庆市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2460)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1]。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2]。为掌握重庆市荣昌区特定人群的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推进国家2030年消除丙肝危害行动,遏制丙肝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按照《重庆市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方案》荣昌区于2019年4~6月对不同人群进行丙肝认知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探索丙肝防控模式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城市居民:居住在城市,年龄15~60岁的常住人口;农村居民:居住在农村,年龄15~60岁的常住人口;注射吸毒人群(IDU):注射毒品的人群。
城市居民抽样调查样本量为100人,选择1个街道,在每个街道随机选择2个居委会,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逐门逐户进行入户调查,每户调查1人,每个居委会调查50人;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样本量为100人,选择一个乡镇分为两组,其中乡政府周围一组,离乡镇不同方向最近的居民村一组,各组随机选择一户居民开始依次调查,每户调查1人,每组各调查50人;注射吸毒人群调查样本量为80人,对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在治注射吸毒人员按入组的先后顺序进行连续抽样。
调查工具采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的《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遵循知情自愿、尊重和不评判的伦理学原则在现场对抽取调查对象,为避免一家成员共同回答问题在独立的空间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学特征。
通过8个知识题测量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知识知晓是指每位被调查者答对≥6题者为知晓,<5题者为不知晓,知识知晓率=答对≥6题被调查者数/被调查者总数×100%;单一防治知识知晓率=被调查者某条知识题答对题数/被调查者某条知识题应答题总数×100%。
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的督导工作,及时对调查问卷认真进行核查和数量统计,每完成一例个案调查,当场认真复核调查问卷,发现有漏项和错项及时予以纠正。
采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知晓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多因素采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本次共调查280人,问卷有效收回率为100%。调查对象中城市人口100人,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60岁,平均年龄44.5±11.2岁;男性48人(占48.0%),女性52人(占52.0%);文化程度主要以高中或中专及以上(55人,占55.0%)为主。农村人口100人,年龄最小的为17岁,最大的为59岁,平均年龄38.0±12.1岁;男性45人(占45.0%),女性55人(占55.0%);文化程度主要以高中或中专及以上(45人,占45.0%)居多,其次为小学及以下(29人,占29.0%)。注射吸毒人群80人,年龄最小的为29岁,最大的为60岁,平均年龄46.1±7.4岁;男性66人(占82.5%),女性14人(占17.5%);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35人,占43.8%)和小学及以下(30人,占37.5%)为主。
280名被调查对象答对≥6题者为69人,总体知晓率为24.6%,答对0道题者所占比例最多,占35.0%。其中城市人口答对≥6题者为12人,知晓率为12.0%,答对0道题者所占比例最多,占48.0%。农村人口答对≥6题者为20人,知晓率为20.0%,答对0道题者所占比例最多,占49.0%。IDU答对≥6题者为37人,知晓率为46.3%,注射吸毒人群答对6道题者所占比例最多,占23.8%,答对0道题或1道题者所占比例最少,仅占1.3%。
城市和农村居民较关注于
28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88人从未接触过丙型肝炎防治知识,占31.42%。其中城市人口37人从未接触过丙型肝炎防治知识,占37.0%;农村人口有49人从未接触过丙型肝炎防治知识,占49.0%;注射吸毒人群有2人从未接触过丙型肝炎防治知识,仅占2.5%。三类人群防治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均以医生、电视、网络、宣传资料为主。知晓丙型肝炎防治知识69例,知晓率为24.6%,其中城市人口12例,农村人口20例,注射吸毒人群37例,知晓率分别为12.0%、20.0%、46.3%。
在知晓“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慢性是否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b是否通过外表可以判断一个人感染了丙肝?、丙型肝炎是否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等途径传播(b与丙肝病人同桌吃饭是否会传染丙肝?、与丙型肝炎病人日常接触是否会被传染?(b共同剃须刀有可能感染丙肝吗?、丙型肝炎是否有可以预防的疫苗?、丙型肝炎起病隐匿,是否应该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和共用注射器是否会感染丙肝吗?、丙型肝炎是否可以治愈?、丙肝病人是否能和正常人一样结婚、就业、入学?和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降低感染丙肝的风险吗?、街头或小店里纹身、打耳洞等是否有可能传染丙型肝炎?”方面,城市居民分别46例、32例、12例、6例、47例、15例、36例、33例,知晓率分别为46.0%、32.0%、12.0%、6.0%、47.0%、15.0%、33.0%;农村居民分别28例、33例、27例、8例、45例、37例、44例、33例,知晓率分别为28.0%、33.0%、27.0%、8.0%、45.0%、37.0%、44.0%、33.0%;IDU分别44例、49例、56例、31例、69例、61例、42例、52例,知晓率分别为55.0%、61.3%、70.0%、38.8%、86.3%、76.3%、52.5%、65.0%。
在丙型肝炎防治知识获得192例,其中城市人口63例,农村人口51例,注射吸毒人群78例,在知识获得途径方面,电视131例,广播45例,网络122例,报刊42例,书籍50例,朋友51例,医生132例,宣传资料105例,分别占68.2%、23.4%、63.5%、21.9%、26.0%、26.6%、68.6%、55.2%。
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以调查对象丙肝防治知识是否知晓(1=是,0=否)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多因素结果显示,30~39岁组(OR=3.537,95% CI:1.377~9.084)比≤29岁组高,初中组(OR=3.494,95% CI:1.687~7.237)和高中或中专及以上组(OR=7.190,95% CI:3.165~16.334)比小学及以下组高,已婚组(OR=2.545,95% CI:1.139~5.685)和离异组(OR=5.909,95% CI:2.096~16.658)比未婚组高。
荣昌区地处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渝西地区,近年来的丙肝报告发病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3],预示丙肝防治工作十分紧迫。而丙肝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公众防病意识的薄弱是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怎样有效提高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对丙肝的认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第一步。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丙肝知识掌握程度和国内其他研究比较偏低[4],虽IDU这类特殊人群明显高于本地农村和城市居民,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较低[5-6]。由此可见,亟须加强对城市和农村大众人群的丙肝健康教育,同时进一步优化IDU特殊人群宣传教育措施[7]。荣昌区美沙酮门诊于2016年开诊以来,医务人员在结合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丙肝筛查及宣教工作,因此,IDU人群知晓率水平比公众高可能与近年来丙肝检测及宣教工作在美沙酮门诊得以实施密切相关[8]。单一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更关注于丙肝的早发现早治疗、患病后是否被歧视,IDU人群则更关注如何预防。提示,今后应针对不同人群的关注点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全面提高丙肝认知水平,努力减少丙肝认知上的偏差。三类人群防治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医生,其次为电视、网络、宣传资料,也进一步说明了医务人员在开展丙肝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也有文献表明我国基层医务人员对丙肝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并不太理想[9],因此,今后应加强医务人员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宣教工作中的传递作用。同时利用各类人群都比较欢迎的电视、网络信息渠道,结合健康科普类节目和通讯网络等现代媒体开展丙肝宣传。有调查显示各类人群都渴望通过宣传材料了解更多丙肝防治知识[10],因此,可针对各类人群知识的欠缺开发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如小折页、小画册、挂历、台历等图文结合,在社区、医院和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地、车站等场所张贴和发放。
从知晓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来看,年龄、文化、婚姻状况是影响丙肝相关知识知晓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与国内其他研究均一致,而已婚或离异的中年人群高于未婚的低龄人群,分析原因可能一是美沙酮治疗的阿片类成瘾患者大部分年龄集中在中年[11],二是重庆市丙型肝炎患者以3O岁~年龄成年人居多[3],同龄人群之间又是长期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直接接触病人可能关注于讨论患病原因和治疗问题,耳濡目染获得了丙肝防治知识。然而,近年来荣昌区对青年人群却从未针对性地采取丙肝健康教育措施,使青年人群成为防治知识宣教的盲点。因此,建议今后在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及开展丙肝防治健康促进工作时,应将低文化人群、青年人群列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可通过预防丙肝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等方式,以点带面地传播防治知识提高整体大众人群的知晓水平,从而有效地遏制丙肝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