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云,刘晓梅
(1.广西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广西 南宁 530219;2.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类疾病的临床病发率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增加。其中,抑郁症属于最为常见的类型,在各个年龄段均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为帮助抑郁症患者情绪状态得到有效改善,更需要合理选用药物[1]。目前,借助西酞普兰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本研究就针对该药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本研究所选入病例共计为88例,在本院2019年1月~12月所接诊患者中抽选,按照计算机随机取样的方式取组中44例,以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余下44例则以西酞普兰展开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在32~61岁间,均值为(46.02±1.38)。而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在31~62岁间,均值为(47.11±1.99)。对比以上数据,P>0.05。
对照组借助疏肝解郁胶囊进行治疗,首次服用时剂量控制为2粒,每日服用一次。结合患者病症严重程度可适当增加服用剂量,但不得超过4粒/天。观察组则借助西酞普兰进行治疗,首次服用剂量为5 mg,每日服用一次,若患者抑郁症状较为严重则可以适当增加剂量,但不得超过20 mg/d。两组患者持续用药4周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且在用药过程中不得同时选用其他抗抑郁类药物治疗。
研究中需借助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以CGI-SI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量表对整体治疗效果展开评估,同时统计两组在用药中的不良反应情况[2]。
本次研究中与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 19.0进行处理,借助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x2检测,对计量数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HAMD评分上,观察组为(8.22±1.98),而对照组则为(14.72±1.93),对比P=0.001,t=7.972。在CGI-SI评分上,观察组为(1.89±1.28),对照组则为(3.77±1.28)对比P=0.001,t=11.877。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在用药期间2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则有6例出现并发症,对比P=0.002,x2=7.972。
在临床常见精神类病症中,抑郁症属于最为常见类型,该症的临床表现较多,且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的影响较大,若治疗不及时将促使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精神类病症。对于该症的诱发机制临床尚未有统一定论,但从接诊情况可知,抑郁症的诱发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均存在有一定关联。
长期用药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控制为目前处理该症最为主要的方式,且在药物类型上,临床用于该部分患者的药物类型较多。西酞普兰已逐步成为临床治疗该症的首选药物。该药在本质上为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用于患者体内后可针对突出前膜上的对应受体进行阻滞,进而达到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改善的效果。该药具备有较高的药物活性,且作用效果较为持久,能在患者体内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该药在患者体内具备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保持药物活性成分,间接达到对药物摄入量进行控制的效果,对于保障用药的安全性等存在有较为重要的作用[3-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西酞普兰运用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观察可知,该药能够有效提升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在用药过程中存在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易促使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综合本次研究,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优先以西酞普兰展开治疗,促使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帮助其恢复,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