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间质性肺炎合并甲型流感及气胸病人的护理

2020-12-13 22:56:18李红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间质性气胸胸腔

李红艳,邱 菲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 武汉 43002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精神科,湖北 武汉 430022)

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是需机械通气的间质性肺病,以肺部肺部弥漫性浸润并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为特征,其病理特点是弥漫性肺泡损伤,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1]。我科于2018年1月12日收治一位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激素冲击过程中抵抗力下降感染甲流,后双侧出现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经抢救及护理后两肺相继复张,拔除胸腔置管,但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预后不佳,症状稍缓解后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本文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探讨间质性肺炎合并甲型流感及气胸病人的护理要点。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咳嗽伴活动后气促8月余”入院,患者7月前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肺间质性疾病,长期口服激素维持,既往有乙肝病史20余年,糖尿病史1年,纵隔气肿、双侧气胸史5月,经治疗后较前吸收。患者入院后给予激素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1月19日,患者咽痛伴发热,甲型流感核酸(+),加强抗感染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2月2日急查肺部CT示:右侧大量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2月10日床边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气较前稍减少,左侧胸腔积气可能性大,家属拒绝复查胸部影像学并要求拔出胸腔引流管。2月12日拔出胸腔引流管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意识丧失,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甲强龙静滴、洛贝林、尼可刹米静推,再次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意识恢复。2月21日复查甲型流感核酸(-),2月22日拔除胸腔引流管,患者症状好转,于3月2号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

急性间质性肺炎作为一种具有潜在逆转可能的急性肺损伤性疾病,具有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的特点,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因此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那么,对患者进行各项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以下几个方面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2.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2月12日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出现呼吸急促、意识丧失,得益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抢救及时。后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78%~95%之间,稍活动后即呼吸急促、喘气明显,血氧饱和度下降,另患者及家属拒绝使用心电监护,因此需要加强巡视。

2.1.2 症状的观察 观察患者的口唇、颜面、甲床颜色及末梢循环变化等[2],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关注患者有无喘息、胸闷、憋气等症状,遵医嘱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例如调高氧流量、使用化痰平喘药物。

2.1.3 体温的监测 观察患者体温Q4 h,发热时指导患者多饮水及物理降温,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退烧药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2.1.4 血糖的监测 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糖尿病史一年,入院后血糖控制不佳,饮食不规律,故需加强血糖的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给予长效、短效胰岛素治疗,及时调节胰岛素量。

2.1.5 出入量的观察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24小时出入量基本平衡,定期监测电解质,防止水钠潴留。

2.2 气道护理

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值调节氧流量,确保氧管通畅,及时更换湿化装置;保持呼吸道通畅,向患者讲解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指导患者按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床边备吸引器,必要时吸痰。

2.3 心理护理

由于间质性肺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用激素疗法和免疫制剂控制缓解症状,多数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压力[3],再加上患者感染甲型流感、出现气胸,稍活动即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日常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患者病情反复,日渐焦虑、恐惧,渐渐对治疗丧失信心。住院期间患者不配合治疗护理,拒绝使用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拒绝使用心电监护,拒绝配合呼吸功能锻炼,拒绝配合翻身等,更是加大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医护人员应尽早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倾听患者的主诉,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向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程及预后,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2]。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多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强而有力的社会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4 饮食护理

患者长期应用激素、血糖控制不佳,因此饮食指导至关重要。指导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多饮水,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造成用力排便加重呼吸困难。后期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喘息症状明显,进食时偶有呛咳,但患者拒绝留置胃管,指导患者进食时抬高床头,缓慢进食。

2.5 皮肤的护理

患者长期应用激素,轻微活动即感憋气,Norton评分9分,给予建立翻身卡,每2小时按时翻身,但是患者及家属拒绝翻身及拒绝护理人员查看其皮肤,虽多次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皮肤护理的重要性,但患者及家属未能引起重视,患者3月1日患者骶尾部发现一处Ⅱ期压疮。对于此类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早宣教,必要时提供压疮图片供患者及家属观看,提高其警惕性。

2.6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2.6.1 保持引流管通畅 每日交接班时重点检查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告知患者引流管脱出的应急处理[4]。

2.6.2 引流瓶的护理 每日更换胸瓶,隔日行伤口换药,伤口敷料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在更换胸瓶时,使用止血钳双向夹闭胸管,在更换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时记录。

2.6.3 妥善放置胸腔引流瓶 引流瓶应放在低于病人胸部且不易踢到的地方,防止瓶内的液体反流进入胸腔。需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旁,留出适宜的长度[5]。

2.6.4 拔管护理:待患者症状改善,观察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1~2天后,再夹管24 h,期间患者无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透视或X线胸片证实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5],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及出血等,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小 结

急性间质性肺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本例患者为急性间质性肺炎合并甲流及气胸,大剂量激素的应用,患者肺功能极差,反复发生气胸,肺部感染重,致使预后极差,随时有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等风险。患者病情危重且反复,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猜你喜欢
间质性气胸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认识间质性肺炎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哈尔滨医药(2015年4期)2015-12-01 03:57:56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乳腺癌肺转移胸腔积液的治疗(附36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