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丽
我爷爷和父亲都是在煤矿工作的,可能因为耳濡目染的关系,我长大之后,也来到牛儿庄矿工作。当时心里的想法是模糊的,但现在想来,信念却愈发清晰,也许投身煤矿就是我的归宿。
爷爷最初是在峰峰一家胶厂工作,后来煤矿招工,他便和同村的20多个人一起来到煤矿当工人,分别被分配到了黄沙矿、孙庄矿和牛儿庄矿。不过到最后只有三个人留了下来,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孙庄矿的采掘区一干就是一辈子。从父亲的口中,我只得知了爷爷参加工作的大概时间,但具体的工作环境却不得而知。峰峰矿务局始建于1950年,爷爷大约是1955年来到煤矿上班的。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我能想象出爷爷当时是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工作,机器设备落后,资金短缺,住宿条件也是相当差的,毛坯宿舍不说,躺的是草垫子,澡堂四面漏风,食堂是临时窝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这一代人为峰峰煤矿开疆拓土。爷爷虽然不是技术骨干,只是一个普通的一线工人,但也是付出了辛苦和汗水的,而且一干就是30多年,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代峰煤人。
1972年,煤矿招工人子弟,18岁的父亲来到了孙庄矿上班,和爷爷分到了一个单位。比起爷爷,父亲这个时候的生活待遇相对来说还算不错,虽说住宿条件还是很差,但每月除了几十元工资之外,还可以领到细粮饭票。上世纪80年代初,孙庄矿不断投入新设备,提升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矿工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父亲是初中毕业,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脑子又灵活,学习能力强,辗转了几个单位之后,于1989年调到了矿工资科,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20年。2007年,50多岁的父亲因为患高血压,用脑过度就会引起头痛,不得不放弃了工资科的工作,又到了保卫科。此后偶然的一次机会,父亲跟着一位在矿上画壁画的老师傅学习,每逢单位有需要的时候,他就站出来作画,直至2012年退休,才算是结束了自己的煤矿生活。如果说爷爷是勤劳务实的“实干家”,那父亲就是聪明多才的“煤二代”。他既传承了爷爷能吃苦、肯战斗的精神,又具备了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进步的创新能力。他和爷爷为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壮大,用不同的方式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2000年,我参加工作来到了牛儿庄矿,成了名副其实的“煤三代”。和父亲的经历有些类似,经历了两次调动之后,我到了矿工会干宣传。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个时候,煤矿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前的脏乱差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窗明几净的办公大楼,干净整洁的员工公寓,24小时服务的职工澡堂和食堂,就连井下工人也都穿着整齐的工作服。这一切的变化让我不得不感叹父辈们的辛苦付出,让我们这些后辈享了福。2008年,牛儿庄矿升级打造园林式美丽矿山,为此专门成立了环卫部,对厂区进行全面大改造,清理杂草,硬化地面,修建凉亭、鱼塘、假山,种植灌木、草坪,开辟了健身园、安全园、廉洁园等区域,根据各个区域购置了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使得厂区旧貌换新颜。工作和生活在牛儿庄矿的职工,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心灵上,都有了美的享受。在这里,我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稳定的收入,幸福的生活,都得益于企业的给予。
喜逢牛儿庄矿建企60周年,感恩企业的培养,于是执笔将这些经历铺展开来,绘制出一幅充满厚重感情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