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佩君,周筱红,顾 燕
(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1319)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由于其生活自理能力差而导致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较大[1]。我院对1例精神发育迟滞临床护理治疗过程进行总结,通过使用心理干预、共情干预的治疗措施,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改正,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降低了临床护理工作难度,现将精神发育迟滞1例临床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张靖初,性别:女性,年龄:73岁,因“先天精神发育不全及聋哑”于1975年12月02日入院。入院情况,患者于入院时,意识清晰,但是仪表欠整。个人卫生情况差,生活能力较差。问而不答,动作怪异,入院时检查其智能为不合格,经诊断患者为精神发育迟滞。目前精神诊断一家躯体的情况,患者精神症状无异常反复,住院时情绪较为稳定。对患者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尚可,接触被动合作。对答少语或不语,思维内容无法,动作刻板智能低下,且情绪反应幼稚,意志缺乏,无自制力。躯体方面患者于饮食方面存在挑食现象,喜好甜食,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查体:神帜清,精神尚可,心肺听诊为阴性,头面结痂大部分脱落。血压为114/68 mmHg,心率为75次/min;2019年08月04日,对患者进行检查:肝功能七项、肾功能三项: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17.8%,红细胞计数为2.85*10~12/L血红蛋白为93.0g/L,红细胞压积0.37%;空腹血糖:3.40 mmol/L目前患者无躯体方面不适,左侧的头部仍有少量结痂,干燥,由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血常规异常,因此给予其口服药物对症。日常生活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服药治疗欠配合,存在扔药行为,需要在监督下服药。疗效评估:未愈;量表及风险评估:IESS量表测定:严重程度:轻度,处理:给予拮抗剂治疗。住院患者评估:冲动行为风险:一般风险;出走风险评估:一般风险;自杀风险评估:低风险;健康风险评估:一般风险;
治疗计划:安全保护,防止噎食,防止跌倒。并给予氟哌啶醇片2 mgqdpo、阿普挫仑片0.4 mgqdpo、生血宁片0.5 gtqdpo、维生素C片0.2 gtqdpo、丹参片3#tiqdpo、麝香保心丸45 mgtiqdpo治疗。护理:对该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密切的观察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病情,严防患者出现噎食的症状,并采用心理干预和共情干预,拉近于患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安慰,稳定患者的情绪;睡眠护理:患者由于对环境不适应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不佳。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多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其处在一个安全且安静的环境中,除了午休时间,督促患者进行外出活动,减少卧床时间,让患者养成较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并给予患者入睡前镇静催眠药物,在睡前使用温水泡脚20 min,提高睡眠质量。生活护理:每日于规定的时间内督促、协助患者进行洗脸、洗脚以及更衣的生活习惯养成训练,并对该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头发和指甲进行修剪等,使其能保持身体的干净整洁;结合患者的情况,给患者制定相对应的行为训练。在经过有效的训练护理之后,患者已经能够独立有效的对个人卫生进行护理。
由于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智能较低,且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导致在治疗临床护理方面难度较大[2]。因此,有效的临床护理治疗措施具有必要性。对于患者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护理时应该具有责任心和爱心,能够及时的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并且,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生活中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其进行共情干预治疗,在患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的同时,让其感受到亲情,且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更容易展露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了解其需求。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一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治疗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四、护理体会:针对1例精神发育迟滞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通过使用心理干预、共情干预的治疗措施,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改正,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降低了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进行临床护理具有必要性,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