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误诊的老年性肺癌10例临床分析

2020-12-13 00:43:52禹海燕应站专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3期
关键词:胸部结核影像学

禹海燕,应站专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无锡 214000)

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加快,环境感染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老年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男性患者中,肺癌患病率位居首位[1],女性受二手烟、厨房油烟等影响因素危害,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2],典型的肺癌通过肿瘤指标及胸腹CT即可确诊,在临床会遇到一些老年患者往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不典型,通过常规的检查,很难明确诊断,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3],有些诊断为肺部感染的老年病人经抗感染(包括抗痨、抗真菌等)治疗后,病变吸收不明显,其中部分病例经随访、肺活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癌。因此对一些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定期随访并进行一些有创操作明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我科10例误诊的老年性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易误诊的老年性肺癌诊治教训,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并分析漏诊误诊的原因,如何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9.1岁。3例在外院抗感染治疗后仍咳嗽、咳较多泡沫痰,CT复查提示感染有进展;2例诊断性抗痨治疗,1例诊断性抗真菌治疗,CT复查病灶无吸收;1例多次发生气胸,第3次肺CT显示同侧有小片状阴影,抗炎后未吸收,半年后再发气胸,CT提示片状阴影有增大;3例肺部阴影持续存在,追踪随访2年-3年。

2 结果

10例病例中误诊为肺部感染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气胸1例,肺结核2例,肺部阴影3例。10例误诊患者中,5例肺穿刺或支气管镜检查活检证实为肺癌(其中4例为腺癌,1例为鳞癌)。2例外科手术证实为腺癌。3例动态观察血清CEA、肺部影像学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其中1例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且无法耐受有创检查,接受常规治疗无效情况下,诊断性靶向治疗,口服易瑞沙后疗效明显。

3 讨 论

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往往治疗时间长,影像学吸收缓慢。其中部分患者(尤其免疫力低下者)不吸收、甚至有进展趋势,存在恶变可能,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据统计,有基础肺疾病患者癌变可能性明显增大,陈旧性结核病灶与肺癌并存大发生率为10%-15%左右[4]。作者认为,对于老年患者肺部感染不吸收,不应简单认为是陈旧性慢性炎症或炎症进展,应密切随访。动态观察肺部影像学变化,除病灶本身大小变化外,纵膈、肺门淋巴结变化或出现新发病灶也十分重要。此外,相关肿瘤指标的动态观测也很有必要,一旦肿瘤指标(如CEA等)出现持续增高,往往是恶性病变的重要信号。

除动态观察影像学、肿瘤指标变化外,尽量行组织细胞学检查至关重要,病理学检查结果是确诊的金标准。而部分患者和家属由于年龄大,倾向于保守治疗,不愿接受有创检查,往往导致延误诊断[5].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甚至必要时手术干预应尽量进行,尤其是超声引导经纤支镜针吸活检(EBUS)和肺穿刺有时在组织细胞学检查方面很有用。但这些有创检查有一定假阴性率,有时需多次进行,甚至在特殊影像学引导下操作,如PETCT,利用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和葡萄糖摄取率旺盛原理[6],获取更有价值的组织,提高阳性率。临床上(包括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恶变的病例,在无法行有创病理学检查,且常规治疗措施无效的情况下,诊断性靶向药物治疗不失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无奈选择方案[7],前提是必须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8]:(1)肺部炎症性病变: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较多,吸烟等因素存在,肺部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支气管壁增厚,患者咳嗽、咳痰,胸部CT 可见扩张的支气管,有时扩张的支气管与支气管狭窄并存,结合病史特点及胸部CT帮助诊断。(2)支气管腔内膜结核:又称为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酷似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多样,缺乏特阴性,痰培养阳性率不高,内膜结核引起支气管管腔狭窄,胸部CT 上可见肺部存在结核病灶,可见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部位环形强化,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进行组织采样,并行活检检查,再结合痰培养及T-SPOT检查可明确诊断。(3)引起支气管腔和狭窄的病变:血凝块或者痰栓引起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患者可有咳嗽。咯血等病史,胸部CT增强管腔无强化,且管壁无僵硬与增厚。(4)其他肺部的良恶性肿瘤:错构瘤、乳头状瘤、类癌及转移瘤等,结合患者的病史,增强CT及胸部穿刺活检科明确诊断。(5)结核球 结核球常见于青年人,病变位于下叶背段及上叶尖后段,X线可见密度不均钙化点。患者常常合并有散发结核病灶。胸部CT可见类圆形肿块,周围光整无毛刺。(6)肺脓肿 肺脓肿多见于男性青壮年,疾病急,畏寒、发热,体温高,可大量脓臭痰,胸部X线可见薄壁空洞,内壁较光整,可见气液平面,胸膜可有炎性病变,痰涂片或者痰培养可培养出细菌。胸部CT可见肺组织局灶炎性、坏死,增强CT可见病灶均匀强化,密度较低。(7)纵隔淋巴瘤: 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淋巴瘤增加较快,患者可有发热和浅表淋巴结增大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肺门淋巴结影和双侧气管旁增大是其胸部X线的影像学特点,胸部淋巴瘤对放射治疗较敏感,经小剂量治疗剂量的放疗后可见肿块明显缩小[9]。

误漏诊原因分析: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般被合并症掩盖,患者本身的长期慢性咳嗽,一般被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本组发现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气胸患者,患者长期慢性咳嗽,接诊医生先入为主,没有进一步检查而导致漏诊,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提高警惕性,病情缓解不能作为最后的治疗终点。才能减少误漏诊。②肺癌和肺结核在临床表现及胸部CT检查均有相似之处,类圆形肿块,临床难以区分,本组2例误诊为肺结核,只有行结核指标检测,并予以抗痨治疗复查胸部CT进一步明确病灶性质;③支气管炎一般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接诊医生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缓解,未对患者进一步检查,最后误诊。本组有4例肺部感染患者可能是这种原因所致。另外本组还有4例肺部阴影,没有进一步行肺穿刺活检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减少误诊及漏诊,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做到:(1)熟悉支气管的解剖及CT结构,尤其是对段、亚段支气管的解剖应非常熟悉,对于发现支气管的早期病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2)对患者的胸部CT应仔细观察,请有经验的上级阅片医师一起读片,仔细观察并发现病灶;(3)不要放松对小病灶的进一步检查,熟悉肺癌的MSCT及病理学特征,必要时行肺穿刺活检;(4)对于有吸烟病史较长,长期慢性刺激性咳嗽伴咯血的患者做好定期随访,行肿瘤学指标及胸部CT检查,动态观察患者肺部病灶变化。(5)对于一些特别难以确诊的病例,必要时给予诊断性治疗,定期随访病灶变化情况。

总之,老年患者肺部阴影若不吸收,恶性病变应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肺穿刺等有创检查非常重要,动态观察影像学及血清肿瘤指标等变化也很有必要。在无法获取病理学结果,而临床上高度怀疑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与家属充分沟通取得同意后有时诊断性靶向治疗也可考虑应用。

猜你喜欢
胸部结核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一度浪漫的结核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人体胸部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