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鸿基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 南宁 530001)
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信息飞速增长,人们开始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的资源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不断的发展,结合自身现有资源,重点考虑用户需求,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具个性的信息资源服务。
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图书馆资源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也曾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建设要着重解决其自身数字信息的需求、使用、价值、类型等问题。显然,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资源建设,在特定环境中存储大量的图片、音频文字、视频等信息数据。同时,可以利用信息及互联网技术进行相应的学习、共享、查询等工作[1]。大数据背景下进行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有助于高校读者能够更加智能、便捷的使用图书馆资源,有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和快速的分析馆藏资源和读者行为逻辑。
高校图书馆是其办学的重要条件,是院校老师和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全面丰富的信息,具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同时依托于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能够快速进行信息传递和检索,给高校的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做到了现代化的教育、学习和交流,可以更好的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
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开始进行扩大招生,提高了办学能力,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能够对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率下滑等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并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信息资源,因为建立了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应用了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服务方法,建设图书馆资源时要求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都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进而保证资源建设的顺利实施[2]。可是如今管理人员素质和需要的服务有偏差,要求进行有效解决。
根据现代图书馆的需求,要有收藏条件,更需要进行阅读及活动的场所。如以功能为依据进行划分阅览室,并有进行培训、报告等场所。可是实际的图书馆基础设施和需求不符。
大数据环境很重视用户的参与性,大数据信息数据的来源、服务能力及资源、形式等都融合到了大数据及网络环境当中,同时,一切的大数据信息都来自大数据用户,进而大数据知识的服务起点及终点都是用户[3]。所以,读者是根据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建设图书馆的服务。
如今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能够进行各种数据源的连接定位,让各个大数据用户是信息资源的学习人员,同时也是接受者,并且是资源的贡献者与发布者。大量的数据中,各种零散分布、异构分成的数据资源能够进行融合和汇聚,组成核心知识信息库,利用相应索引方式,给相应用户提供资源的快速发现、简单实用、方便灵活的服务,做到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
大数据技术包括很多内容,有人工智能、云计算、分布处理、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挖掘、并行处理等各种技术,进而要求高校图书管理者要进行调整方式,变成服务型模式[4]。另外,图书馆需要对计算机及图书情报知识都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如今的大数据环境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图书馆更是缺乏这样的人才,学校及图书馆要对其进行重视。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要转变思想,实施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完善,对资源共享范围进行更好的扩展,增强资源共享程度和深度。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是其最大的特点对其进行重视,促进建设的更好实施,进而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建设效果和质量。
一般情况,图书馆资源包括以纸张作为载体的印刷类型的各种文献,比如纸质的期刊等;一些以感光材料作为载体的缩微类型文献,如光盘;一些以磁性材料作为载体的声像型文献,如唱片,磁带等;一些计算机越类型的文献,如电子图书、期刊等,一些应用联机方式给读者进行服务的网络类型的文献[5]。对这些资源,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比重,进而保证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有效实施,以促进高校办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因为数字信息的快速增长而出现了大数据概念。大数据背景下实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对高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可是如今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国内外都缺乏很好的实践经验。要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一定要加强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