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0-12-11 09:17谢娟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新时代

谢娟

关键词新时代 新建本科院校 师资队伍

一、引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向社会输送知识丰富、技术熟练、思想健康、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三尺讲台系国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二、现实审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建设的难点

(一)发展难

发展难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引进难。地方院校由于地处非区域中心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密度不高,经济水平有限,教育基础薄弱,交通不够便利,人、财、物难以聚集。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地缘因素、经济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的诸多影响,人才吸引力就显露出不足,发展速度受到制约;二是个人成长难。教师平常教学任务繁重,学校多数缺少平台、缺少机会、缺少空间,再加上家庭负担比较重,不愿再学习、再努力;三是团队建设难。教师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引领,多措并举。然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团队的引育能力有限,引进吸引力不够,培育先天条件不足。

(二)管理难

管理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科发展不平衡,某些新兴专业师资极度缺乏,且引进难度大;二是校内人员收入两极分化,教师稳定性低;三是由于经费有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负债,且基建工作和人才引进压力大,既要保运转,还要谋发展,如何统筹发展,是管理的难点。

(三)动力难

内生动力不足。大学教师发展的内部动力,来自自我价值的追求。然而,部分教师功利心强,敬业精神不够,仅仅将教师工作当作一种稳定的早涝保收的谋生之道,而不是把其当成终生奋斗的事业.外源性动力缺乏。流于形式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的分配激励机制,学术平台、发展平台匮乏,干事创业的氛围欠缺,都是导致外源性动力不足的原因。

三、应然之策: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建设的路径

(一)宏观层面,学校要转变观念,挥好师资队伍建设的“指挥棒”

新的社会背景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更新观念是先导”,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牢固树立“四个观念”。

1.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教师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人翁,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教师,教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学院不断努力的目标,教师对学院发展的建议意见是学院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学院事业发展的检验标尺。

2.树立全局的观念。学院应树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盘棋”的全局观念。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盛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总体布局时,需注重考虑各学科专业之间的平衡,结合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的要求,克服师资队伍中的“短板”,突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克服短板投入,落实各学科专业共进式发展,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3.树立发展的观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今大学的发展不再是大规模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大规模的扩招,而应走向内涵式发展。“内涵发展是指追求质量、规模、数量、效益的统一。”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根庭有过精彩的论述:“大学要提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这就是不仅赋予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人格。”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提到:“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不应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培养的也不应是纯技术的工人,培养的人才,应该需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他们不仅需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与道德。

4.树立开放的观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培养主要是以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的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效益不理想,教师队伍的水平提升缓慢。学院应树立开放性的观念,国际化的视野,有计划、分层次的送培教师到国内外开展进修学习,让教师及时获得学科前沿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中观层面,管理部门要充分谋划,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操盘手”

学校的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等相关管理部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执行人。在立足学院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的前提下,需健全“四个机制”。

1.健全教师引进机制。一是拓宽引进渠道。引进范围不仅限于国内高校,还可拓宽到国外知名高校、企业等;二是丰富教师聘用形式。全职、兼职、客座教授、项目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聘用形式相结合;三是设立招聘“绿色通道”。在教师引进工作中,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特殊人才设立“绿色通道”。

2.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学校可构建教师分层培养机制。一是以人才工程为杠杆,通过重点支持的方式,带动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建立传帮带联系,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作用;三是加强课程研修,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争取每年选派50名以上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课程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及管理方法,回校后带动相應课程的教学改革;四是加强团队的培育。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抱团”发展。通过创设软硬件条件,鼓励教师结成基于专业学科和学术团队的“有机团体”,经过共同研习,激发群体智慧,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

3.健全教师服务机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诸如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健全教师服务机制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给予人才充分的尊重。不仅要关心教师的物质利益,更要把他们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充分信任和尊重教师,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切实地体会到学校主人翁的地位;二是完善教师服务机构设置。进一步健全教师发展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的人员机构设置;三是转变管理理念。出台相关制度来实现从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实现由单纯的管理控制向教育资源开发、保障和服务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使管理变得有“温度”,从而让教师对学校事业发展有“热度”。

4.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师德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要提高站位、正视问题,科学规划、主动作为,对症施治、靶向治疗,全力抓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一是加强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贯穿到职前、准入、职后全过程,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师德考核。将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三是师德监督。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隋快速反应制度,对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三)微观层面,教师个体要积极主动,充当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力军”

1.多思考、多行动,时常怀抱“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积极态度。叶澜教授曾提出,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育己”。教师只有多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找回主动发展的意识,才能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而找到“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

2.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同伴互助,激发群智能,“抱团”发展。托马斯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教师通过积极寻求具有共同发展愿景和亲密合作关系的同伴,结成基于专业学科和学术团队的“有机团体”,通过共同研习,激发群体智慧,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3.以“做好人”为本,以“做人师”为荣,锤炼自己的师德品行。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需做到“三心二意”,即:传道需“良心”,授业需“用心”,解惑需“耐心”;教学与研究要有“新意”,与学生交流要有“诚意”。我们要不断锤炼自己的品性,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行“不言之教”。

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學校谋划科学、管理部门执行得力、教师个人主动发展,上下协同一致,步调相同,才能下好师资队伍建设这盘“棋”。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新时代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