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道路路面雨水利用分析

2020-12-11 09:08曹春亮
居业 2020年10期

曹春亮

摘 要:城市建设中,对市政道路路面雨水进行疏导和利用,对城市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传统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多是将雨水疏导出去,雨水利用率低。本文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现代海绵城市建设下市政道路路面雨水的利用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路面雨水;雨水利用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10-0080-02

近些年随着气候变化,城市环境承载力降低,很多城市路面“逢雨必涝”,对城市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形下,国家对城市路面雨水回收利用高度重視,积极开发了多种雨水利用技术。

1 城市市政道路路面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道路每年建设历程不断加长,传统市政道路路面透水性低,市政道路越长,路面不透水面积越大,一旦降雨路面“逢雨必涝”,城市道路路面径流量增加,会导致大面积交通堵塞[1]。而如果能对路面雨水合理利用,通过市政给排水系统让路面雨水流入到污水排放系统中,并进行分流处理,能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满足城市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

2 城市市政道路路面雨水利用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海绵城市建设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建设方针,力求在建设中将雨水通过渗漏方式流入到市内各蓄水池中,在蓄水池中对雨水进行相关净化处理,处理后投入使用,从而让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目的[2]。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市政道路路面雨水的利用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2.1 雨水的滞蓄技术

雨水的滞蓄技术是通过人工方式创造利于土壤渗透及路面雨水收集的条件,利用道路、绿地下垫面等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主要如下。(1)下沉式绿地技术。此技术在海绵城市路面集水工程中多有应用,多结合地势低洼处实施,实施中确保地势顺应性,施工中为节省工作量,技术位置高程多比路面低20m左右,且实施中坡度设置不能过大,应在雨水口位置铺设尘沙或鹅卵石,以让雨水能被它们分散式蓄滞,实施中绿地周围应预留出溢流口,雨水如超出标准可自溢流口排放。此技术能避免城市路面出现短时积水情况,最大程度缓解了市政管网排水压力,并能够对雨水进行适当净化。(2)雨水桶(罐)技术。此技术经济灵活,装置简单,多布置于建筑旁边,雨水天气时能对雨水进行直接存储,避免过多雨水流向路面。如雨水污染程度较小可直接用于绿地景观等灌溉,而如雨水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话,收集的雨水需集中净化处理后用于洗车或冲厕之用。(3)蓄水池技术。此技术多用于对路面径流雨水进行收集,道路施工中可将排水管道同地下空间进行结合,建成地下蓄水设施。蓄水池技术不但能对路面积水有效吸收,同时还最大限度实现了节省空间这一目的。

2.2 雨水的传输技术

雨水传输技术为现代化海绵城市路面雨水收集处理的一个中间环节,多通过人工及生态措施将路面雨水径流输送,并在输送中实现对雨水的渗透及净化。具体如下。(1)植被浅沟(植草沟)技术。同道路附属绿地结合线状设置植被浅沟,在植被铺装或渗透性铺装支持下让雨水实现径流输送,以削减雨水径流流量及径流峰值,并让雨水在传输中进行收集及净化。在城市发生较强降雨时此技术能让雨水传输更好发挥,将超出标准雨水传输至城市排水系统。在设置中植草沟边坡的坡度应<30%,纵坡坡度<4%,并进行消能坎、鹅卵石等设置,以让雨水在植草沟入口能实现对固体杂物的净化处理[3]。(2)旱溪技术。旱溪技术多同城市景观生态结合设置,是在自然溪流形态下利用植被、鹅卵石等雨水景观进行的线性布置。具体实施中多在底部铺设较大石块,石块上铺鹅卵石,以减缓雨水的冲刷。旱溪上游入口及拐弯处需将溪床宽度适当增大,并布置砂石石块,以减缓雨水径流的流速,避免过量雨水对溪床冲刷。此技术在降雨较多季节能充分发挥雨水蓄积作用,而在降雨较少季节还能当作是一项造景景观,共行人观赏,让雨水的生态调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2.3 雨水的贮存技术

雨水的贮存技术又被称之为生物的滞留技术,是在降雨时对雨水进行截留及储存,且雨水贮存技术多自带截污净化功能,降雨时雨水会通过传输设备汇集到贮水设备中,在贮水设备中进行调蓄净化处理。应用较广的技术如下。(1)生物滞留区技术。此技术又分滞留带、滞留池、小型生态树池这三种,具备渗水功能,技术实施对区域土壤特性结构要求高,实施时需结合市政道路的附属绿化设施进行布局规划,大型区域适合进行滞留带、滞留池布置,而小型区域则适合进行生态树池布置,这样布置不但能满足绿化要求,且还不会对人们通行产生不利影响。(2)雨水花园技术。此技术在现代化海绵城市路面集水中应用较多。雨水花园多在地势低洼处实施,汇集在道路周边,为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利用植被、微生物等来吸附净化雨水。雨水花园技术多通过小型花园对路面雨水径流进行收集,花园中多会种植些具备较强吸附功能的植物,通过这些植物对雨水进行初期处理,并对雨水进行滞蓄,以满足雨洪的生态化处理。为避免雨水花园建设对建筑地基造成破坏,雨水花园间的距离应>3m,这样才会既能吸收雨水,又不破坏建筑地基。

2.4 雨水的利用技术

雨水经过蓄渗、净化处理后还会被进一步的回收利用,此时便需要雨水利用技术帮忙了。我国水资源短缺,很多地区都需对雨水资源化利用功能进行强化。比如说可将路面的雨水收集净化之后将其作洗车用,将其用于环保环卫等;在比如说可借助雨水罐技术,借助雨落管等对雨水进行收集,收集后简单净化处理,处理后对周边绿地进行浇灌。雨水利用技术在雨水资源化利用实施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雨水资源化利用最终环节的一项技术。

3 结 语

城市市政工程中传统的排水系统多通过硬排水方式处理雨水,而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建设路面雨水处理多通过软排水方式处理。通过多种雨水利用技术完成雨水的集水、输水、贮水、取水利用,使传统雨水排水系统得到良好优化及增强。

参考文献:

[1]韩春妮,王博,仝玉琴.海绵城市路面集雨技术分析[J].粘接,2019,(09):41-46.

[2]贺喜.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10):1-3.

[3]张莹.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工程中的应用——以宁波市姚江新区邵度路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18,(14):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