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0-12-11 20:26:39徐剑桥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构方案

徐剑桥

(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0001)

0 引言

环境监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保证不同项目在实施之后,环境性能能够维持在原来的状态,然后发现项目在实施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较强的环保措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完善,进而使环境污染程度得到较好控制,防止环境质量降低现象出现,推动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1]。

1 环评当中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的重要意义

环评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属于环评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就环评工作流程来讲,首先,当地监测部门需对环境开展初步监测工作,在监测合格之后,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制定对应的监测方案,项目实施三个月之后,再对监测进行验收,然后在监测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再对其回顾检查,回顾检查具有定期性特点。从环评工作的内容来讲,环评工作在开展时,各个时期都和环境监测数据之间联系紧密。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获得精确数据基础上才能开展环评工作[2]。其次,环境监测可以利用数据追踪的方式,发现区域当中的污染源头,以及污染的主要特点。同时能将数据作为依据,对污染发展趋势进行推测,进而使环评在实施时获得数据方面的支持。最后,对监测方案进行回顾验收,查看监测方案是否合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对地方相关单位环保工作的检查。

2 环境监测中需秉承的主要原则

2.1 经济原则与实用原则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针对技术路线设计,技术装备配置,需对其费用效益进行详细分析,一方面需将实际需求作为依据,另一方面需尽量使费用得到节约。

2.2 全面规划原则与合理布局原则

一般情况下,环境问题在出现时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需注重监测方案的制定,并且保证监测方案在规划时的全面性,确保监测方案在布局时的合理性[3]。如果情况不同,监测技术路线也需有所不同,这样才能使监测在实施时体现出针对性。

2.3 优先污染物原则与优先监测原则

优先污染物主要是指针对毒性比较大污染物,危害比较严重的污染物,以及典型性特点明显的污染物,对于这些物质,需优先进行监测。

3 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监测监管力度欠缺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工作多数是在野外进行,需针对规划中但是没有开始正式开展的项目拟建地实施采样监测。在此情况下,往往工作内容繁琐,工作环境复杂,并且劳动强度比较大[4]。因此为了使采样更加便利,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存在私自将采样时间、采样位置改动的问题。如部分项目需间隔七天采样一次,但是为了将任务早日完成,会擅自将采样时间改为间隔三天一次,甚至根本不会去拟建现场,而是根据原有模板对环境监测报告自行编制。在此情况下,会对环境监测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没有针对采样进行监测监管,同时缺少质量控制考核,最终使环境监测之后获得的数据质量并不高。环评单位在工作中需根据监测数据对项目建设之后可能产生环境变化进行预测,但是在监测数据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监测和预测之间将难以有效关联在一起,即监测数据中的背景值和环境报告当中的环境预测之间并无联系、除此之外,在项目评审会当中,环评专业没有针对环境监测数据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质疑,也没有对监测数据来源进行审查。

3.2 监测方案不够科学

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部门需针对环境监测问题制定对应方案,保证方案中对监测时间、监测位置、监测次数等多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但是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问题,工作人员在制定方案时,没有和当地实际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5]。同时在监测环境时,没有严格根据具体规定进行,进而使最终获得的监测结果和实际情况之间有一定差距,环境监测结果的最终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存在为了节约成本,将不起眼但是比较重要步骤省略掉的问题,工作时敷衍了事,进而造成环境监测方案在实施时科学性比较欠缺。因此在制定监测方案时,为了使其科学性得到充分保证,需针对质监体系开展对应指标划分,保证体系在实施时的清晰性、明确性,并且发展性可能比较高。

3.3 设施条件相对落后

环境问题越发严重背景下,环境管理部门对比较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能够将这一思想充分落实到了实处。全国在多个区域中设置了环境检测机构,而实际上环境监测机构当中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问题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环境检测工作在实施时受到了较大影响与制约[6]。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环境监测项目需要经费的支持力度不高,监测机构当中的监测设备在数量上比较少,并且设备比较陈旧。因此在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结果缺乏完善性和技术指标相对不足的问题,这使监测机构职能的发挥受到了制约。就当前发展现状来讲,监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监测机构中的监测费用短缺问题比较明显。监测机构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对硬件设施进行改善。

3.4 监测机构的能力认定和资质认定工作没有落实

环境监测机构在保证其依法成立成立基础上,才能使自身有效性得到充分保证,同时需获得省级以上环境监督部门给予的资质认定,在承接监测工作时,范围仅咸鱼认定范围之后的业务。但是当前很多区域的环境监测机构在发展中对于监测是否在业务范围的问题并不重视。也没有对机构中需具备的专业人员问题和监测仪器问题进行考量。只要有单位为委托,就会将监测业务承接下来。在环评单位没有对监测机构能力和资质进行认定的情况下,监测结果整体准确性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4 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4.1 强化监测监管力度

为了使环境监测整体效果得到保证,环保部门应强化对监测工作的监管力度,做好所属区域的区域内部环境监测监测机构的管理与监管。尤其要重视对环境监管机构在承接业务时的监管。在正式进行环境监测之前,监测机构需将环境监测时的重要内容以及具体时间上报。在此基础上环评管理部门会将监测结果和监测计划具体要求结合在一起,将工作内容委托于监测科,然后对质量控制实际情况进行考核[7]。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使用GDP,避免在环境监测中能够出现违规操作问题,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在实施时的规范性,进而使监测得出的数据有效性、准确性更明显。

4.2 制定合理监测方案

环评部门负责进行监测方案的制定,在正式制定监测方案之前,环保单位中的相关工作人员需到实地进行勘察,对项目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将评价等级作为依据,设置明确监测范围,同时在此过程中,需将项目特点以及项目分析结果作为依据,然后确定项目当中的污染因素。进而综合性考虑污染因素,制定有效监测方案。在方案制定之后,可以将方案交到监测部门受手中,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优化[8]。除此之外,需对项目在实施时的成本进行严格把控,使相关部门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在开展时得到财力方面的保证。同时需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金在使用时被充分运用在了环境保护当中。

4.3 加强对监测机构的整体重视程度

我国当前很多监测机构在设施条件上都比较落后,这现象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管理单位不够重视环境监管工作,以致于监测机构在发展中难以获得资金方面的保证,各项基础设施难以进行及时更新。在此情况下,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的重视程度十分必要。具体实施时,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首先,国家需加大扶持,针对资金不足问题给予足够的设备采购经费。其次将咨询机构获得的额外经费具体经济来源进行等份划分,然后将资金按照一定比例下放到监测机构当中,使监测机构获得充足资金支持。最后,对监测机构实施定期审查,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水平考核评估,进而使监测工作在开展时,人才、技术都能满足实际需求。

4.4 做好能力审查与资质认定工作

环评单位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先对监测机构进行能力审查与资质认定,保证监测单位具备项目监测资质,这样才能使监测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同时环评部门需对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审核,进而使监测机构在资质上和项目建设实际需求相符。

5 结语

总之,环境监测属于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关键内容,环境监测结果能够将项目环保效果直接反映出来。但是就我国当前环评工作当中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来讲,仍存在较多问题,为了使环境监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需相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这样才能使环境监测充分落实在实处,推动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机构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0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陕西画报(2018年6期)2018-02-25 01:37:20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