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报告编制过程中问题与解决方法

2020-12-11 20:26崔淑娴徐静静施莉莉蒋卡瑞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浓度

崔淑娴 徐静静 施莉莉 蒋卡瑞

(浙江省乐清市环境监测站 325000)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到“五位一体”国家战略布局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被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哨兵”和“耳目”,监测数据是评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环境治理效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而环境监测报告作为环境监测数据的载体,是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技能水平的综合体现。可见,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编制的质量能为后续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进而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1 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不够规范

监测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监测报告内容信息不完整、不充分;检测方法及结论表述不够清晰、准确、客观;格式不统一;文字冗长等问题,其中,不充分是硬伤,事后很难补救。如:制革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由染料和鞣剂造成的色度,制革废水样品在委托监测时,若样品性状仅含糊得填写了黄色,而对水样是否混浊、水样封存情况等信息都没有记录,这个不充分的信息体现在监测报告里,导致编制和校核人员未及时发现监测数据的异常,不能有效地从监测报告中了解监测信息,影响了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特别在涉及环境执法的案件中,水样封存是否完整是保证水样运输和交接途中是否有人为干扰因素的证明,更是不可或缺。

1.2 监测数据逻辑关系存在矛盾

环境监测中有逻辑关系矛盾的数据常表现为:

(1)数据不合理,数据出现不符合日常监测逻辑的情况。监测数据呈现出污染物集水池浓度和排放浓度倒置的情况,例如当处理工艺工程没有带入污染物,处理后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反而比处理前有所上升,就要从采样、分析等环节查找原因[1];再比如:实验室分析同一水样时出现了化学需氧量浓度大于高锰酸盐指数或生化需氧量的浓度,制革废水中总铬浓度大于六价铬浓度、氨氮浓度大于总氮的浓度,环境噪声监测出的数据L10小于L50、L90、Leq等等,如果出现这些现象,说明数据分析中出现了错误。这时候掌握好数据与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使数据审核达到非常好的效果[2]。

(2)对比历史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比如:同一噪声监测点位,在周边环境变化不大以及声源稳定的情况下,出现和往年差异很大的数据,这些异常数据无法真实得反馈环境的污染程度,容易误导环境管理部门的治理决策。

保障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是环境监测机构工作的重点。一般情况下,环境监测报告涉及的地表水、海水、废水、废气、噪声,土壤等,这些体系中的数据都有其相关性,而相关性差的数据往往和平常监测工作中获得的大部分数值不相符或逻辑上不相关。另外采样操作不规范致使采样过程出现偏差,样品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样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人员操作失误、分析试剂过期、样品分析误差等原因,导致监测中出现异常数据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1.3 评价标准选用不适当

环境评价标准是判断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超标与否的依据,然而编制监测报告中常常出现环境评价标准使用不当的情况。如:评价标准级别选用错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将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限值分为了一、二、三级,并对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其中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某企业监测结果表明其排放口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23mg/L,若该企业污水已纳入城镇排水系统应执行三级标准,但是监测报告仍按照一级标准中的限值来参考,那么此次监测结果就会误判为超标;有行业标准的却没有优先执行或仍执行旧标准,某制革企业废水应执行皮革行业《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6-2013)中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却参照执行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浓度限值,这样不利于皮革行业的污染控制管理。因此不同范围内的污水排放限值均有所不同。如果报告编制中对标准的选用没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或者选用标准不当,评价就可能采用错误的排放限值,给后续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是难以弥补的错误。

2 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编制质量的建议

2.1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编制

环境监测报告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思想重视。重视监测报告的编制以及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遵守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社会性原则等五个原则。

2)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国家新出台的评价标准和管理规范,确保及时掌握最新标准信息;比较新旧标准的差异,对标准和规范内的监测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结合环境管理特点,及时进行监测工作的调整,尽量避免因对新评价标准和环境管理规范的不熟悉不理解而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3)熟悉业务。报告编制、校核人员、报告签发人员要清楚本监测站的监测能力,熟悉本站认证的监测分析方法和现行有效的环境标准。确保信息及检验方法等符合要求,格式满足适用、合理的原则。出具的监测报告严谨、准确可靠。同时要保障报告的时效性,及时提供科学依据,报告结论的表达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提高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的服务水平。

4)强化应用。通过加强专项业务培训,让环境监测报告编制、复审核人员的业务能力做到与时俱进,熟练掌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能应用自如。比如:清楚监测报告里要包含的基本信息、现场监测信息及数据、结果评判等;当出现报告编号前后不一致,页码和总页数不正确,数据与原始记录不一致时,报告编制、复审核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更正。

2.2 提高监测报告中数据逻辑关系审核能力

1)通过逻辑关系比较和原始记录来检查。对监测数据进行监测项目间的关联性比较,检查数值有无矛盾之处,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客观比对、实验证实,来找出异常数据及其产生原因;检查报告原始记录,查看采样、运输、保存等监测环节的情况,排除可能性或进行判别。

2)加强对报告审核人员的在岗培训。提升和强化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定期整理学习、培训内容,形成经典的实验案例进行分享。

3)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指对环境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分析测试过程中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和报告的出具正确与否的核查,使监测数据获取有效监控[3]。监测部门能够对每个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朔源,若出现了异常,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数据审核方式有许多:审核监测项目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比如同一监测项目,废水和地表水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的时候,审核发现使用了错误的分析方法时,应及时纠正;根据过往监测数据及污染物分布规律来审核,例如排污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时,监测项目浓度出现了较大波动的现象;审核采样中的原始记录,根据采样单里样品的性状、现场温度、溶解氧等信息初步判断样品的大概范围,若有较大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审核监测项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如果监测数据不符合逻辑关系,在审核时就应关注并找出原因。

2.3 加强监测报告集体审议工作

建立复杂监测报告讨论制度,当存在监测结果有问题,原始信息不充分,采用评价标准难确定时,应组织单位领导、相关专家、校核、审核、授权签字人员进行报告审核小组讨论会,经集体审议会后出具监测报告。

2.4 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加强建设环境监测人才队伍是关键。只有监测队伍专业能力提高了,才能在采样、运输、保持、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避免失误,才能从根上保证监测报告的准确性。

提高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有以下建议:

1)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按照国家监测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定期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如:岗位技能训练,邀请专家讲座,继续教育学习,实地观摩等。开展业务技能竞赛,如:技术大比武。鼓励监测技术人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不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革新环保理念,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最新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提升技术人员核心竞争能力。

2)加大能力建设。资金投入,增加仪器装备。引进新方法、新设备,通过比较不同仪器或方法间的监测结果,解决实验分析中的疑难问题,拓宽监测工作思路。

3)完善业务工作流程、工作制度。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借助监测工作领域齐全和学科交叉的优势,优化融合各类业务,不断提升环境信息产品质量。

4)搭建建设新型的技术交流平台,通过共享知识资源的平台,促进环境监测机构特别是各级监测站间的沟通交流,互帮互助。

5)要加大高素质人才的招聘引进力度,吸纳高层次人才,招聘有责任心、有担当、热爱学习、善于协作的技术人员,同时营造重视环境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氛围。

2.4 依托科技发挥环境监测大数据价值

物联网大数据时代,依托科学技术能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提供重要保障。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能促进环境管理精准化,为生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以及环境的应急提出预警,提高环保部门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评价能力。大数据技术与环境监测相结合,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大数据能够找到用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极大提升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为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如通过大数据发现环境监测报告里有价值的数据,并向人们展示直观的环境风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监测报告内容、形式也将不断丰富。如:监测报告向系统自动生成发展,或结合手工报告编制,提供综合分析报告;监测报告可根据具体需求,生成图文并茂的报告。或结合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环保措施。

构建和完善大数据技术应用体系,借助大数据技术管理,提升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优化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组建大数据技术应用培训团队,加强大数据管理,完善信息基础建设,科学培养人才,合理制定方案,精准实施。增强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能力。

3 结语

环境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成果,是被用于诉讼和行政执法中的重要凭证,因此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编制质量,保证监测报告内容的公正性、权威性、可靠性非常必要,通过发现问题,完善改正措施,相信监测报告能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报告的技术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浓度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表示混合物组成的量的标准名称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浅谈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的优势
环保验收监测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探讨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