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润
(重庆丰盛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401356)
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各类废物的产生量、生活垃圾数量呈现指数增长。这些废物主要有工业固废、城乡生活垃圾,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因垃圾管理设施不完善,无害化处理不到位,对人居环境、土壤、水体、大气都带来污染,影响人的健康。“无废城市”概念的提出,并非完全没有废物,而是对废物进行了科学、有序的无害化处理,最大化降低废物对社会、居民和城乡环境的不利危害。打造“无废城市”,其目标在于推进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其任务在于实现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性管理。从“无废城市”内涵来看,需要兼顾以下几个领域,如矿业、制造业、农林业、生活与建筑业垃圾,危险废物等。做好五个环节的整治,包括废物的生产、收集、转移、利用、处置。崇尚俭约,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将之作为基本国策,并着力围绕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城乡生活垃圾的科学分类与处置上,依托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保障。
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由于人口多,工业、产业分散度高,城乡各类废物生产量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固废排放100 亿吨;历史堆存超700 亿吨。2017 年,全国大、中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超20194.4 万吨,处置量20084.3 万吨,处置率达到99%。由于废物类型多样,产量高,对废物的回收、分类与资源化管理、无害化处理难以奏效,一些城市“垃圾围城”带来的民生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1]。
从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实践来看,这些垃圾类型多样,低值再生资源难以有效回收。如废旧塑料、玻璃、木料、复合包装材料等。对于废物处理企业而言,居高不下的回收成本,所带来的利润又极低,导致低值再生资源难以回收。在废物集散市场中,对低值再生资源的回收、分类,以及利用,缺失统一的标准体系,多以小作坊为主,随意堆放带来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
在近年来城市化建设与扩展中,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将固废污染、回收利用与处置进行统合考虑,导致很多城市周边“垃圾围城”。这些固废物,长期堆积,对周边的河流、湖泊、农田、水源等造成极大危害。以建筑垃圾为例,未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处理,其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也给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从全社会环境保护实践来看,加强环境保护,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环保,如一些城市逐步推行垃圾分类管理。但整体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对废物的利用与处置认识不足。一些人认为,垃圾处置是“捡破烂”的事,与自己无关。对资源回收企业生产的“再生”用品,公众产生偏见,认为有质量问题[2]。
针对废物的管理,尽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但这些法规,并未与废物分类、废物回收、废物利用与处置等环节相关联,也缺乏具体、细化的标准体系,影响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另外,对环卫系统、发电公司等垃圾处理企业,在制度建设与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如多头化管理,职责划分不清,降低管理合力与效力。
“无废城市”建设,涵盖的环节多,涉及面广,在建设实施中,要注重对各关联产业的有效融合,细化和明确重点任务,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推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管理。结合不同城市现状,在“无废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结合实际,从源头上治理,完善废物回收体系,因地制宜地推进“分类、回收、填埋”、“分类、堆肥、焚烧”、“分类、堆肥、焚烧、填埋”等处置措施。要将垃圾清运环节、无害化处理环节列为重点,减少垃圾二次污染,消除“垃圾围城”,切实减少垃圾填埋对耕地的占用量,降低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以最佳、最合理的方式,构建宜居、优美城乡生态环境。
废物的生产环节是构建“无废城市”的首要难点,要从源头上对废物产生进行治理,推进绿色设计理念。如在产品包装上,要尽量减少有毒有害原辅料的使用;尽量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工业开采上尽量减少固废排放量。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对各类固废的循环利用。如在宾馆、餐饮企业,倡导“光盘行动”,将节约纳入“无废城市”评价中,结合服务行业,制定节能减排服务供应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化、可回收化水平。同样,在源头上,引入科学分类管理。废物的回收、利用,需要从正确分类抓起。各地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对各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为后续环节的治理创造有利条件。
对垃圾的回收,是整个废物循环利用的前提。回收,需要整合城市垃圾管理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以降低废物回收成本,提高回收率。政府方面,要通过出台政策,来规范废物回收工作,让更多的回收网络能够整合起来,拓展再生资源回收渠道。同时,要加强对环境污染严重、不合格、不规范的回收利用企业进行统一管理,让有资质的企业进行集中、规范起来、科学处理废物。对低质再生资源,政府要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方式,增强企业活力,更好的减少低质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废物的回收与利用,需要转运至处置的地方。废物的转运环节,要安全、有序、合规,要遵照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目标,对不同废物进行科学转运,高效利用。如在转运路线设计上,要优化现有交通路线,降低重复转运,避免浪费资源,减少“无效运输”。特别是对餐厨垃圾,要在源头上进行分离处理,避免长距离转运。在转运过程管理中,要做好全程监督,严禁任意倾倒。对特殊废物转运,要引入技术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有臭味的生活垃圾,在转运时要封闭作业;对有毒有害废物的转运,要实施许可证制度,并安装溯源管理系统,确保转运环节有序推进[3]。
对“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来说,做到“物尽其用”是废物回收、处置、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一切可以再利用的资源,都要进行统筹管理、综合利用。所谓的综合利用,就是要从资源的开发阶段起,要从保护生态平衡入手,统筹合理使用各项资源,做到协同、高效利用。在生产领域,对各类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也要融入综合利用。如对原材料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对生产工艺中的副产物进行再利用。如废气再利用、废渣再利用、废水再利用等,最大化降低副产物。“物尽其用”,对于城乡居民而言,要对闲置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流转、再利用。对城市居民,一些不用的物品,数量多,仍具备使用价值。如一些玩具、服装、健身器材等。可以将之放到“二手”回收平台,如京东的拍拍二手网、阿里巴巴的咸鱼网,以及其他不同的闲置物品回收信息网,让更多的闲置物品得以再利用。事实上,对于闲置品的再利用,其效益最大,减少了生产资源浪费,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提高了闲置品的利用效率。对建筑垃圾而言,要结合建筑垃圾的分类、特点,提出综合利用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科学规划,从资源化利用视角,优化建筑垃圾转运、消纳与再利用体系。如集中堆放,达到安全稳定后展开生态修复治理。针对塑料等废物,也作为重点资源治理。对城乡居民产生的塑料垃圾,要根据其性质特点,进行合理利用。对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工器具等,要对相关企业进行限制生产,逐步禁售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对已经存在的废旧塑料,要从塑料垃圾转化技术上,实现有效处置。如将塑料转制成油品,对快递行业引入绿色包装,对商店、超市购物,让消费者自带包装袋。
“无废城市”的构建,要从政策、措施、制度建设上,完善管理体系,让各个环节、产业链条有法可依。国家相关部门,要从“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上,细化相关条例、办法,完善各产业、各环节运行机制。如出台《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其条例进行细化说明和规范。如在垃圾无害化处理领域,对于垃圾焚烧,要做到无害化处置,相关发电企业,要依照规定,构建自动监测设施,对各项污染物的焚烧、排放、运行数据进行监管。在资源循环再利用处理中,要从源头上做到废物减量化,生活垃圾减量化,积极引入循环链条及多产业集群管理,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加强对闲置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特别是一些电池、有毒有害垃圾的回收管理,要建立专门的回收企业,提高废物资源利用效益。另外,在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统一制定垃圾处理措施。如对垃圾处置场地的选择,要减少对人居、环境的危害;要引入“一张图”到底机制,避免领导换届无法贯彻;要引入对话机制,做好各环节、各链条的互通,形成管理合力。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契机,要加强环保制度建设,特别是在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中,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进行规范和落实。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完善垃圾处置、固废利用督查制度,对各类固废危废非法转移、倾倒行为,进行严厉惩治。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有序推进环卫市场化运作管理,利用价格、税收等手段,对垃圾回收、分类、运转、处置等产业链条进行市场化管理,共同推进废物资源回收与再生综合利用。
“无废城市”建设,要从垃圾产生、垃圾回收、转运、处置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要结合不同城市地域实际,因城施策。要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加强废物再生利用经验推广,要让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到“无废城市”建设中,凝聚每一位群众,汇集民智,共创节约型城市、环保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