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瑞芳(中共襄垣县委党校,山西长治 046200)
文化是一种彰显学校底蕴的精神力量,更是一所学校教研等综合实力的表现。县级党校的“品牌”构建并不是专指“顶尖”“一流”,而是通过其教研的效果在社会的某一领域、某一层级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反响、效应以及价值和荣誉,尤其是凸显性质和质量优势带来的实践可操作性和社会认可度。
品牌:品牌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商业上具有一定经济和价值效应的无形资产,或科研通过一定的量度、抽象、独特等条件能够识别的具有一定的完整的位置的长期性的综合反映;狭义是指具有一种内外“两面性”的标准或法则,以理念、听觉、视觉、行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则化的沉积后具有的长期的价值的识别。通过这种识别体系,可以让体验者了解品牌的渊源、特色以及价值与传承。
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指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其本身所塑造的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展现出的凝聚力以及文化特色的形象,这是一种软实力。
县级党校文化品牌:在县级党校发展历史过程中,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支撑的党校所塑造的教学、研究文化品牌所展示出的文化核心价值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特色,在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实效性和社会反馈。
1.理论依据
“党校办学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行政学员工作条例》。”[1]两个条例中对于党校的地位和办学宗旨有着明确的表述——“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也是培训公务员、公共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员的机构,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由此可见,党校要推动教学、科研文化品牌的构建,这是党校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行政学员工作条例》所赋予党校的重任所在。
2.现实依据
“党校,是党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1]党校的发展是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支撑,教学与科研是党校发展的核心与动力。教学与科研,是关系到党校发展的根本所在。相对于市级以上党校而言,县级党校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上相对落后。因此,探讨县级党校教学、科研文化品牌的构建,依据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文化底蕴,较为突出地阐释县级党校文化品牌构建的基本要求,对于提升县级党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党校教育培训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学内容较单一,教学针对性需要增强
不同于高校以学生为教学对象,县级党校的教学对象是以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基层党组织成员及农村干部为主要教学对象,其教学目标是为了提升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出发,“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突出教学目标”[1],提升教学实效性,增强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当前,县级党校相对于市级及以上层次的干部培训工作,在教学设置上存在着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案和全面的教学、培训计划,很多县级党校的教学工作偏重于理论专题培训;授课教师从个人角度来备课、授课而忽略了该次培训的各专题之间的衔接性;教学方案设计上存在整体的相对滞后,无法真正体现出创新与优化,这些原因导致教学工作呈现出一种结构单一、内容片面的状态。
2.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实效性有待提升
学员进入党校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国家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实现德才兼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县级党校的教学开展就是要以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出发,并与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紧密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契合。然而,大多县级党校在教学模式设置上,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弱化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没有真正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相结合,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和党校延伸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3.教师专业知识不深厚,教学质量待提高
县级党校的教师很多是从其他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普遍存在着专业不对口、学历不高的现象,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深厚。虽然在后期的工作实践中有所提升,但是对于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县委组织部门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招聘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但是,由于县级党校参公、事业混编状态而造成分工不清,招聘进来的高层次人才做着非本职工作,对于提升个人专业知识没有正确的指引,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这部分新鲜血液的知识储备仍旧停留在学生时代,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在教学培训工作中教学质量不高。
4.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教学重点难以突出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哪种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县级党校的教学方式大多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段论的教学模式,简单地罗列出教学提纲,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热情。
1.领导重视度不够
县级党校的领导班子,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非党校教学专业出身,直接造成领导对科研工作的不了解、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为:做好教育培训、宣讲工作即可,没必要开展科研活动。因此,在单位的制度建立中,缺乏对科研活动的考评设置,极大地影响了师资队伍整体的科研推进。
2.教师科研能力较弱
一方面,由于县级党校师资组成的原因,对于科研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狭隘性,自身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党校的培训对象和学员是党员领导干部,随着干部年龄结构的变化,干部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都呈现出高学历、高水平,而且,因为岗位的原因,这部分学员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实操能力,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有着较深的研究,比党校教师更具有发言权。
3.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研工作是一项长久、艰苦的工作,要求教师踏实、认真、钻研,才可能出成果。面对这样的苦差事,仅凭个人对科研有着极大的兴趣与爱好,难以取得好的成绩。因此,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县级党校有的没有建立科研管理制度,有的是建立科研管理制度但是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提升师资科研兴趣,推动党校科研工作进步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建立一项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对于科研成果的奖惩、考核、落实要有制度性的规定,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2019年9月24日,中共中央会议审议批准、2019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要求:“党校(行政学院)要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题班次都应当设置党性教育课程,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1个月以上的班次应当安排学员进行党性分析。”[1]同时,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布局,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开设体现地方特色的教学课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县级党校如何通过教学方式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以及吸引力,这是留给县级党校立校之本的思考。
坚持创新理念,推进教学形式改革。教学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结构化讨论、访谈教学、读书报告会、体验教学、移动课堂、影视教学、调研式教学、户外拓展、在线学习、学员论坛等多种形式,如何选择教学形式设置课程,则是要根据每个不同培训班次的主题、特点以及教学需求而设置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采用单一或多种教学方式组合的教学形式。通过组合,将同方向的课题进行效果加强,达到1+1>2的合力效果,增强培训的效果。完善教学布局结构,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案例,增强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党校要坚持以提升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为重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完善理论基础、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结构,坚持“四个自信”,更好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实践能力、推动工作进步。同时,要加大对党性提升的课程设置,深入挖掘具有红色基因优良传统,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锻炼。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推进科研工作开展。”[2]县级党校的校委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科研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科研定期组织召开一次科研专题布置及研讨会。领导的认识及重视是科研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保障,要结合实际,根据单位师资队伍的学历、专长、职称、年龄等因素构成,进行合理配置,依据本年度的培训目标和教学任务,布置专项科研项目,合理化具体任务,在课题论证、设计、申报、调研、完成过程中形成一个全员参与、负责人带头的良好的学术讨论平台,提升师资科研素养。也可以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将培训班学员吸引进科研项目之中,组成调研小组开展调研工作,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为党校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
制度是具有根本性的,要健全制度机制,合理设置考核标准和目标,并以此加强考核,形成良好的考评、奖惩机制。党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于中央精神和大政方针的简单传达,而是应该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学、研的三位一体。教学、科研是衡量教学工作效率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要健全科研绩效考评机制,引导优良学风构建;制定科研奖惩办法,设置最低科研任务和标准,以此为评优、评职称的依据。
一个一流的、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并通过其凝聚力进行辐射,通过文化品牌的构建可以知名度的提升。县级党校要在教学、科研上推动文化品牌的构建,以品牌效应来推动一流党校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