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新品种辽粳401 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

2020-12-11 09:25王海燕
北方水稻 2020年4期
关键词:稻瘟病水稻

王 紫,王海燕

(1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 盘锦 124010;2 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沈阳 110101)

中晚熟粳稻品种辽粳401 是由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于2002 年以辽河5 号为母本、 盐粳68 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逐年世代选育而成,2014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辽粳401 是近年来育成的突破性水稻新品种,株型理想,综合性状优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以下几方面突出优点:一是米质优、口感好,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二是产量高、稳产性好,生产田一般产量650~700 kg/667 m2; 三是抗病性强, 抗稻瘟病、 条纹叶枯和稻曲病等主要流行病害;四是生育期适中,具有广适性特点,适合辽宁省中晚熟稻区种植, 种植区域基本覆盖了整个辽宁稻区。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产量及稳产性

生育期158 d 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5.2 cm,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6 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7.3 cm,穗粒数126.9 粒/穗,千粒重25.5 g,颖壳黄白色,无芒。2012~2013 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46.3 kg/667 m2,比对照辽粳9 号增产8%;2013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620.5 kg/667 m2,比对照辽粳9 号增产5.7%。一般产量达650~700 kg/667 m2。

1.2 米质及口感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3.8%,精米率76.9%,整精米率74.1%,粒长5.0 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10%,垩白度1.2%,透明度1 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5 mm,直链淀粉含量15.9%,蛋白质含量8.9%。 品种米质优良,米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以上。其食味及适口性好,带胚率高,营养丰富。随着生产优质稻米技术体系的成熟、稻米产业化的发展,辽粳401 的省内外市场占有率会大幅度提高。

1.3 抗性

辽粳401 高产、 稳产的根本在于其综合抗性好。 2012~2013 年2 a 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表明, 辽粳401 对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有较强的抗性,尤其是对稻瘟病抗性达到高抗级别,大大减少了防治稻瘟病的用药量和成本。 辽粳401 在生育后期持绿叶片多,功能叶片寿命长,植株活秆成熟,水稻收获时穗轴及小穗依然呈绿色,多年试种表明, 该品种在早期发苗和后期灌浆阶段耐低温性强,高产稳产。

1.4 广适性

温光反应是水稻品种推广区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辽粳401 的生育期为158 d, 属中晚熟品种,适于辽宁省的水稻主产区种植,并且具有温度与光照反应不敏感的突出特性, 使其种植范围纵跨5 个纬度,适宜在铁岭、沈阳、辽阳、鞍山、海城、营口、盘锦、锦州、丹东和大连等中晚熟稻区广泛种植, 适于种植的地域较目前主栽的水稻品种大得多。2014~2015 年,该品种在上述地区都有很好的表现,得到了广大稻农和稻米加工企业的认可。

2 育苗技术

2.1 种子处理

选用成熟度好、充实饱满的种子,在晴天进行晾晒1~2 d,然后除去杂质和部分空秕粒。 种子晾晒及选种后,在清水中加入16%杀螟丹或浸种灵或使百克浸种2~3 d,捞出后,再用40%水稻苗病清或水稻灭枯净50 g 拌湿籽12.5 kg, 拌匀堆闷2~3 h 后播种。

2.2 营养土配制

选择优质肥沃无盐碱无草籽的园田土或旱田土,经培肥、粉碎、过筛制成营养土。配制营养土,一是每300 kg 土加50 kg 优质腐熟人畜粪肥,粉碎过筛;二是应用壮秧营养剂与调酸营养剂,针对偏酸、中性土壤的主产稻区(辽阳、沈阳、铁岭等内陆城市),每180 kg 营养土与40 kg 壮秧剂进行混拌,能够保证秧苗健壮生长,防止苗期病害的发生。

2.3 适期晚播、精播

约在4 月14~20 日播种, 工厂化育苗播种量为100~125 g/盘,床面盖土要均匀,薄厚一致,盖土以0.5 cm 厚度完全覆盖种子为宜。

2.4 苗期管理关键技术

2.4.1 水分管理 水稻出苗阶段调控好水分非常关键,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80%以上。 因育苗温室内温度较高, 蒸发量大, 每天要少量多次补水,阴天可以不补水。 出苗后以盘土发白、秧苗卷叶为标准,根据需要随时补水。每次补水都要使盘土水分饱和(秧盘开始滴水),目前一般采用微喷技术进行喷施,棚边最好人工补水,这样可做到棚内水分均匀。

2.4.2 温度管理 在水稻苗期, 育苗棚内晴天中午最高温度可达40 ℃, 对秧苗生长有较大危害,秧苗容易发病。 降温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风,一般要求早通风,特别是晴天时,在温度升高之前通风,可防止温差过大,造成苗期病害的发生;二是补水,中午通过补水能使温度降低3 ℃。 采取上述措施能使棚内温度不超过35 ℃。 一般要求在水稻1 叶1 心时温度控制在25 ℃,2 叶1 心时温度控制在20~25 ℃,3 叶1 心时要控制在22 ℃以下。2.4.3 施肥 在1 叶1 心期喷施“断奶肥”,结合施用多效唑、尿素(1%)、磷酸二氢钾(0.25%)。2~3叶时苗床用硫酸铵50 g/m2,追肥后浇清水洗苗。

2.4.4 炼苗 通风是保障工厂化育秧的重要措施,一可换气,二可降温调湿,三可炼苗。出苗阶段以闭棚为主,根据需要适当通风。 1 叶1 心至2 叶1 心期白天通风,夜间闭棚。 2 叶1 心期后由于气温升高,全天通风不闭棚,降温炼苗。

3 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3.1 机械化整地

要求翻地垄块要整齐,深浅一致,不重翻、不漏翻,深翻20~25 cm,浅翻以12~15 cm 为宜,有利于作业效率和保证机插质量; 耙地要耙平、耙细,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 cm;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 cm,水深2~4 cm,表土硬软度适中,无杂草、稻茬等杂物,耙后沉淀2~3 d。

3.2 机械化插秧

5 月20~30 日插秧,秧苗规格一致,行距一般为30 cm 左右,4~5 苗/穴,基本苗在6 万~9 万株/667 m2。 机插秧的总体要求为插深2~3 cm,均匀度>90%,漏插率<5%,空穴率<3%,漂秧率<3%,伤秧率<4%。

3.3 机械化施肥

推广应用施肥机械, 将施肥箱和施肥器固定安装在插秧机上, 将化肥集中施在水稻根部侧面深约6~8 cm 的区域,以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 水稻机械化深施肥的化肥利用率达50%,相比常规施肥提高了20%左右。 机械化深施肥的用肥量以水稻全生育期总需肥量的80%为宜,余下的20%作为返青肥施用。

3.4 机械化病虫害防治

在生产上利用拖拉机换装水田胶轮, 配带悬挂式宽幅喷杆喷雾机或采用远距离电动喷枪,喷洒药水防治病、虫、草害,可做到喷洒均匀,雾化好,保证施药到边到角,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5 机械化收获

选择全喂入式或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运转平稳、行走均匀。收获时,要求稻谷的水分含量在20%左右,联合收割的总损失率应小于2.5%,破碎率小于1%。

4 田间管理

4.1 叶龄施肥

推广叶龄施肥技术, 确定水稻分蘖肥和穗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和适宜施用量,前期促进早分蘖、后期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在保证水稻有效穗数的同时,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实粒数。

在辽宁中部平原稻区和辽河三角洲稻区,氮肥基、蘖、穗肥比例6∶3∶1,蘖肥在n+2 叶施,穗肥在倒2 叶施用,效果最佳。

4.2 增密减氮

提高移植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通过大幅度增加有效穗数实现高产, 又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在资源日益短缺、生产成本渐高及面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 增密减氮是值得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环节是插秧密度为30.0 cm×(13.2~15.6)cm,氮肥用量比对照(硫酸铵70 kg/667 m2)减少15%。

4.3 水田深耕平衡施肥

示范推广水田深耕平衡施肥技术。 水田深耕不但可加厚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促进微生物的活动,能够加速土壤熟化;还可增加土壤通透性能,提高施肥效果。俗话说“生土搅熟土,一亩顶几亩”。 深耕深度为25 cm 左右。 整地前采集土壤样品,明确土壤养分状况和供肥能力,根据目标产量和水稻养分吸收规律, 确定所需的养分含量和养分比例,进行水田全层施肥,避免肥料浪费,减少土壤污染。

4.4 病虫害绿色防控

4.4.1 带药移栽防治水稻害虫 在水稻移栽前3~5 d,于苗床上对秧苗喷雾或浇施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等药剂,即可防治稻水象甲、一代二化螟、灰飞虱及水稻潜叶蝇等水稻主要害虫。 该防治技术既可有效地达到防治目的, 又可节省用工,同时减少了用药量,对于减量增效意义重大。

4.4.2 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 在5 月中旬前后放置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雄虫进行诱杀,降低雌交配率,从而降低产卵量,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 该技术为绿色环保技术, 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适于大规模绿色稻米及有机稻米生产,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

4.4.3 针对单一或多种病虫害, 推广多种药剂田间桶混防治技术 在施药现场根据实际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制剂配成一种混合制剂进行使用,既可扩大使用范围、兼治多种有害生物、提高工效,又可提高防效、减缓抗药性产生,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频次,降低防治成本。如10%醚菊酯与25%吡蚜酮质量比1∶2 或50%烯定虫胺与25%吡蚜酮质量比1∶1 进行桶混施用防治稻飞虱,48%毒死蜱与20%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分比10∶1 或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质量比1∶1 进行桶混施用防治二化螟,20%氯虫苯甲酰胺与20%噻虫嗪质量比1∶1 进行桶混施用防治稻水象甲等。

4.4.4 利用诱导免疫型抗性激活剂防治稻瘟病在水稻苗期一次性施用诱导免疫型抗性激活剂——烯丙苯噻唑,即可防治水稻稻瘟病(包括叶瘟、穗颈瘟),且其防治效果高于常规防治药剂效果。既可节省用工量,又避免了在稻瘟病防治最佳时期降雨造成防治效果不佳, 有效降低了由于稻瘟病防治向环境释放的有机溶剂的量, 具有重大的生态意义。

4.4.5 利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杀菌剂,结合生态控病防治水稻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 纹曲宁是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s-916 与井冈霉素复配而成的活菌微生物农药,是国家“跨越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水稻孕穗后期用300 ml/667 m2兑水喷雾,施药2 次,间隔期7 d,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高于81%, 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高于80%,兼防水稻其它叶部穗部病害,具有无毒、广谱、持效期长、效果稳定的特点,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稻米的理想生物杀菌剂。

猜你喜欢
稻瘟病水稻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一季水稻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花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