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乐融 齐中强 杜艳 于俊杰 俞咪娜 刘永锋
稻瘟病是最具破坏力的真菌病害之一,其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甚至造成粮食绝产。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一种丝状子囊真菌,以半活体形式完成整个生活史,可以侵染整个生育期的水稻。当前,选育和推广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安全和对环境友好的策略。然而由于稻瘟病菌遺传复杂,种群演替迅速,导致能克服寄主抗病性的小种快速形成优势,最终使得水稻抗病性“丧失”。因此抗性品种连续使用3~5年后,抗性就会明显衰退,抗病无法持久化。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的持久抗病性与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关系密切。“基因对基因假说”的提出,促进了我们在分子水平上对病原菌一寄主互作模式的理解。Deng等从谷梅4号中鉴定到一个既调控稻瘟病广谱持久抗性又不影响最终产量的新基因簇Pigm,可实现广谱抗性与产量的平衡。从病原菌与寄主间的互作角度出发,对病原菌效应分子与寄主靶基因的研究,可为解析病原菌逃避和干扰寄主免疫系统,开发诱导植物广谱抗性的药剂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李祥晓等采用7个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177个来自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PCR检测。兰波等以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在水稻苗期接种,测定来自江西省水稻产区19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王世维等选取辽宁省稻瘟病常发区的26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6个无毒基因PCR产物进行碱基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比较。杨秀娟等利用41个已知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测定2003-2006年从福建省5个主要稻区采集分离的87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然而,关于江苏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布及频率研究较少。因此,鉴定和分析江苏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布规律及其演变机制,有助于明确当地菌群的致病性结构,为水稻抗病品种的科学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2013-2017年江苏省采集分离的共计621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采用10对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特异性引物,探究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布及出现频率,另外采用日本清泽鉴别品种测定其毒力频率,以期为江苏省水稻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及稻瘟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2013-2017年从江苏省淮安市、徐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扬州市、南通市、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采集分离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共计621个(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