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县:在调整中抢先机 于布局中开新局

2020-12-10 06:50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寄宿制教师队伍学校

本刊记者

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垣曲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立足县域实际,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理念为先,在勇于探索中担当新使命

垣曲县国土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是一个山区小县、革命老区县,地廣人稀,财力不足,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迫在眉睫,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刻不容缓。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布局调整作为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列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有力地保证了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规划为纲,在科学谋划中绘就新蓝图

布局调整不能简单“撤并”,更不能“一刀切”。垣曲县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各级各类学校,详细了解学校现有规模、基础设施条件、教师队伍结构等情况,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底子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尊重民意,召开专题座谈会、听证会20余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280余条,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制定出台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分两步走,逐步实现“初中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集中”的目标。第一步,2019年至2020年,撤并5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保留革命老区、旅游示范村等教学点,基本实现每个乡镇一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第二步,2020年至2021年,完善城西、城南学府苑布局,城北新建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形成覆盖全县城区的城西、城南、城北三大学府苑合理布局。预计在2022年9月撤并现有的4所农村初中,实现初中全部进县城。

三、投入为主,在撤建并举中开创新局面

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能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资源闲置等诸多问题,而且有利于集中财力办优质教育。2019年,垣曲县共撤并中小学24所,由原来的71所调整为现在的47所,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办学和集约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财政资金效益。同时,他们始终坚持教育大投入、大建设,仅今年就投入6.28亿元,其中,3亿元实施了职业中学新校区迁建工程,1.8亿元启动城北初中新建工程,0.5亿元实施了“智慧教育二期工程”,0.48亿元完成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0.3亿元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辅用房及生活辅助用房建设,0.2亿元实施了逸夫小学改扩建工程。一批校舍坚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学校陆续投入使用,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享受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需求。

四、师资为要,在优化配置中激发新活力

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必须选优配强学校专任教师,解决好富余教师去留,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岗相适。2019年,垣曲县以运城市“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敢破敢立,动真碰硬,率先在全国打破教师职称岗位等级终身制,建立了“编制总量控制、岗位按需设置、人员统筹使用、学校自主用人”的管理机制,为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垣曲样本”。今年,他们又启动实施“县管校聘”2.0版,特别是在教师全员聘任中,以3所县直初中为试点,将3所学校的所有教职工以学科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后勤人员进行分类,以年度考核结果、业务考试成绩进行优化组合,重新洗牌,均衡配置,真正把“学校人”变为了“系统人”。在教师科学流动中,全面实施城区学校短缺教师公开选调制,严格审核,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充分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

五、学生为本,在加强管理中完善新机制

布局调整后,大部分学校实行寄宿制。如何完善配套服务机制,让广大学生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成为加强学校管理的“必答题”。针对这一情况,垣曲县坚持制度创新,制定出台了《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积极构建生活、习惯、学习、安全、心理“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着力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人文关怀,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孩子等特殊群体,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不在父母身边也能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坚持全员参与,大力开展“代理家长”“大手拉小手”活动,教师与学生结队,学生与学生结伴,确保各项管理举措落实落小落细。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垣曲县将以全省部署会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借鉴兄弟县市先进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在布局调整中调出一番新天地,在优质均衡中蹚出一条新路子。

猜你喜欢
寄宿制教师队伍学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学校推介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